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崭新的蓝天正在打开,如何避免地上曾经的弯路,成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
“低空经济正从一个个‘盆景’汇聚成一片片‘风景’。”这是专家对当下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形象描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以其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正成为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33.8%。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增长至2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攀升至3.5万亿元。
01 蓬勃兴起,30省市抢滩低空新蓝海
在政策的强力驱动下,全国各地纷纷抢滩低空经济新蓝海。广东、北京、上海、四川、安徽、湖南等超过30个省市已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专项行动方案。
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内陆,从一线城市到特色县域,各地都在规划建设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等产业集聚区雏形。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通常指真高1000米以下)为依托,以各类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它横跨一、二、三产业,宛如一座庞大复杂的产业“立交桥”,包括低空制造、生产作业、公共服务和航空消费等多个领域。
02 热潮之下,低空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蓬勃发展的背后,低空经济面临着管理体系与法规不健全、产业链不完善、同质化竞争、建设滞后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部分地区在基础设施规划上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未能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行深入分析,导致产业定位趋同。
中游组装方面技术含量较低,成为同质化竞争的重灾区。不少地方因为科学规划咨询缺位,项目盲目上马,导致产业发展良莠不齐,预期与现实出现较大差距。
管理体系和法规有待完善。虽然地方上针对低空经济发展的立法已经起步(如深圳),但全国统一的、细化的技术标准、运行规则、安全监管规范等尚不健全。
低空经济发展涉及空管、工信、交通、公安等多个部门,导致“管理空白”与“多头管理”并存。

03 国家出手,避免“遍地开花”式无序竞争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因地制宜健康有序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明确,下大力气防止低空产业领域出现低效重复建设或低端恶性竞争的现象。
规范低空产业园区发展,整治不理性的建设行为。这一会议传递出的信号明确:国家层面已经注意到低空经济发展中的过热苗头,正在加强引导和规范。
专家建议建立国家级协调机制,成立跨部门的国家低空经济发展统一协调机构,统筹解决空域管理改革、安全监管、重大项目布局等核心问题,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政策合力。
同时,需要研究出台全国性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国家级、区域级低空经济产业的总体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划定重点发展区域,避免“遍地开花”式的无序竞争。
04 因地制宜,各地探索特色发展路径
为了避免“千城一面”的同质化竞争,各地需要结合自身产业布局、地理因素和国家规划,因地制宜凸显本地在国家低空经济行业的发展优势。
从当地实际出发,探索低空经济落地新场景,推动低空发展本土化新模式。
在上游制造方面,各地应该依託当地现有产业链,进行拓展升级,而非盲目新建产线。例如,低空飞行器零部件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在产业链上有很多重合。
粤港澳大湾区可依托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和广阔的市场应用,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型”基础设施;京津冀区域可发挥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的优势,建设“技术创新策源地型”基础设施。
长三角区域可结合金融中心和高端制造优势,聚焦“eVTOL研发制造与国际金融服务型”基础设施;西部地区则可利用深厚的航空工业基础,发展“航空装备制造与军民融合型”基础设施。

05 成功实践,各地涌现差异化发展案例
江西共青城悄然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企业从签约到投产仅用百日,无人机“出厂即试飞”,大学把课堂搬进产业园。
这座赣北小城正以一套独特的打法,打造出一个产城融合的低空经济样本。
2024年11月,在得知企业投资团队有落户意向后,共青城市商务局负责人立即率队带着厂房图纸和配套信息连夜赶赴江苏,仅用一天就敲定合作意向,一个月后正式签约。
这种高效的“一月签约,百日投产”背后,是精准的招商与服务。
河北省各地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沧州以中捷产业园区为载体,实现鲨鱼飞机等轻型运动飞机、无人机规模化生产。
雄安新区成立雄安中关村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打造低空经济融合示范区。张家口凭借华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A类低空飞行服务站,重点推进应急救援、低空运输等应用场景。
衡水则以低空文旅运动为特色,点燃消费新场景。凭借着1100平方公里净空域、320多天可飞日的天然禀赋,衡水打造了航空运动、空中旅游,航空培训等一系列新场景、新业态。
目前,衡水低空产业产值规模已突破20亿元。

06 构建生态,全方位保障低空经济发展
发展低空经济产业是一项前瞻性强、复杂度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和长远眼光,统筹推进顶层设计、产业协同和创新生态。
需要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组织制定和发布覆盖航空器、核心零部件、飞行运营、基础设施、数据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特别是针对eVTOL等新型航空器,需加快适航审定标准的制定与国际对接,为我国产品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强化产业协同,加快强链补链至关重要。围绕确定的主导产业方向,绘制产业链图谱,瞄准“链主”企业和关键环节的专精特新企业进行点对点招商,形成上下游紧密耦合的产业集群。
同时,需要布局国家级创新平台。聚焦航空固态电池、高能量密度电池、自主飞行控制系统、高精度导航、智能感知避障等关键核心技术,组织优势科研力量进行集中攻关,实现自主可控。
新华网提出的破局之道值得借鉴:核心是智库赋能、链式布局、可持续运营三大路径。通过“跳出低空经济看低空”的理念,以数字经济系统性完整性思路为引领,以数据基础建设设施为基础,以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为核心,打造低空经济新生态。
低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顶层设计与因地制宜相结合,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的多层次政策支持体系。
随着全国性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的即将出台,各地低空经济发展有望告别同质化竞争,迎来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必将从一个个“盆景”汇聚成一片片“风景”,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强劲引擎。
本文参考来源:
《构建多层次政策支持体系 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经济参考报,2025年8月28日
《城市低空经济发展既要瞄准“空间” 更要踩实“地间”》,香港商报网,2025年8月29日
《江西共青城:百日如何“链”就低空经济新高地》,新华报业网,2025年8月29日
《给乡村插上无人机翅膀:用低空经济破解乡村振兴内卷》,新浪网,2025年8月26日
《构建多层次政策支持体系 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搜狐网,2025年8月28日
《【2025数博会】新华网副总裁张芮宁谈低空经济发展破局之道》,网易新闻,2025年8月28日
【活力中国调研行·河北篇】迎“风”而上 竞逐低空经济蓝海》,河北广播电视台,2025年8月26日
《下一个万亿级新赛道,你必须了解-----低空经济》,网易新闻,2025年8月27日
《低空经济全面解析:产业链全面解析、应用场景、市场现状、政策》,搜狐网,2025年8月26日

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暨“一带一路”低空经济产业链博览会
考证指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全流程解析,低空经济从业者必看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搞钱」方向曝光:资本锁定的万亿新蓝海
社会资本入场时机已至:低空经济从“制造端”向“运营端”迁移的战略机遇
从产业培育到消费拉动!低空消费纳入国家提振方案,这三大场景将爆发(解读《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政策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