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共保体成立大会暨项目签约活动在重庆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金融监管局、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19家保险公司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并与16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完成项目签约,提供风险保障总额达6115万元,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风险保障体系迈入专业化、协同化新阶段。创新机制:破解低空经济保险难题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无人机制造、航空发动机研发、低空物流、应急救援等场景,但产业链企业普遍面临风险种类新、保障缺口大、保险供需不匹配等痛点。例如,发动机生产制造领域单家保险公司承保能力有限,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中的网络安全风险缺乏针对性产品,无人机第三者责任险定价机制尚未完善。针对上述难题,重庆低空经济共保体通过“风险共担、合作共赢”机制,整合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平安财险等19家保险机构资源,形成覆盖全国的承保能力。据重庆金融监管局介绍,共保体采用“共保再保”模式,对高风险项目由多家成员单位联合承保,并通过再保险分散风险,有效解决单家公司保障供给不足问题。专属产品:“渝低空保”覆盖全产业链会上,共保体发布首批专属保险产品“渝低空保”,延续“渝科保”科技保险服务体系,聚焦四大核心领域:无人机第三者责任险:针对无人机碰撞、坠落等事故造成第三方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提供保障,填补市场空白;航空产品责任险:覆盖发动机、航电设备等关键部件的质量缺陷风险,支持重庆宗申航发、重庆驼航科技等企业拓展市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险:为航天时代低空公司等企业的技术攻关提供研发中断、成果转化失败等风险保障;网络安全险:针对低空飞行器数据泄露、系统攻击等新型风险,为广东万虹科技等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首批签约客户覆盖重庆、深圳等地龙头企业,风险场景涵盖物流配送、农业植保、医疗救援等,共保体已初步具备服务全国的能力。政企协同:构建低空经济生态闭环共保体的成立是重庆“政策+产业+金融”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前期,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联合金融监管局调研10家产业链重点企业,识别出23类核心风险点,并召集保险机构召开专题研讨会,最终形成“共保体+专属产品+风险实验室”三位一体方案:机制创新: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由人保财险牵头协调成员单位,动态调整承保政策;服务升级:筹建低空经济风险实验室,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发风险评估模型,提供“保前定价—保中监控—保后理赔”全流程服务;标准引领:率先探索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参与制定低空经济保险行业示范条款,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重庆经验”。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高健表示,共保体将助力重庆打造“低空经济保险创新高地”,预计到2026年带动形成50亿元规模的低空经济保险市场,服务产业链企业超200家。全国示范:为新兴产业风险治理提供新范式作为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共保体,重庆模式具有三大示范意义:资源整合:通过共保机制突破单家公司能力边界,为高风险新兴产业提供“组团式”保障;产品定制:针对低空经济场景复杂、风险差异大的特点,开发模块化、可组合的保险产品;生态共建:联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构建风险减量服务体系,推动保险从“事后补偿”向“事前预防”转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金融监管局局长孙晓明指出,下一步将推动共保体与低空交通产业发展研究院、低空经济产业协会等平台深度协作,探索“保险+信贷”“保险+租赁”等综合金融服务模式,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搜集、整理、编辑:张梓桐,责任编辑:张璐商务推广、资讯发布、人物访谈、产品展示,请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