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爆卖40000台,做AR+AI眼镜的“小而美”,Rokid先交卷了

智东西 2025-09-05 20:42

资讯配图资讯配图

百镜大战跑步进入深水区:苦练内功拼细节,体验为王。
作者 |  云鹏
编辑 |  漠影
去年的百镜大战让AI眼镜走到了智能硬件赛道的聚光灯下,而今年AI眼镜新品的“密集轰炸”力度丝毫不减。小米、阿里巴巴、传音等科技大厂的入局更是给AI眼镜赛道再添了几把旺火。
据智东西不完全统计,今年前8个月时间里,新发布的AI眼镜至少在25款以上,平均9天一款新眼镜出炉。
根据京东8月26日发布的智能眼镜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智能眼镜的成交量同比增长超过10倍,入驻品牌数量也增加了3倍。
在AI眼镜百花齐放的同时我们注意到,头部企业的领导力依然突出,其在技术、功能方面的迭代突破不断让AI眼镜从“能用”走向“好用”。这些公司正成为加速AI眼镜走向普罗大众生活的核心推手。
从全球消费电子盛会CES 2025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从百镜大战中杀出重围、频频火爆出圈的Rokid就是其中之一,引起了海内外科技媒体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其全球首发的“看一下支付”给AI眼镜走向日常生活打下了关键基础。
资讯配图

▲WAIC 2025 Rokid展台

就在本周一,消费者们期待已久的Rokid Glasses正式开启全网预售,而这款AR+AI眼镜一经上线就迅速售罄。截止目前,Rokid Glasses全渠道已售40000台,9月产能已全部排满。
资讯配图
今天的AI眼镜赛道,比拼的是产品硬实力、比拼的是产品细节的打磨和体验的完善,AI眼镜真正落地开售、走向市场、面对消费者的严苛检验,Rokid已经跑在了第一梯队。
资讯配图

▲用Rokid Glasses第一视角拍摄跳伞

专注AR领域十余年、对产品细节的极致追求,让Rokid给人一种“小而美”的印象,这家公司如何在AI眼镜赛道找准自己的定位,又是如何将产品细节体验打磨到行业前列、赢得市场认可的?今天,我们将尝试找到答案。

01.
首发爆火售罄背后:
死磕细节打磨,AI眼镜从“能用”到“好用”


今天,做出一款AI眼镜,对于当下的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链来说,或许并不是难事,甚至有不少现成的方案可以“拿来即用”,但想要做好一款AI眼镜,关键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细节的打磨缺一不可。
这也是为何AI眼镜百镜大战,最终能杀出重围、从销量上赢得市场认可、从口碑上赢得用户认可的只有少数。
正如支撑Rokid Glasses首发迅速售罄的,依然是过硬的产品力和完善的产品体验。这背后,Rokid核心做好了四件事:好眼镜、好耳机、好相机、好助手。
Rokid在这四个核心方面的“用心打磨”,我们可以在诸多产品体验的细节中找到答案。
比如在“好眼镜”层面,“好的AI眼镜首先得是个好眼镜”几乎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拆解来看,就是要时尚、舒适、便捷、全天候。
AR+AI眼镜,由于光学和显示结构的存在,眼镜前部的重量先天就会高于普通眼镜,如何才能戴的舒服?
除了优化结构和重量分配,Rokid还直接设计了一种可拆卸的鼻托,可以适配各种鼻型,进而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压感更低、佩戴更舒适的版本。
资讯配图

▲鼻托细节

值得一提的是,Rokid根据亚洲人脸大数据模型进行了数百次设计优化与细节打磨,进一步提升佩戴舒适度。
49g的整机重量,几乎已经达到了当下带显示能力的AI眼镜的技术工艺极限,仅比大部分纯AI拍摄眼镜重了不到10g。
为了在轻便的基础上不牺牲续航,Rokid还设计了“超级胶囊”这一可更换电池方案,胶囊通过磁吸式链接稳固附着于镜腿右侧末端,可以在一些高耗电场景延长数小时续航,这很好地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又兼顾了日常佩戴的轻盈。
资讯配图
在做一个“好耳机”层面,Rokid Glasses同样是“细节拉满”,其专门设置了三种音频模式:洪亮、韵律、播客,可以兼顾嘈杂环境听声、高品质音乐享受以及人声高清晰辨识等不同的需求;甚至拾音模式Rokid也推出了三种,兼顾近场、远场和全向。
可以看到,Rokid是充分考虑了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类场景和问题,把选择权交给用户,兼顾各类需求。
在做“好相机”的层面,如今AI眼镜硬件规格趋同,如何实现差异化拍摄优势,需要厂商在软件算法层面的深度优化。
比如Rokid通过HDR夜景增强让画面暗部更清晰生动,智能HDR则可以让逆光场景的动态范围表现更好,Rokid重点补齐了AI眼镜在暗光拍照场景中的短板,AI眼镜与手机拍摄的效果越来越接近,可用性显著增强。
资讯配图

