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新格局:《世界数字竞争力排名2024》分析【AI战略洞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资讯配图


2025年,数字发展正在成为全球经济转型与社会治理的关键变量。随着人工智能、智能体、区块链和下一代通信技术的深度应用,数字化不仅推动了产业升级与新业态的涌现,也正重塑世界各国的治理能力与国际竞争格局。当前,数字发展的不平衡与碎片化趋势加剧,一方面,部分国家依靠资本集中与制度创新实现跨越式进步;另一方面,数字鸿沟、数据治理差异和网络安全风险不断扩大,对全球数字治理提出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对各国数字发展的优缺点进行定量分析是理解全球数字化发展格局的关键,对我国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将对《世界数字竞争力排名2024》进行综合研判,回顾2024年世界各国数字发展的全景图。

01

核心指数解析:多种数字发展策略与比较


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世界竞争力中心(World Competitiveness Center)牵头撰写,于2024年11月发布的《世界数字竞争力排名2024》(IMD World Digital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2024)是全球范围内系统评估国家数字竞争力水平的权威指数。该指数通过构建包含知识(Knowledge)、技术(Technology)和未来准备(Future Readiness)三大支柱,全面比较了全球67个经济体的数字竞争力。本次评估还通过横向比较揭示了数字鸿沟、地缘政治紧张以及资本市场分散等因素对数字竞争力的深层影响

IMD《世界数字竞争力指数》包括知识、技术和未来准备三大支柱主要评分,并进一步细分为九个次级维度和59项具体指标,形成从人才储备到制度环境、再到社会适应性的逻辑链。其中,知识支柱关注人才、教育培训和科研产出,如高等教育水平、科研出版物和高技术专利授权;技术支柱聚焦监管框架、资本投入和技术基础设施,包括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规模、宽带普及率和安全服务器数量;未来准备支柱则衡量社会与企业的数字化适应度,涵盖社会态度、企业敏捷性和IT整合水平,如电子政务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与AI应用。体系不仅反映各国在创新和制度上的差异,也揭示了数字发展能否真正转化为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报告的9项加权子因子采用硬数据(可测量的数据)和软数据(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其中,硬数据的权重为2/3,调查数据的权重为1/3,体现了较高的科学性和参考价值。

综合排名中,小经济体优势明显,大国发展路径存在分化。新加坡、瑞士、丹麦高居前三,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阿联酋等规模较小的经济体因政策灵活、资本集中和治理水平较高等优势,数字竞争力显著领先。大国中,中美韩表现强劲,但在治理体系与社会适应性上差异明显。欧洲大国均未进入前十,或说明其体制和市场限制措施拖慢了数字化发展。最后,以中东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在超高投资的驱动下实现快速跃升,但其未来能否维持高位仍取决于教育与人才的长期、可持续投入。

资讯配图

1:世界数字竞争力综合排名

当今的数字强国主要分为三类。就技术环境知识基础未来准备而言新加坡在三大支柱均位居前列,“小国高效治理”模式的典范。瑞士、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则依托科研与社会开放性在知识基础和未来准备两项指标上表现突出,但在资本与制度支撑上存在不足。美国和中国则体现出“大国均衡型”特征,在三大支柱的表现较为均衡,特别是在技术投入和创新能力上较其他国家拥有明显优势。整体来看,科研驱动型(欧洲北欧)、制度与资本驱动型(新加坡、香港、阿联酋)、均衡发展型(美、中、韩)三种模式并存,反映了全球数字治理不同路径。对中国而言,未来提升的关键在于保持科研优势,同时优化资本与监管环境,并强化社会治理与适应性,如此方能实现从“科研大国”向“数字治理强国”的重要转型

 

资讯配图

2:世界数字竞争力技术排名

在全球前十名中,美国尤其值得关注。今年其数字竞争力排名下降三位至第4,主要原因在于知识因子降至第4、未来准备度跌至第8。美国在培训与教育上有所改善,但适应性态度和商业敏捷性均出现显著下滑。尽管如此,美国的核心优势依旧集中在科学集中度、监管框架和资本等领域,在计算机科学教育、高技术专利和人工智能立法方面表现突出。同时,美国还拥有强大的融资与风险投资支撑。但其弱点同样明显,包括全球化态度下降、企业家对失败恐惧上升、管理层国际经验不足,以及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短板。

资讯配图

3:世界数字竞争力知识排名

中国位列总体第14,2023年排名上升五位,进步显著。中国在数字竞争力上展现出强大的科研与技术产出优势:在数学教育评估、科研出版物产出和机器人应用等方面均位列全球第一,高技术专利授权和计算机科学教育指数同样居于前列,展现出坚实的教育基础与创新活力。同时,中国在移动与无线宽带普及、人工智能立法和合同执行方面表现突出,为数字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然而,中国公共教育投入、互联网普及率与安全服务器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和隐私保障法律仍有不完善之处。这种科研产出强而制度更新滞后的格局,使中国在快速提升数字竞争力的同时也面临约束。总体来看,中国在人才储备、企业转型和政策推动方面保持强劲竞争力;但若要实现可持续领先,中国还需补齐教育体系、社会治理和创新质量等“软性”支撑环节。

