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微妙而复杂,既有“触底修复”的微弱趋势,也夹杂着结构性机遇与挑战的强烈反差。
据gongkong®市场研究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自动化市场增长放缓,用户需求端同比仅增0.6%,厂商出货端同比微增1.1%。其中,Q2用户需求端同比增长0.5%,出货端同比增长0.9%,均较Q1增速进一步放缓。
2025年上半年,OEM型行业自动化市场同比增长3.9%,但Q2同比增长3.6%,增速进一步放缓;项目型行业则同比下滑3%,Q2同比下滑3.3%。其中OEM市场表现较好,主要因库存回补、设备以旧换新及抢出口推动,锂电行业订单增长,光伏行业则持续低迷。项目型行业因产能过剩、投资信心不足及资金压力,一季度同比下滑,二季度下滑趋势加剧。
在产品方面,CNC、工业机器人、PLC、传感器、伺服和设备安全类产品表现相对较好,其他产品线需求相对疲软。
在这样一个“弱复苏”的上半场,我们审视A股陆续出炉的自动化上市公司的半年报,这背后,不仅是企业自身战略与执行力的体现,更是整个行业在宏观环境、产业政策与技术变革浪潮中挣扎与突破的真实写照。

先来看一组2025年上半年度A股部分自动化企业的成绩单:
整体画像

从各企业已披露的半年报数据来看,尽管增长乏力,但放眼望去趋势向好,营收情况普遍正增长,少数企业呈现营收和净利润不相符的情况。但是仔细来看,这种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分化式增长”格局。从营收情况看,工业自动化上市公司可分为三个梯队:
01

第一梯队
第一梯队以汇川技术、禾望电气、蓝海华腾、绿的谐波为代表营收和净利润均高速增长,且归母净利润均在40%以上,特别是汇川技术营收高达205.09亿元,同比增长26.73%;净利润29.68亿元,增幅高达40.15%,从体量和增速情况来看在行业中独树一帜,体现了龙头企业的强大势能。
02

第二梯队
第二梯队包括雷赛智能、卧龙电驱、步科股份、昊志机电、伟创电气、信捷电气等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稳健增长或净利润增长的企业。此外,正泰电器和卧龙电驱因其庞大的市场体量获得稳健增长,展现出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03

第三梯队
第三梯队则面临增长压力。中控技术呈现出营收和净利润双下滑,主要归因于业绩增速放缓、新兴业务不及预期、资金面承压及外部风险叠加的结果;而麦格米特增收不增利的原因系2025年国内家电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毛利率下滑,且研发费用居高不下;英威腾营收下滑3.51%,虽然净利润增长13.01%,但主要依靠毛利率提升;江特电机净利润暴跌78.24%,主要受锂盐产品价格下跌影响;维宏股份净利润下降28.86%,反映行业竞争加剧。
分析

仅从数据维度看,行业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头部企业的增长不仅体现在绝对数字上,更体现在其增长的确定性和引领性上。而中小企业的业绩则更容易受到行业周期、自身战略选择和外部竞争环境的影响,波动性较大。透过这些表象,我们再深入分析一下驱动增长的核心逻辑。

汇川技术:龙头优势的集中体现
汇川技术的高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其作为行业龙头多年积累的必然结果。其半年报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业务(+50%)和通用自动化业务(+17%),以及出海业务(39%)是核心增长驱动。这与当下OEM市场回暖,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高景气度行业带来的设备需求增长现状相符。同时,其“大客户、行业、渠道拓展齐头并进”的市场策略,以及良好的费用管控能力,共同保障了其高增长的质量。作为本土自动化品牌的标杆,汇川在技术、品牌、渠道和解决方案能力上的综合优势,在市场“弱复苏”中形成了强大的护城河。

细分领域的“突围者”们
伟创电气:其增长亮点在于传统业务(变频器、伺服)的稳健和数字能源产品的爆发式增长(+451.62%)。这体现了其对新兴赛道的敏锐嗅觉和快速布局能力。同时,其在机器人、机床、船舶等领域的持续投入,展现了其多元化的战略视野。
蓝海华腾:报告期内,受益于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稳健增长,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产品营收同比增长132.12%。
昊志机电:受益于AI算力基础设施(服务器、高速交换机)和消费电子升级带来的PCB专用设备需求强劲增长,其主轴类同比增长27.17%,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同比增长127%。其增长逻辑清晰,抓住了技术变革带来的结构性机遇,并借助国产化替代的东风。
禾望电气:其营收的高增长(+36.39%)主要由新能源电控业务驱动,而传统工程传动业务可能面临压力。这反映了其在战略上向高增长领域倾斜的明确意图。
绿的谐波: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与利润的同步增长。其机电一体化产品同比增长 69.66%,有力支撑了核心零部件出货量的增长。同时,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收入也实现同比大幅提升,成功从研发迈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步科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收3.11亿元,同比增长21.3%,净利润0.26亿元,同比增长13.6%。主要受益于机器人行业需求快速增长,公司机器人业务营收同比大幅提升,成为驱动公司整体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其次,全球化能力正在成为企业生存的必备技能,出海战略成为企业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例如,汇川技术强调"坚定加强海外业务拓展",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13.2亿元,同比增长39%,伟创电气海外主营业务营收增长22.34%,凭借技术创新与本地化服务策略,在多个区域实现业务突破与市场份额提升等。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或许标志着一个“新常态”的到来:增长不再普遍,分化成为常态。企业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价值定位:要么通过技术创新成为行业龙头,要么通过专业服务成为细分领域强者。同时,需要建立更加灵活的组织架构,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业务结构。
此外,随着“反内卷”政策的逐步落实,整个产业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并有望加速行业整合,提升集中度,倒逼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最终利好具备技术实力和解决方案能力的自动化厂商,新的市场竞争逻辑和竞争格局正在重塑。
然而,这种转型也带来了短期阵痛。一方面,政策促使低端厂商出清,提升行业整体效率;另一方面,转型过程加剧了市场压力,尤其是在需求分化和产能调整尚未完全匹配的情况下,市场进入复杂动态调整阶段。
因此,gongkong®市场研究预测2025年下半年,中国自动化市场面临诸多挑战。出口压力和国内政策缓释放,使OEM行业市场承压,订单减少影响设备以旧换新和库存回补。项目型行业短期需求低迷,但新材料、基础化工补短板、电力、市政、基建等领域需求增长,呈现市场分化趋势。反内卷政策预计限制产能开工,进一步影响行业前景。
对于2025上半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半年报的表现,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探讨。同时,对于下半年乃至更长周期的市场表现,我们也会持续关注,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