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OL 订单 “热” 潮
最近,eVTOL 领域可谓热闹非凡,大单一个接一个。7 月 23 日,沃兰特航空与泰国泛太平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技术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三方合作协议 ,泰国泛太平洋向沃兰特采购 500 架 VE25-100 天行 eVTOL,订单总金额达 17.5 亿美金,刷新了我国高等级客运 eVTOL 最大采购订单纪录。这一消息瞬间点燃了行业热情,也让不少人对 eVTOL 的未来充满遐想。
不只是沃兰特,整个 eVTOL 行业都呈现出一种订单爆发的态势。时的科技在 7 月 16 日与阿联酋企业 Autocraft 签署采购协议,收获了 10 亿美元的订单,采购数量达到 350 架 E20 eVTOL。峰飞航空的 V2000CG 凯瑞鸥成为全球首架拥有 “适航三证”(TC、PC、AC)且完成交付的吨级以上 eVTOL ,其高级副总裁透露,目前峰飞在日本等国已有订单,还在积极探索东南亚市场,部分订单甚至已经实现了收款和交付。还有零重力飞机工业等企业,也纷纷对外宣布获得采购订单,这些订单金额动辄上亿元,数量上百架 。一时间,eVTOL 仿佛成为了资本和市场竞相追逐的 “香饽饽”,似乎预示着低空经济即将迎来黄金时代。
eVTOL 大订单现状
了解完 eVTOL 的基本情况,我们再把目光转回那些令人瞩目的大订单上。除了前文提到的沃兰特航空、时的科技和峰飞航空的订单,近期零重力飞机工业也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订单金额累计数亿元 ,涉及的 eVTOL 将用于旅游观光、物流运输等领域。
这些订单的出现,反映出市场对 eVTOL 的强烈需求和期待。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高效出行方式的渴望为 eVTOL 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eVTOL 可以轻松避开地面拥堵,大大缩短出行时间,满足人们对快速、便捷出行的追求,这在城市通勤、应急救援等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为 eVTOL 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乘坐 eVTOL 进行空中观光,能够让游客从全新的视角欣赏美景,这种独特的旅游体验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也让旅游运营商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下单采购 eVTOL 用于旅游业务。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在 eVTOL 订单频出的背后,是整个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扩张,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政策支持
从国家层面来看,政策的东风不断吹向低空经济领域。2023 年 10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 ,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要实现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试点运行,为 eVTOL 等低空飞行器的发展设定了清晰的目标和路线图。2024 年 3 月,“低空经济” 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这一举措将低空经济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把发展低空经济作为新增长引擎,极大地激发了市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2024 年 7 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 “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再次强调了低空经济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各地政府也纷纷响应,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例如,深圳作为创新之都,早在 2023 年就提出打造低空经济中心,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资金补贴到场地支持,全方位助力低空经济企业发展。2025 年,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针对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资助项目,按照第三方机构专项审计确认的实际建设费用中社会资本的 20% 进行一次性资助,每家企业每年获得资助合计不超过 1000 万元,这一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低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低空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政策的大力扶持带来了显著的成效,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预测,2023 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 5000 亿元,达到 5059.5 亿元,增速高达 33.8% ,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预计到 2025 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1.5 万亿元 ,到 2035 年更有望达到 3.5 万亿元 ,未来十年间,市场规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以无人机市场为例,这一细分领域在低空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展尤为迅猛。截至 2024 年底,我国无人机行业运营企业已超过 2 万家 ,全年产值约为 2100 亿元,同比增长 39.5% 。从应用领域来看,无人机在物流配送、农林植保、测绘勘探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在物流配送领域,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效、便捷配送方式的需求不断增加,无人机配送凭借其不受地面交通限制、配送速度快等优势,成为解决 “最后一公里” 配送难题的重要手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应用场景拓展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和丰富。如今,低空经济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物流领域,无人机配送正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物流行业的新宠。2024 年,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启动 ,实现了深圳与中山之间的 “空中深中通道”。该航线往返于深圳南山与中山小榄,飞行单边里程为 71.7km ,正常情况下,深圳南山 - 中山小榄的地面车程需要 1.5 小时,而无人机运输只需要 40 多分钟,实现了 1 小时内点对点配送服务 ,大大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除了跨海物流,在城市内部,无人机配送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美团无人机在复旦大学正式开航 ,平均每 15 分钟完成一次往返飞行,实现了 “商圈下单 – 校园交付” 全流程自动化,为校园师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配送服务。
旅游业也借助低空经济实现了创新升级,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旅游体验。乘坐 eVTOL 或直升机进行空中观光,让游客能够从独特的视角俯瞰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繁华的城市景观,成为旅游市场的新热点。在一些著名旅游景区,如张家界、黄山等地,纷纷推出空中观光项目,游客可以乘坐飞行器,近距离欣赏奇峰异石、云海日出等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项目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游客的热烈追捧,为当地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应急救援领域,低空飞行器凭借其快速响应、灵活机动的特点,成为救援行动中的得力助手。在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道路往往受阻,传统救援方式难以快速到达现场,而 eVTOL 和无人机可以迅速起飞,穿越复杂地形,及时将救援物资送达受灾地区,为被困人员提供生命保障。同时,无人机还可以利用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仪,对受灾区域进行全方位侦察,为救援指挥提供准确的信息,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