▲Rokid Glasses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Rokid在视频拍摄方面给用户提供了3:4、9:16、4:3等各种比例可选,录制时长也新增了15秒、30秒、2分钟、5分钟,此外,Rokid优化了视频多场景的色彩、曝光、运动模糊、室外清晰度等问题。
资讯配图
AI眼镜从“能拍到”像“拍的好”前进了一大步,从实际拍摄效果来看,Rokid Glasses“很出片”。
资讯配图

▲第一视角拍摄蹦极

最后在“好助手”层面,Rokid Glasses对信息显示和AI交互两方面的体验进行了重点打磨。
比如用户可以无极自定义调节提词器和翻译的显示范围和显示高度,用户在演讲中可以把显示位置调整到舒适的位置,提词器的字号也可以调整。
资讯配图
实时翻译则支持了“双向翻译”,对方的语言可以实时呈现在眼镜屏幕上,而我们所说的话则可以通过手机App转化为对方的语言,让对方一目了然地看懂,双向沟通彻底打通。
目前Rokid Glasses的翻译功能已经支持了89种语言,翻译时效控制在1秒以内。
资讯配图

▲聊天实时翻译

在AI交互方面,Rokid一直在持续迭代其自研的端侧AI意图识别模型,AI对用户意图的识别更准确。
AI可以识别物体、解答问题、翻译书籍、识别卡路里,经过多轮快速迭代,AI识别的准确性和识别时延都得到了显著优化。最新更新的便签功能,可以让AI帮你记住各类事项、提醒日程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Rokid Glasses全球首发的“看一下支付”可以说给AI眼镜走入日常生活提供了一项核心基础能力,支付无处不在,而AI眼镜解放双手的支付模式无疑能在诸多场景中提供极高便捷性。
资讯配图

▲看一下支付

从眼镜、耳机、相机到助手,对于AR+AI眼镜的这四个核心属性,Rokid没有停留在“有这个功能”或“可以用”层面,而是深入用户实际使用场景,去洞察在每一个使用的环节可能存在哪些细节问题,有哪些关键的需求痛点,并进行针对性改进迭代。
可以说,Rokid Glasses从发布到如今正式开售,并没有辜负用户的信任和等待,时间换来的是AI眼镜体验的深度打磨,从一个小小鼻托的设计、到提词器显示的无级调节、拍摄时长和画面比例的自定义,再到各类AI交互功能的完善、交互响应速度的提升。
简单来说,Rokid要的不是“能用”,而是要“好用”,Rokid做的绝不是“一锤子买卖”,用户买到的是一款能够持续“进化”的AI眼镜。

02.
从显示到全功能
“螺蛳壳里做道场”背后是技术硬实力支撑


今天,AI眼镜之战愈发焦灼,而Rokid Glasses作为一款酝酿多时的旗舰级AR+AI眼镜,对这家公司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因此Rokid显然是卯足了劲,想把这款产品做到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极致,而事实证明,从显示能力到全功能,从产品硬实力到落地体验,这款产品的确让Rokid跑在了当前行业中的第一梯队。
正如前文所说,做一款优秀的AI眼镜并不容易,而做一款具有显示能力的AI眼镜,还要兼顾轻便,从研发到生产制造,从硬件到软件都有诸多挑战。
将“显示+全功能”体验塞入一个49g的眼镜中,堪比“螺蛳壳里做道场”。
从早年的一体式AR眼镜、全栈开源XR操作系统Yodaos,到国内首款分体式单目光波导AR眼镜、消费级AR智能眼镜,再到如今的消费级AR+AI眼镜,Rokid对新技术的探索一直处于行业头部。
资讯配图
根据公开信息,近年来Rokid在光学显示、交互技术、操作系统等方面均实现了部分关键技术的突破,积累了一定的自研技术储备,比如衍射光波导成像技术的优化、3D手势识别算法、空间音频技术和AR空间操作系统。
就在昨天,Rokid开放平台正式上线了Rokid Glasses的开发SDK,这是Rokid首次开放面向AI智能眼镜的完整开发工具链,其可以降低AR+AI应用开发门槛,让更多个人开发者与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创新,加速Rokid产品在内容生态方面的完善。
资讯配图
不论是过去的AR眼镜还是如今的AR+AI眼镜,这些产品均为强技术导向性产品,技术创新是驱动这类产品体验完善的根本动力,因此想要真正实现产品的爆卖、经得住消费者的严苛考验,仍然要靠技术硬实力说话。

