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改版啦!想第一时间接收机器人行业最新资讯,请点击蓝字关注维科网机器人→并点击主页右上角→将公众号设为星标
近日,“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
数据显示,该公司实现营收1.53亿元,同比增长27.1%,主要受协作机器人产品矩阵持续丰富及市场渗透率提升所驱动。其利润端虽仍处调整期,但改善趋势显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090万元,亏损同比收窄31.8%;经调整后净亏损为229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4.4%。此外,该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至47.0%。

分产品来看,当家产品六轴协作机器人表现抢眼,上半年销售收入达9364.6万元,同比激增46.7%,总营收中占比61.2%,妥妥是收入的“顶梁柱”;四轴协作机器人实现销售收入3958.2万元,同比增长7.7%,占比25.9%;复合机器人作为新兴增长点,销售收入达1664.7万元,同比增长13.1%。

再看不同应用场景,其工业场景仍是核心营收来源,收入为8110.7万元,同比增加22.4%,占比53.2%;教育场景的收入5766.2万元,同比增长18.3%,占比37.8%;商业场景则实现爆发式增长,收入1377.0万元,同比增幅高达165.5%。尽管当前商业场景仅占比9.0%,但随着新零售、无人值守等场景逐渐被突破,有望成为增长的潜力点。

技术要跟上,研发投入可没含糊。2025年上半年,越疆科技研发开支达4090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3140万元增长30.3%。这些钱也为产品更新和技术突破攒足了底气。
截至今日收盘,越疆科技总市值219.06亿港元。
自从2024年12月23日在港交所上市,到2025年6月底也就190多天,越疆科技借着资本市场的助力,步子走得又快又稳:不仅成为全球首家推出“机械臂+人形+多足”全形态具身机器人平台的企业,还靠着“协作机器人智能化升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这两条腿走路,一边突破技术,一边稳住业绩增长。
协作机器人这个“老本行”里,越疆科技是首家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的协作机器人企业,在运动控制、安全防护、开发环境和人机交互这四大核心领域没停下进步的脚步,产品能覆盖0.25KG到30KG的负载,从精密装配到重型搬运都能搞定。

更关键的是,其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比如减速机、电机,装得特别精准,误差能控制在±0.01毫米以内,CPK稳定高于1.34,偏差率较传统工艺降低80%。
6月,越疆科技推出30KG大负载协作机器人CR30H、力控版本CR30HT,以及食品级版本CR30H-Food。该系列产品可以广泛应用在半导体制造、汽车制造、金属加工和食品饮料等场景。
近日,越疆科技全球协作机器人生产基地更迎来里程碑事件——第10万台机器人成功下线。这一数字让越疆成为行业内首个达成“10万台出货量”的协作机器人企业,更标志着其在规模化、产业化与全球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截至目前,越疆科技为全球已有超80家世界500强企业服务,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3C电子、锂电、食品饮料、医疗手术、教育、新零售、农业等超15个行业中,打造了上千个可复制的标杆应用案例。
具身智能这个新赛道上,越疆科技也没落下。3月,越疆科技正式发布并预售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这款机器人不仅能完成电子元件焊接、精密仪器校准等高精度任务,还可实现“拿取樱桃”这类对稳定性要求极高的精细操作,同时支持跨场景部署与多台协同作业。

6月,DOBOT Atom完成严格的量产验证,开启全球量产交付并向日本客户完成首批交付。这足以见得越疆在具身智能技术转化上的实力。
8月,越疆科技再添新成果,正式发布全新一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 Ⅱ。二代人形机器人不仅是国内首款具备毫米级多场景操作能力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更在实际作业中展现出卓越性能:其左手可将机械臂轴承精准旋紧至0.1毫米公差范围内,右手则能同步完成不同规格零件向六宫格料箱的分拣操作。通过“双脑决策+双臂协同”的创新架构,DOBOT Atom Ⅱ将具身智能“既聪明、又能干”发挥到极致。

依托十年协作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沉淀与实践积累,越疆科技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已通过全球头部客户的多场景验证,不仅覆盖产学研全链路,更渗透工业制造、商业服务、家庭陪伴等全场景,实现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可落地、可复制、可规模推广”,为其在行业竞争中构筑起深厚壁垒。
此外,该公司还先后推出轮式+单臂具身智能机器人与六足仿生机器人:前者以“感知-训练-决策-执行”为核心的便携式通用数据采集平台,可覆盖工业制造、商业零售等多领域;后者则集“认知、动作、
“协作机器人三杰” 阵营中率先叩开资本市场大门的越疆科技,其产业竞争力绝非空谈,而是扎根于实打实的硬实力之上。
从行业发展来看,MIR 睿工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协作机器人整体市场规模达6.8万台,同比增长25%。在多方利好政策、企业加速产线升级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协作机器人赛道扩张潜力巨大。据灼识咨询预测,到2028年,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2023-2028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高达37%。
当前,制造业柔性化转型需求与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行业发展的两大主要驱动力。越来越多企业为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迫切需要产线具备更高灵活性,协作机器人恰好能满足这一需求。同时,AI技术赋予协作机器人更强大的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使其能精准识别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
融合新技术后的协作机器人正加速向新兴领域渗透,进一步打开这条赛道的增长空间。
精彩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