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城市治理:无人机如何重塑现代城市应急管理与救援格局

低空产业圈 2025-09-02 06:30

天空之眼,智慧赋能。无人机正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城市治理的核心战力,悄然改变着传统应急响应模式。

2020年,宁波公安组建浙江首支地级市警务航空专业队伍,作为警队序列中的“空中尖兵”。五年过去,随着低空经济浪潮奔涌而来,无人机已不再是简单的飞行相机,而是成为城市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科技之翼”。

资讯配图

从高空巡查到应急救援,从反恐处突到民生服务,警用无人机凭借快速响应、精准覆盖、高效协同的独特优势,成为守护城市平安、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科技警鹰”。

01 城市治理新视野:从平面到立体的革命

传统城市治理模式主要依赖地面人力巡逻和固定摄像头,存在盲区多、效率低、风险高等局限。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将城市治理从二维平面带入三维立体空间,实现了全域覆盖无盲区。

在宁波,公安凭借占全省7%的警用无人机数量,完成全省10%的飞行架次,贡献16%的飞行时长,参与13%的案件侦破,抓获26%的违法犯罪嫌疑人。

低空安全布防已在重要点位部署了22个机巢、86个网格、132条巡航线路、264个观测悬停点,实现了宁波全市范围内24小时随时可以组成多个模块的警务实战单元战力。

资讯配图

02 应急指挥:天空之眼决策系统

灾害发生的黄金救援期内,迅速、全面、准确地掌握现场信息是决策与救援的生命线。无人机应急指挥系统在这方面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价值。

2025年8月,兰州无人机灾害现场勘察平台被应用于应急响应,它可在数分钟内飞抵人员难以快速到达的区域,第一时间回传影像,为指挥部提供宝贵的初始态势感知。

无人机通过高空鸟瞰,快速获取灾害现场的大范围正射影像,生成高精度二维或三维模型,清晰展示灾害影响范围、建筑物损毁程度、道路阻断情况等宏观信息。

在宁波集装箱爆燃事件中,当地采取“海陆空联动应急处置、双机型双光侦查引导”等战法,历经33次起降,飞行10小时19分钟,为指挥中心领导决策提供了实时数据。

资讯配图

03 灾情侦察:多维感知精准研判

现代无人机平台可集成可见光、热成像、多光谱、激光雷达(LiDAR)等多种传感器,实现多维感知能力。

可见光相机提供高清照片与视频,用于评估表面损毁;热成像仪在夜间或浓烟环境中有效探测生命体热源;多光谱和LiDAR可分析地质结构变化、评估山体滑坡风险。

在宁波石化工业园区,属地派出所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运用红外影像实时图传技术,在空中视角上增加巡防维度,提升园区隐患发现效率。

无人机不仅用于灾害响应,还在灾前预防与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重点区域进行定期巡检,通过LiDAR和倾斜摄影建立高精度三维底图,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微小位移,实现风险早期预警。

资讯配图

04 人员搜救:热成像技术显神通

无人机在人员搜救领域表现尤为出色,特别是在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下,其优势远超传统搜救方式。

2025年4月,鄞州横溪派出所民警通过无人机热成像,在暴雨夜的山坳中成功寻回九旬老人。同年在岑溪市,70余人的搜救团队带着无人机进山搜救一名智力发育不正常的放牛郎,通过公安局指挥中心后台研判和无人机缩小范围,终于在距离走失位置5公里外深山处找到了他。

热成像技术使无人机能够在夜间或浓烟环境中有效探测生命体热源,为搜救被困人员提供关键线索。这项技术已成为深山搜救、废墟生命探测的标配手段。

05 系统化运作:从单机到体系的飞跃

先进的无人机应用并非单架无人机的简单操作,而是一个集成了“硬件、软件、通信、数据”的系统化协同平台。

智能飞行平台具备高稳定性、长续航、防雨防尘能力;任务载荷系统根据任务类型灵活换挂不同传感器;实时通信链路确保远程控制和高清视频流的稳定传输。

后端处理平台是系统的“大脑”,利用人工智能(AI)和云计算技术,对海量影像数据进行快速自动处理:自动拼接生成正射影像图与三维实景模型;变化检测对比灾前灾后数据;目标识别自动识别疑似被困人员、车辆等。

