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购率超95%!这家工业具身智能企业拿下“投资一哥”数千万元A轮融资

高工机器人 2025-09-03 12:07
资讯配图

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3590381326,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本文共约 3166 字,阅读完成需 6.5 分钟。


近日,仁新焊机机器人(成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新机器人”)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国内顶尖投资机构“一哥”——深创投独家投资。

本轮融资,仁新机器人将全力投入工业具身智能技术研发与工程化落地,加速破解高端制造场景中焊接、切割等环节的“无人化”瓶颈,助力中国工业焊接领域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此次深创投独家投资,体现了其对仁新机器人技术实力和所属赛道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

高端制造场景中的焊接和切割环节对设备精度和环境适应性要求极高,实现“无人化”生产一直是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工业具身智能技术的出现,为解决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而这恰是仁新机器人的优势,其专注于工业具身智能焊接&切割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致力于为传统制造业提供智能化的AI焊接和切割解决方案。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从工具到智能体:
要让机器人“像人一样思考”


资讯配图

“仁新机器人不做同质化竞争的红海,相较于在友商已占据主导地位、竞争格局趋于固化的细分市场‘短兵相见’,我们只聚焦自身核心能力与资源禀赋,深耕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领域。”仁新机器人执行总裁胡豪杰在接受高工机器人调研时表示。

这也是仁新机器人自2022年成立后选择进入焊接和切割领域的重要原因之一。

焊接和切割作为制造业中极为关键的工艺环节,相较于搬运、码垛、上下料场景门槛较高。彼时“闯关”焊接和切割的玩家众多,但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传统技术或模式层面,在高端、智能化应用方面存在明显空白。

仁新机器人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机遇,决心以差异化技术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恰逢工业具身智能进入“萌芽期”,钢结构、船舶等行业对智能焊接、切割的需求也正在兴起,这为仁新机器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仁新机器人由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曾任职国内多家大型企业高管的技术负责人领衔,其核心团队超130 人,汇聚了国家级机器人专家、人工智能专家及美国常春藤高校顶尖人才,形成 “技术研发 + 产业落地” 双轮驱动的专业化队伍,为仁新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入局的底气。

胡豪杰表示,传统焊接机器人本质仍是依赖预设轨迹的生产工具。实现智能化的关键在于构建“感知—认知—决策—执行—质控”的闭环体系:

首先,具备环境与多模态感知能力(如3D视觉、力觉、电弧信号等),实现对工件与焊缝的稳健识别与精准定位;


其次,以AI算法与强化/深度学习为核心,完成场景理解与工艺参数自适应;


再次,基于实时反馈的运动与工艺控制,动态调整焊接路径、位姿以及电流、电压、送丝等关键参数,保障成形一致性与稳定性;


最后,引入过程内在线质量检测与追溯,实现缺陷早期预警与结果闭环优化。通过上述能力栈,机器人由“工具”升级为可在复杂工况下自主作业的智能系统。


而要实现工业具身智能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进而达成批量落地,在胡豪杰看来,关键一定是场景。

他进一步解释道:“工业具身智能产品落地前,一定要找到高价值、高确定性的场景验证,然后沉淀可复用的工艺和算法、数据。随后,企业可借助这些经过实践检验且可复用的资源,推动产品持续迭代升级,进而实现价值的深度创造。”


资讯配图
“手—眼—足—脑”协同体系
客户复购率超95%



资讯配图


基于这样的发展需求与理念,仁新机器人通过“底层技术自研+行业场景适配”的模式,构建了由3D视觉、仁新AI、SLAM自主导航及RX焊接(切割)工艺库组成的“手—眼—足—脑”协同体系,可在复杂工况下自动识别工件特征,生成作业轨迹,并通过动态补偿技术提升焊接和切割的稳定性。

具体来看,3D视觉可实现工件识别、智能定位与逆向建模,自动生成三维模型,完成焊缝提取与焊接轨迹规划,全程免编程免示教。

SLAM 自主导航、自主移动,采用精细化运动控制,机器人自动部署到最佳作业工位,大幅度扩展了机器人作业空间;结合模型识别功能,焊缝提取、工艺匹配、焊接作业一气呵成。工件不需工装夹具进行定位,尤其是大型非标结构件可随意摆放,为非标工件的装夹节省巨额成本。

仁新AI,构建数字孪生底座,融合自学习智能引擎与全流程自动化。AI自动规划焊接轨迹并动态优化。跨平台无缝集成与一键配置,实现操作与数据的孪生联动,减少人为误差,为焊接切割工序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RX 焊接(切割)工艺库,通过分析三维模型来获取工件的板厚和坡口尺寸等信息,自动匹配RX焊接(切割)工艺库,实现多层多道焊接轨迹和焊接参数的自动匹配,针对不同工件可以提供大熔深脉冲、双丝单弧、双丝双弧等多种气保焊设备选择。

