“电车Daily”9月1日北京报道
雷军今日在其微博发布小米汽车9月限时购车权益。内容显示,SU7、SU7 Ultra及即将交付的新车型YU7权益方案与8月完全一致,文字、排版无任何调整。
其中,备受关注的小米YU7购车权益未见升级:仅包含Nappa真皮座椅、电动前备箱、HEPA空气净化系统及Max车型专属碳纤维部件,Xiaomi HAD端到端辅助驾驶终身免费使用权。对比7月购车权益,主、副驾零重力座椅已确认不在赠送范围内,且8月、9月均未恢复,目前小米汽车主副驾零重力座椅选配价格各为9000元。


这意味着,小米YU7在连续两个月的购车政策中,未对核心配置进行补偿性升级。7月购车用户可享的零重力座椅,已成为阶段性独占权益。
雷军微博发出后,评论区迅速出现质疑声。一条“不如先停止接单”的评论获高赞,引发密集讨论。该评论下十余条跟帖直指交付瓶颈问题。

“你是不是疯了”、“定金也是钱啊,还不用成本”、“愿意等的不碍人家买,不愿等的早买其他家了”等回复反映内部矛盾:部分用户认为接单是现金流保障,但另一部分则强调,持续接单却无法交付,已损害品牌信用。
“几万员工你来养?”、“销售吃什么”指向运营压力;而“把欠的几十万先交付”则直击当前最大痛点——订单积压。
截至9月1日,据小米汽车官方APP,小米YU7标准版锁单后预计交付需要53-56周,小米YU7 Pro版需要45-49周,而顶配的小米YU7 Max预计交付周期最快,为39-42周。

“现在订车,为了一年后取车,谁会有这么好的耐心?”这条评论获得大量共鸣。市场反馈显示,部分潜在客户已转向交付周期更短的竞品。
截至目前,小米汽车未就交付进度、产能爬坡情况发布最新通报。9月权益的“复制粘贴”式发布,被业内解读为:在产能无显著突破前,企业无意通过加码权益刺激新增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