资讯配图

4:世界数字竞争力中国子项得分一览

三大指标中,技术支柱的排名体现了资本投入与制度对数字生态的直接相关性:新加坡与美国领先第三名中国香港超过4分,体现出两国在技术投入和制度效率方面仍有巨大优势。两国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对全球风险投资的吸引力使其有望继续保持优势。值得关注的是,阿联酋的跃升反映出资源型经济体通过高强度投资和集中型政策能快速进入全球前十,但其较去年滑落五位则说明技术投资的可持续性才是数字发展的根本保证。类似的,中东国家的知识短板依旧突出,虽然投资规模虽大,但科研生态尚未成熟,特别是本土人才培养落后于其他数字强国。在三项指标中,日本和德国尽管拥有全球领先水平的人才储备,其排名明显滞后于其经济体量。不仅如此,挪威、芬兰、比利时、立陶宛等欧洲国家均下滑4-6位,彰显出老牌工业强国和部分欧洲国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增长乏力,受到资本市场碎片化、意识迟缓与制度性障碍的拖累。

资讯配图

5:世界数字竞争力未来准备排名

02

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与治理挑战


一是专利重要程度进一步凸显。高技术专利授权指标凸显了专利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指标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数据衡量各国获授权高技术专利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结果表明,高技术专利不仅体现一国在科研和技术开发上的成果,也往往伴随潜在的科学突破,从而推动新产品与服务的涌现,创造新产业与就业机会。反之,缺乏创新活力的经济体则容易陷入停滞,在“创造性破坏”循环中失去竞争力,导致企业衰退、失业增加和经济繁荣下降。

中国在高技术专利上的表现尤为突出不论是数量的绝对值还是全球占比,中国都呈上升趋势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的专利授权数据则相对稳定,显示出成熟经济体在该领域的延续性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该指标主要反映数量而非质量,其局限在于未能考察专利的应用价值。因此,中国专利数量的激增表明创新活跃,但专利质量、技术扩散和产业转化领域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资讯配图

6:世界专利技术数量排名

二是主要经济体基于法治的软性保障有待提升。法律的可执行性对于数字技术创新至关重要。若缺乏强有力的执行,知识产权保护便无法落实,这依赖于遵循法治原则的司法体系。然而,美国(第 28 位)和中国(第 33 位)主要经济体知识产权保护的排名低于作为全球领先经济体的预期。中国在知识产权法律执行面临较大挑战,且中国与国际标准对接的程度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而美国的相对低位与执行合同的高成本以及诉讼频繁的法律环境相关。

资讯配图

7IP与法治排名

三是差异化的电子政务能力或将加剧网络安全风险与数字鸿沟。合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衡量各国政府提供具有包容性在线服务的程度。该指数涵盖电子政务的三个重要维度:在线服务供给、通信基础设施和人力教育水平。政府以更高效的方式提升服务的便利和普惠程度。然而,电子政务服务未必能真正弥合数字鸿沟,反而可能使贫困人口和老年人口等本就处于边缘地位的群体进一步被排除。此外,随着电子政务服务开始在流程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未知偏见的存在和扩散风险与日俱增,因此各国政府必须建立信息检查机制,以降低无意间排斥特定社会群体的可能

报告还展示了部分政府在遭受网络攻击和其他网络威胁方面的暴露程度。对九个国家的样本,图中比较了它们在电子政务与政府网络安全能力两个指标上的相对排名。位于左上象限的印尼,是在网络相关风险方面暴露最小的政府,因为该国在电子政务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拥有非常高的网络安全能力。相反,位于右下象限的冰岛网络风险暴露极高,因为尽管其电子政务服务数量非常庞大,但政府的网络安全能力较低。中国在保持低安全风险的同时,注重平衡并逐步实现中等水平的电子政务能力。

资讯配图

8:电子政务与网络安全能力

数字竞争力的全球格局表明,单纯依赖科研产出和高技术专利数量的增长,无法确保一国在数字化竞争中的长期领先。对于国而言,专利数量的快速攀升固然展现出创新活力,但如果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国际标准的衔接不足,这些成果无法有效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因此,政策重点应放在从“数量型创新”转向“质量型创新”,通过强化司法执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真正提升创新的应用价值和经济回报

与此同时,电子政务和数字公共服务的普及正在重塑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方式。如何在提升普惠性和便利性的同时,避免加剧数字鸿沟,是所有大国必须面对的治理挑战。中国应在保持较低安全风险的同时,在人工智能治理、数据保护和弱势群体数字可及性上总结可复制的制度经验。这不仅能提升国内治理效能,还可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政策借鉴,增强数字治理国际话语权。

主理人|刘典

编辑|张朔宁(达特茅斯学院)

终审|梁正 鲁俊群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J.P. Morgan机器学习卓越中心高管亲述,华尔街AI实战心法
AI边刷视频边思考!快手最新多模态大模型开源,80亿参数,实测推理超快
DeepSeek计划年底前发布AI智能体 抢占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
【报告】AI专题二:2025年可信人工智能行业治理调研报告(附PDF下载)
对话玄源科技:AI陪伴机器人CEO不相信「AI陪伴」
又多了一个哄孩子AI神器,一张破涂鸦竟能秒变迪士尼动画
【AI】一句“吴恩达说的”,就能让GPT-4omini言听计从
"AI、激光、芯片……解放军装备已经Next Level"
刚刚,OpenAI发布白皮书:如何在AI时代保持领先
消费电子8月报:机构上调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期,政策锚定“AI+”战略升级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