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眼,智慧赋能。无人机正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城市治理的核心战力,悄然改变着传统应急响应模式。
2020年,宁波公安组建浙江首支地级市警务航空专业队伍,作为警队序列中的“空中尖兵”。五年过去,随着低空经济浪潮奔涌而来,无人机已不再是简单的飞行相机,而是成为城市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科技之翼”。

从高空巡查到应急救援,从反恐处突到民生服务,警用无人机凭借快速响应、精准覆盖、高效协同的独特优势,成为守护城市平安、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科技警鹰”。
01 城市治理新视野:从平面到立体的革命
传统城市治理模式主要依赖地面人力巡逻和固定摄像头,存在盲区多、效率低、风险高等局限。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将城市治理从二维平面带入三维立体空间,实现了全域覆盖无盲区。
在宁波,公安凭借占全省7%的警用无人机数量,完成全省10%的飞行架次,贡献16%的飞行时长,参与13%的案件侦破,抓获26%的违法犯罪嫌疑人。
低空安全布防已在重要点位部署了22个机巢、86个网格、132条巡航线路、264个观测悬停点,实现了宁波全市范围内24小时随时可以组成多个模块的警务实战单元战力。

02 应急指挥:天空之眼决策系统
灾害发生的黄金救援期内,迅速、全面、准确地掌握现场信息是决策与救援的生命线。无人机应急指挥系统在这方面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价值。
2025年8月,兰州无人机灾害现场勘察平台被应用于应急响应,它可在数分钟内飞抵人员难以快速到达的区域,第一时间回传影像,为指挥部提供宝贵的初始态势感知。
无人机通过高空鸟瞰,快速获取灾害现场的大范围正射影像,生成高精度二维或三维模型,清晰展示灾害影响范围、建筑物损毁程度、道路阻断情况等宏观信息。
在宁波集装箱爆燃事件中,当地采取“海陆空联动应急处置、双机型双光侦查引导”等战法,历经33次起降,飞行10小时19分钟,为指挥中心领导决策提供了实时数据。

03 灾情侦察:多维感知精准研判
现代无人机平台可集成可见光、热成像、多光谱、激光雷达(LiDAR)等多种传感器,实现多维感知能力。
可见光相机提供高清照片与视频,用于评估表面损毁;热成像仪在夜间或浓烟环境中有效探测生命体热源;多光谱和LiDAR可分析地质结构变化、评估山体滑坡风险。
在宁波石化工业园区,属地派出所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运用红外影像实时图传技术,在空中视角上增加巡防维度,提升园区隐患发现效率。
无人机不仅用于灾害响应,还在灾前预防与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重点区域进行定期巡检,通过LiDAR和倾斜摄影建立高精度三维底图,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微小位移,实现风险早期预警。

04 人员搜救:热成像技术显神通
无人机在人员搜救领域表现尤为出色,特别是在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下,其优势远超传统搜救方式。
2025年4月,鄞州横溪派出所民警通过无人机热成像,在暴雨夜的山坳中成功寻回九旬老人。同年在岑溪市,70余人的搜救团队带着无人机进山搜救一名智力发育不正常的放牛郎,通过公安局指挥中心后台研判和无人机缩小范围,终于在距离走失位置5公里外深山处找到了他。
热成像技术使无人机能够在夜间或浓烟环境中有效探测生命体热源,为搜救被困人员提供关键线索。这项技术已成为深山搜救、废墟生命探测的标配手段。
05 系统化运作:从单机到体系的飞跃
先进的无人机应用并非单架无人机的简单操作,而是一个集成了“硬件、软件、通信、数据”的系统化协同平台。
智能飞行平台具备高稳定性、长续航、防雨防尘能力;任务载荷系统根据任务类型灵活换挂不同传感器;实时通信链路确保远程控制和高清视频流的稳定传输。
后端处理平台是系统的“大脑”,利用人工智能(AI)和云计算技术,对海量影像数据进行快速自动处理:自动拼接生成正射影像图与三维实景模型;变化检测对比灾前灾后数据;目标识别自动识别疑似被困人员、车辆等。
中国电信安徽公司综合运用AI、大数据、时空计算和空域网格化等先进技术,打造了低空智联服务监管平台,可对低空区域进行空间分类与功能分配,有效支撑无人机等航空器的规模化、常态化运行管理。

06 多场景融合:城市治理的全方位赋能
无人机技术已经融入城市治理的各个方面,形成多元化应用场景。
在民治街道,无人机变身“巡检员”,构建空中巡查体系,涵盖交通安全、城市综合执法、应急巡查与消防巡查等方面。针对红山地铁口周边长期存在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现象,民治街道执法采用“步巡+车巡+无人机巡”三位一体的巡逻方式,实现全方位动态监管。
在柘林镇,城运中心融合“低空观测、地面核查、平台统管”的前沿理念,创新打造“空、天、地”一体化智慧监管体系。借助“机器代岗”模式,无人机突破了人力巡查的时空与体能限制,实现了对“车辆开不进、人员进不去、肉眼看不到”的“三不”盲区全覆盖。
甚至在外卖配送领域,武汉首条生态纵轴航线获批,将原本需要33分钟的地面配送时间压缩至10分钟内精准送达。
07 挑战与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
尽管优势显著,但无人机应用仍面临空域管理、复杂环境下的通信保障、电池续航、数据分析自动化程度提升等挑战。
未来,随着无人机机群协同作业、人工智能深度应用、与物联网和自动驾驶车联动等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灾害现场勘察平台将变得更加智能、高效和可靠。
随着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核心技术的日益成熟,应用场景将由单一物流向多元融合转型,未来可延伸至医疗急救、教育培训等更多场景。
未来,无人机与eVTOL等飞行器的结合,将开创城市立体治理的新格局,让低空经济真正成为城市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暨“一带一路”低空经济产业链博览会
考证指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全流程解析,低空经济从业者必看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搞钱」方向曝光:资本锁定的万亿新蓝海
社会资本入场时机已至:低空经济从“制造端”向“运营端”迁移的战略机遇
从产业培育到消费拉动!低空消费纳入国家提振方案,这三大场景将爆发(解读《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政策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