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综合报道 —— 全球内存市场正经历一场出人意料的“价格倒挂”奇观。继三星电子之后,韩国第二大内存制造商SK海力士也于近日宣布,撤回其原定于2025年内逐步停产DDR4内存的计划,并将延长DDR4产品的生产周期。更引人注目的是,SK海力士计划短期内提升其位于中国无锡工厂的DDR4晶圆投片规模,以抓住当前市场机遇,最大化企业利润。
这一战略转向,直接源于今年几大DRAM原厂(包括三星、SK海力士、美光)相继宣布将产能转向更先进的DDR5后,导致DDR4市场供应急剧收紧,价格一路飙升。据市场追踪机构数据显示,自2025年初以来,DDR4内存模组价格已累计上涨超过30%,部分规格甚至出现“一货难求”的局面,其价格在某些时段已反超了技术更新的DDR5产品。
“停产”变“增产”:一场利润驱动的战略回调
SK海力士此次的决策,被业内视为一次典型的“市场回调”。分析人士指出,尽管DDR5代表着技术未来,但当前的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逆转:
- 产能转移导致供应短缺
:三大原厂为抢占DDR5市场先机,纷纷将主力晶圆厂(如SK海力士的利川M14、M16)的产能向DDR5倾斜,导致DDR4的产能被大幅压缩。 - 市场需求依然旺盛
:尽管高端PC和服务器市场正转向DDR5,但大量的中低端PC、笔记本、工业设备、网络设备及庞大的存量市场升级需求,仍在持续消耗DDR4内存。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企业级利旧设备中,DDR4仍是主流选择。 - 成本优势带来高利润
:最关键的是,SK海力士无锡工厂等使用较老旧制程(如20纳米级)的生产线,其设备已基本完成折旧。在这些产线上生产DDR4,边际成本极低。当DDR4的售价因稀缺性而上涨,甚至超过仍在投入高成本研发和生产的DDR5时,继续生产DDR4便成为一项极具吸引力的“躺赚”业务。
“这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利润的理性选择。”一位半导体行业分析师表示,“当一项已折旧的技术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且售价能覆盖甚至远超其生产成本时,任何企业都很难抗拒增产的诱惑。SK海力士此举,不仅能快速提升财报中的营收和利润率,还能有效对冲DDR5产能爬坡初期可能面临的良率和成本压力。”
无锡产线成“利润引擎”,地缘因素再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SK海力士选择提升无锡工厂的DDR4产能,这一决策具有特殊意义。该工厂是SK海力士在全球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主要负责成熟制程产品的制造。在当前全球供应链强调“去风险化”和区域化的背景下,将高利润的成熟产品产能集中于成本优势明显的地区,是跨国企业的常见策略。
此举也再次凸显了中国在半导体成熟制程和封装测试环节的重要地位。尽管先进制程面临限制,但像无锡这样的基地,凭借成熟的产业链、高效的运营和低成本优势,依然能成为国际巨头应对市场波动的“稳定器”和“利润源”。
“价格倒挂”能持续多久?
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是:DDR4价格高于DDR5的“倒挂”现象能持续多久?历史经验显示,在DDR2向DDR3切换的末期也曾出现过短暂的价格倒挂,但仅持续了约四个月便随着供应恢复而消失。
当前情况有所不同。一方面,原厂向DDR5的转型是长期且不可逆的趋势;另一方面,DDR4庞大的存量市场需求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多位业内人士预测,这轮DDR4的“高光时刻”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底甚至2026年初,直到DDR5产能进一步释放、成本显著下降,以及终端市场需求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
SK海力士的“掉头”之举,生动诠释了半导体行业“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市场铁律。在强大的利润驱动下,技术迭代的“理想路径”不得不向现实的供需关系妥协。这场由“停产”引发的“增产”潮,不仅将影响未来几个季度的内存市场价格走势,也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复杂性提供了最新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