03.
从“小而美”出发,Rokid走向全球市场


基于自身的技术硬实力和对产品体验的细致打磨,今天的Rokid正在加速走向全球,在海外市场连连创下亮眼新战绩。
就在今年8月26日,Rokid在海外新品发布会上推出Rokid Glasses,其在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线8小时,众筹金额已达到40万美元。
资讯配图

▲Rokid Glasses在美国纽约正式海外发布

诸多海外博主都对这款产品给出了较高评价,部分海外KOL甚至用“未来已在眼前”、“AI+AR全球化时刻来临”来形容这款产品。
资讯配图

▲MRTV评测Rokid Glasses

2024年,Rokid海外营收占比已经接近40%,产品布局已经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媒体Wareable曾在CES期间先后三次发文推荐Rokid Glasses,将其称为AI+AR眼镜的最好设计案例。
纵观Rokid在AR以及AR+AI眼镜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布局,用“小而美”来形容Rokid或许十分贴切。
正如前文所说,Rokid聚焦细节的打磨、产品体验的完善,为此,Rokid必然要更加“克制”地进行“取舍”,从显示、光学、芯片到交互,Rokid所做的或许不够“劲爆”,不够“颠覆”,但细节积累带来的“量变到质变”,往往能更加深刻的影响行业和消费者。
Rokid没有选择“堆料造神”,而是在轻量化、小巧便携、舒适佩戴方面不断打磨,在轻便小巧的同时,Rokid Glasses在光学显示、拍照录像、AI交互等方面找准用户痛点,解决关键问题,可以说是“功夫都花在了刀刃上”。
在现有的技术能力范围内,Rokid将一款精致的AR+AI眼镜和基于其实现的完善体验打包给到用户。
这一系列策略的背后,是Rokid对自身清晰的认知、定位,以及对AI眼镜用户需求、AI眼镜市场发展的深刻洞察。

04.
结语:AI眼镜好戏不断,行业加速向前


Rokid Glasses的火爆开售,必然将给AI眼镜赛道注入新的活力,其在各类功能细节方面的用心打磨,都令其在实际体验中形成了人无我有的独特优势。这背后,大量的硬件、软件、算法层面的创新起到了关键作用。
目前,Rokid Glasses已成为AR+AI眼镜领域的当红爆款。根据官方数据,开售5天,Rokid Glasses全渠道已售出40000台,Rokid告诉智东西,他们已经在加急备货中。
放眼未来的AI眼镜赛道,三星、苹果即将入局,给行业带来新的变量,而小米的高歌猛进一方面给中小玩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同时也带动AI眼镜市场整体规模快速扩大。
AR+AI眼镜的形态已经成为AI眼镜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技术难度挑战更大的一条路。在这一方向上,行业需要更多像Rokid一样的玩家,少一些浮躁,潜下心来做产品。技术创新和体验打磨,仍将是AI眼镜赛道长期的决胜关键。
资讯配图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智东西】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AR
more
【报告】大模型专题五:AI大模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附PDF下载)
【AI加油站】机器人设计系列九:一文读懂固定翼空中机器人:从原理到应用的全方位技术指南(附下载)
大会前瞻|AI时代,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才发展有何新风向?
苹果Vision Air:2027年“轻装上阵”,售价或1750美元
硬件只是AI的“底座”?联想新品扎堆亮相IFA:这创意绝了
投资人不再只看大模型?AI资本新逻辑揭秘|甲子引力X
从周期波动到全面进阶:AI浪潮下的存储新机遇——GMIF2025邀您共探破局之道!
多场WorkShop邀请你来参与!玩转 Edge AI、Coding SubAgent,多平台“友”人AI开放麦带你畅玩文心
苹果沉默一年,终于亮出AI底牌
芯报丨北京利尔:与商汤科技、曦望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AI算力合作等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