低空经济起飞面临的挑战
尽管低空经济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其起飞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如同拦路虎,阻碍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
技术瓶颈
在技术层面,eVTOL 和整个低空经济领域都面临着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颈。以 eVTOL 为例,续航能力不足是其发展的一大痛点。目前,大多数 eVTOL 的续航里程在几十到 200 公里左右 ,这使得它们的应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指出,只有将 eVTOL 的飞行时间从几十分钟提高到 1 小时以上,航程提高到 100 公里以上,才能真正成为市内的往返交通工具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电池技术的突破至关重要。当前,eVTOL 主要依赖锂电池,然而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无法满足长续航的需求。尽管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被视为解决续航问题的关键,但目前固态电池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时间来攻克技术难题 。
飞行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挑战。eVTOL 作为一种新型飞行器,其飞行控制系统、导航系统等关键技术仍在不断完善中。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如暴雨、强风、大雾等,eVTOL 的飞行安全面临着严峻考验。一些 eVTOL 在飞行过程中还存在抗风能力不足的问题,现有机型普遍仅耐受 6 级风 ,这限制了其在更多场景下的应用。此外,eVTOL 的自主避障、故障诊断和修复等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以确保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法规与监管问题
法规与监管方面的不完善,也给低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低空空域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军航、民航、通航等多个领域,空域划分和使用权限的协调难度极大 。目前,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涉及多个部门,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导致空域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效率不高,飞行审批程序繁琐。部分空域限制过多、利用率低,无法满足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例如,一些地区的低空空域划分不够灵活,难以满足无人机物流配送、低空旅游等新兴业态的多样化飞行需求,限制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空间。
适航认证也是 eVTOL 商业化面临的一大难题。适航认证是确保飞行器安全飞行的重要保障,但目前 eVTOL 的适航认证标准和流程还不够完善,认证周期较长,这增加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和时间成本,延缓了 eVTOL 的商业化进程。此外,对于低空飞行器的飞行安全监管,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有效的手段,难以对违规飞行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和处罚,这给低空飞行安全带来了隐患 。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同样是低空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通用机场数量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截至 2024 年,我国登记在册的通用机场数量为 453 个 ,与美国拥有 2 万多个通用机场相比,差距巨大 。通用机场数量的不足,使得低空飞行器的起降受到限制,影响了其运营效率和范围。在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缺乏通用机场,直升机等飞行器无法顺利运营,当地低空旅游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制约。
地面配套设施也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通信、导航、监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号覆盖范围有限且稳定性差,在山区、偏远地区等信号盲区较多,影响低空飞行器的飞行安全和运行效率 。低空飞行网络尚未形成,使得低空飞行器的运营范围受限,运营效率难以提升,这不仅影响了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也限制了其在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低空经济未来展望
技术突破的可能性
尽管当前面临技术瓶颈,但 eVTOL 及相关技术在未来仍有巨大的突破空间。在电池技术方面,固态电池和氢燃料电池有望成为解决 eVTOL 续航问题的关键。欣界能源开发出能量密度突破 450Wh/kg 的高能量高安全锂金属固态电池原型 ,若应用于 eVTOL,将大幅提升其续航能力和载重性能。氢燃料电池也具有能量密度高、清洁环保等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望在 eVTOL 领域得到应用,为其提供更持久的动力支持。
在飞行安全技术方面,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将为 eVTOL 的安全飞行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对大量飞行数据的分析和学习,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飞行器的状态,提前预测潜在故障,并自动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大大提高飞行安全性。同时,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也将不断发展,提升 eVTOL 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确保其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市场潜力与商业机会
低空经济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商业机会。从 eVTOL 市场来看,预计到 2035 年,全球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eVTOL) 保有量将达到 26000 架,带动全球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eVTOL) 累计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1600 亿美元 ,未来随着 eVTOL 的批量交付,eVTOL 全产业链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 。在中国,预计到 2035 年,国内载人 eVTOL 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年新增需求将突破 4.2 万台 ,商业化运营营业收入将超 3000 亿元 ,整机销售及上游供应链市场规模达 6000 亿元以上,其他支持性服务市场规模也将突破 3000 亿元 。
除了 eVTOL,低空经济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无人机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物流配送、农林植保、测绘勘探、安防监控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低空旅游市场也将不断拓展,开发更多新颖的旅游线路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体验低空飞行的乐趣。此外,低空经济还将带动一系列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如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维修、飞行培训、航空金融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免责声明: 图片和素材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编写于此只是为了传递行业资讯,如有误差欢迎指正,如有侵权请添加作者微信删除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