中国电信安徽公司综合运用AI、大数据、时空计算和空域网格化等先进技术,打造了低空智联服务监管平台,可对低空区域进行空间分类与功能分配,有效支撑无人机等航空器的规模化、常态化运行管理。

资讯配图

06 多场景融合:城市治理的全方位赋能

无人机技术已经融入城市治理的各个方面,形成多元化应用场景。

在民治街道,无人机变身“巡检员”,构建空中巡查体系,涵盖交通安全、城市综合执法、应急巡查与消防巡查等方面。针对红山地铁口周边长期存在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现象,民治街道执法采用“步巡+车巡+无人机巡”三位一体的巡逻方式,实现全方位动态监管。

在柘林镇,城运中心融合“低空观测、地面核查、平台统管”的前沿理念,创新打造“空、天、地”一体化智慧监管体系。借助“机器代岗”模式,无人机突破了人力巡查的时空与体能限制,实现了对“车辆开不进、人员进不去、肉眼看不到”的“三不”盲区全覆盖。

甚至在外卖配送领域,武汉首条生态纵轴航线获批,将原本需要33分钟的地面配送时间压缩至10分钟内精准送达。

07 挑战与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

尽管优势显著,但无人机应用仍面临空域管理、复杂环境下的通信保障、电池续航、数据分析自动化程度提升等挑战。

未来,随着无人机机群协同作业、人工智能深度应用、与物联网和自动驾驶车联动等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灾害现场勘察平台将变得更加智能、高效和可靠。

随着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核心技术的日益成熟,应用场景将由单一物流向多元融合转型,未来可延伸至医疗急救、教育培训等更多场景。

未来,无人机与eVTOL等飞行器的结合,将开创城市立体治理的新格局,让低空经济真正成为城市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文章内容如有错误内容,欢迎读者留言指正

资讯配图
精选推荐

低空产业圈|低空链招募

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暨“一带一路”低空经济产业链博览会

低空经济崛起:这五类人才,正在成为万亿赛道的“抢手货”

低空经济无人机这个六大商业盈利模式你了解吗?

一份低空经济项目商业计划书都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普通企业入局低空经济都需要做哪些准备

低空经济投资模式全攻略,一文读懂

低空经济产业公司发展规划与组织架构体系方案

低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设计方案(仅供参考)

考证指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全流程解析,低空经济从业者必看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搞钱」方向曝光:资本锁定的万亿新蓝海

独家发布:低空经济商业模式画布模板(附低9大模块解析)

「征稿启事」低空产业圈诚邀行业专家共筑智慧高地!

80%飞行器接入一网统管:低空经济的治理革命

天地一体网络:低空基建分羹2.5万亿国家基金指南

低空经济 PPP 模式解析:政府与企业如何共建生态?

低空经济十五问:从政策热到产业实,万亿市场如何不踏空?

社会资本入场时机已至:低空经济从“制造端”向“运营端”迁移的战略机遇

从试点到全域:中国低空开放进程中的十个里程碑时刻

从产业培育到消费拉动!低空消费纳入国家提振方案,这三大场景将爆发(解读《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政策转向)

低空经济全域起飞,2025年这些赛道正爆发!

低空经济全国布局:广东、江苏、浙江为何成为产业高地?

低空经济重构“人—货—场”:一场供应链与消费体验的完美变革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应急 无人机
more
应急使命·2025 | 联合飞机重新定义高原山区应急救援的“速度与力量”
智慧救援、空中应急,北京暴雨中的科技守护力(二)——
暴雨季节,蜂巢航宇无人机多维度应急救援能力全面展现
灭火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系留气球等低空装备产品入选!工信部发布《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分类指导目录(2025版)》
铁翼赋能 智护青山 | 飞鹏无人机助力云南应急救援模式转型升级
IT视觉|无人化应急装备:铸就未来应急安全的无形防线(2025年第8期(总第26期))
中航无人机、腾盾科技、北航、中飞院等46家单位入围!工信部、应急管理部:2024年应急通信装备创新揭榜挂帅入围名单正式公布
智璟科技参与2025年普宁市防讯抢险应急演练
民航局最新要求:确保执行应急救援任务作业安全,加强直升机、载客类运营人安全监管,强化通航企业运行资质管理!
成都世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指挥中心高效保障应急用频需求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