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高工人形机器人行业群,加微信:17811613845,出示名片,仅限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

继7月18日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宇树”)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后,不到2个月的时间,宇树再次透露了IPO新进程。
9月2日,宇树表示正在积极推进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相关准备工作,预计将在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正式提交IPO申报文件。
天眼查显示,宇树共有233个招投标记录。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共有59项公开已中标项目,涉及金额约为5850.4253万。而截至9月3日,宇树科技在2025年已有89项公开已中标项目,涉及金额约为6012.71万。
今年7月,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全资子公司)公布2025年-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宇树科技以4605万元(含税)拿下小尺寸人形机器人、算力背包及五指灵巧手组合包。
从中标结果和金额来看,宇树的营收有着积极的增长趋势,这可能也是其IPO的底气。
据投资方透露,宇树科技自2020年以来已连续五年实现盈利。与此同时,在招股书还未公开发布的情况下,宇树主动披露了2024年产品营收结构,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资料显示,2024年,宇树的收入由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零部件产品组成,其销售额占比分别约为65%、30%和5%。
而宇树所有产品的价格、销量、利润率、成本等基本面数据也将会在招股书披露之后,公之于众。在此之前,不妨了解一下宇树的机器人全线产品。
消费级/科研四足机器人
据宇树披露,约80%的四足机器人被用于科研、教育和消费领域。官网显示,这一领域的四足机器人共有3款,分别是Go2、Go1、A1。
其中,Go2于2023年7月推出,为全新升级交互仿生四足机器人,售价9997元起。其重量约15kg,站立尺寸为70×31×40cm(长宽高);关机趴下尺寸为76×31×20cm。在机动能力方面,Go2可负载7kg,关节峰值扭矩约45N·m,在实验室环境下测得最大奔跑速度约5m/s。
Go1于2021年6月推出,为全球首款消费级伴随仿生四足机器人,售价1.6万元起。其重量为12kg,尺寸为0.588×0.22×0.29 m,可负重3-5kg,速度最高可达4.7m/s。
A1于2020年1月推出,号称国内速度快、稳定性突出的中小型四足机器人,根据平面图片信息显示,其长和宽分别是620mm×30mm。在机动能力方面,A1有效负载达5kg;最大持续奔跑速度3.3m/s;关节电机峰值扭矩为33.5N·m;关节最大速度为21rad/s。

从数据表现可以看出,在负载能力上,从A1到Go1提升不大,但是Go2的负载从5kg增加至7kg;在运动速度上,三款产品的奔跑速度逐渐递增。但是在重量和体积上,Go2比前两款产品要更重更大。
行业级四足机器人
而剩余20%的四足机器人则应用于工业领域,例如检测和消防。
官网显示,宇树科技推出了4款行业级别的四足机器人,分别是A2、B2、B1、AlienGo,鉴于A2是今年发布的新品,也就说后三款产品承担了四足机器人中主要的销售额贡献。
其中,A2于2025年8月推出,是宇树科技最新一款四足机器人。
硬件配置上,A2整机在带电池情况下重量约为37kg,站立尺寸为820×440×570mm;折叠尺寸为720×550×220mm。
在机动能力方面,A2最大奔跑速度为5m/s,最大关节扭矩约180N·m,关节电机拥有12个自由度;最大上下台阶高度为30cm,最大上下斜坡角度为45°;持续行走状态下,可负载25kg,极限站立情况下,可负载100kg。
B2于2023年11月推出,以6m/s的移动速度,号称全球新纪录的工业级四足机器人。

硬件配置上,B2含电池情况下重量约60kg,站立尺寸约1098×450×645mm;折叠尺寸约880×460×330mm。
在机动能力方面,B2的最大关节扭矩约360N·m,最大跳远距离超过1.6m,正向上下台阶高度为40cm,最大上下斜坡角度大于45°。持续行走状态下,可负载站立负载大于40kg,站立状态下,最大负载120kg。
B1于2021年9月推出,是一款超高负载工业级四足机器人。

在硬件配置上,B1含电池情况下重量约50kg,站立尺寸约1126×467×636mm;折叠尺寸约1202×467×297mm。
在机动能力方面,持续行走状态下,B1可负载站立负载大于20kg,站立状态下,最大负载80kg。
ALienGo于2018年推出,是宇树科技发布的第一台行业级四足机器人。
在硬件配置上,ALienGo在不含电池的情况下重量为21.5kg(上下浮动1kg),站立尺寸约0.65×0.31×0.6m,折叠尺寸约0.60×0.31×0.15m。
在机动能力方面,ALienG最大行走速度超过1.5m/s,负载能力可达13kg,爬坡坡度最高可至25°。
从机械数据表现可以看出,A2的体重和体型是四款中最轻和最小的一款,B2的负载能力和运动技能最佳。
人形机器人
此外,2024年,宇树的人形机器人完全应用于科研、教育和消费领域,占总营收的30%。鉴于R1是2025年发布的新品,也就说G1和H1等两款人形机器人承担了这30%的销售额贡献。
R1于2025年7月推出,为今年最新一款人形产品,售价3.99万起。其身高121cm,体重约25kg,全身拥有24个自由度,手臂最大负载约2kg。
G1于2024年5月推出,售价9.9万起。其身高约130cm,体重约35kg,全身拥有23个自由度,手臂最大负载约2kg。在运动能力上,G1移动速度为2m/s,关节最大扭矩120N·m。

H1于2023年8月推出,被誉为国内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最初售价为65万。其身高约180cm,体重约47kg,单腿拥有5个自由度,单臂最少拥有4个自由度。在运动能力上,移动速度为3.3m/s,关节最大扭矩360N·m。

从机械数据表现可以看出,宇树正在追求人形机器人的轻量化,但从运动性能来看,H1在数据上优于G1,同时,R1的移动速度和关节最大扭矩并未在官网披露。
从3款人形的价格曲线看来,宇树坚定地走着价格路线。然而,我们却很难知道,价格走低的背后,宇树是否需要牺牲人形机器人部分性能。
小结
从宇树的产品布局不难发现,其技术重心始终围绕“运动性能”展开,且市场开拓方向明显向消费端倾斜,尝试通过轻便的本体、低价等方式打开消费市场。
宇树的身份更像一个卓越的“平台技术提供商”。他们首先专注于打磨一个性能极强、成本极优的通用机器人“身体”,然后再为这个身体寻找应用场景。其消费端倾斜和低价策略,本质是希望通过硬件性价比和开源生态来降低门槛,吸引开发者共同构建应用生态,是一种“先造好轮子,再看能装什么车”的思路。
当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逐渐明晰之时,如何为下一步发展获取持续动力?
IPO也许就是宇树的答案。
但是对于人形机器人这一新生行业来说,宇树上市更像是一场“以自由换取燃料”的权衡。
一旦上市成功,就意味着宇树必须接受严格的公众监管。公司需定期披露详细的财务、运营及战略信息,导致核心数据与商业策略近乎透明化,竞争对手可轻易获取其成本结构、研发投入和客户布局。
更关键的是,资本市场往往关注短期财务表现,这可能迫使管理层为迎合季度业绩压力而牺牲一些投入巨大、周期漫长的前沿技术探索,从而偏离原有的长期创新轨道。同时,创始人团队可能面临控制权稀释及决策流程复杂化的风险,公司战略灵活性将受到制约。
迎接这场来自资本市场的新征程,并成功通过其带来的系统性考验,无疑是宇树下一阶段最值得关注的看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