基于“手—眼—足—脑”协同体系的技术优势,仁新机器人成功构建了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神行者、风行者焊接、履行者、智行者等)具身智能切割机器人(风行者切割、领航者切割等)智能机器人焊接工作站(龙门型、地轨悬臂型等)智能机器人工厂解决方(隧道钢筋智能生产线)等四大系列,合计三十余款产品。

当前,仁新机器人的产品业务覆盖石化装备、轨道交通、桥梁隧道、重型机械等核心领域,客户包括中石油、中铁集团、中国中车等5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复购率超95% ,市场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


资讯配图

例如,仁新机器人携手某央企合作落地隧道钢筋智能生产项目,仁新机器人智能钢拱架生产线从工字钢上料、切平、续接、成型直至产品码垛下线,全程自动化、无人化生产。通过仁新机器人提供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该央企实现7*24小时的连续生产能力。

在某客户的隧道钢筋智能化生产中,其与仁新机器人合作后,全部采用机器人作业,改变传统人工加工模式,其关键加工工序全部由机器人操作,作业安全风险大幅降低,焊接质量一致性得到保证,成本费用也大幅减少。


资讯配图
预计2026年Q4,迈入 L5 级


资讯配图

今年被称为具身智能元年,具身机器人智能化分级及能力展望也逐渐清晰。市场上普遍将具身智能机器人分为五个智能等级。

据了解,仁新机器人当前已达成L3.5级技术水平。其产品自主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凭借创新引入的无约束空间引导和非预设空间定位导航技术,机器人能够在通用且复杂的工业现场实现边移动边焊接,极大提升焊接作业灵活性,契合更广泛、复杂的焊接任务需求。

胡豪杰透露,计划到2026年第四季度,仁新机器人将实现重大跨越,迈入L5级。

在该阶段,机器人将融合多模态智能感知、自主认知决策与高精度运动控制,形成以AI与3D视觉驱动的具身智能“见缝就焊”能力,并同步完成“边走边焊”的自主移动、实时路径规划与参数自适应的工程化落地;在复杂、变形及无夹具工况下,实现免示教的连续焊接作业,在稳定性、一致性与质量可追溯方面达到量产级标准。在多数关键场景中,系统性能可达到并替代高级焊工水准,为焊接行业的智能化、无人化生产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满足各细分行业对高端智能焊接技术的迫切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仁新机器人将计划从三个方面发力:

在技术方面,仁新机器人将在成都、杭州和深圳成立研究院,筑牢根基,同时,面向全国招募顶尖人才,提前“高筑墙、广积粮”。

在产品方面,仁新机器人将持续加快推进节奏,全力以赴加大投入,不断深耕技术领域,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打磨核心技术优势,着重提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水准,构筑坚实的技术壁垒。

在市场拓展方面,仁新机器人将采取双管齐下的战略。一方面,聚焦复杂场景,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推动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不断迭代升级。通过深入剖析不同场景下的具体需求和痛点,对产品进行针对性优化,使其能够无缝适配更多元化的场景与领域,从而大幅提升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和通用性。

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将目光投向对技术要求严苛、市场潜力巨大的发达国家。深度挖掘并积极满足发达国家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助力国内焊接与切割智能技术实现关键突破,稳步迈向更高的质量标准新台阶。

当前,依托仁新集团海外运营体系,仁新机器人同步推进技术输出与本地化布局,已在美国、加拿大、巴西、新加坡等地设立分公司,深度对接国际高端制造需求。

未来,仁新机器人将持续借力仁新集团全球化资源,聚焦“具身智能+场景创新”,推动工业具身智能焊接&切割机器人的全球化应用,为全球智能制造升级注入 “仁新动能”,让中国创新技术在国际舞台持续发声。


资讯配图



关注机器人的一切,欢迎来交流 
 作者(微信号):lyanlyanlying



END


资讯配图
活动广告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以上为广告

往期推荐:





年复合增长率超30%,智能焊接机器人赛道规模将逼近50亿元


新时达发布2025半年报:净利润大增109%,机器人业务出货量飙升


全面告捷!极智嘉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营收利润劲涨,经调整EBITDA转正,再获破亿大订单

汇萃智能成功协办2025深圳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工匠之星”职业技能竞赛
资讯配图
了解具体商务合作详情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工业 投资
more
Intel Atom® X7835RE Processor:工业 4.0卓越之选
【智合 · 政策速览】市场监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
如何选择适合的工业电机?——选型四大关键因素
华龙工鸿工业操作系统发布,PLC和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迎来“鸿蒙”底座
【工业强县 向“新”而行】绵阳北川低空经济“向新而行”启新程
首次线上直播 | 2025 英飞凌零碳工业应用技术大会(IPAC)直播报名通道正式开启
胜利日大阅兵隆重举行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研制生产的29型125架军机空中受阅
13.8%增速背后的进阶跃迁——广元市工业经济发展坚韧向上
2025年中国工业X射线探测器行业市场深度分析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
2025年中国工业除尘设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