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桥隧结构健康数字化监测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9-06 12:00

资讯配图

1、项目概况

桥隧结构健康数字化监测系统项目旨在研发一套数字化的桥梁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应用于交通基础设施中桥梁、隧道、边坡及高填方路基等高值固定资产的结构安全和健康监测,为交通基础设施提供完整的结构健康监测智慧解决方案,是北京云星宇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有智慧交通系统产品的重要补充和组成部分。

本系统的具体架构包括数字化监测管理平台(包含中心及单体双层架构)、智能监测采集站以及各类传感器,北京云星宇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通过自主研发完成数字化监测管理平台和智能监测采集站的建设,并集成各类市场现有的传感器设备实现对外销售。

本项目主要服务公路桥梁业主及运营单位,满足其对于交通基础设施中高值固定资产部分的日常运维管养需要并提升其智慧管养水平,通过对桥梁隧道结构健康开展全天候数字化监测和智能化预警,实现预防性维护目标,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隐患。

同时,本系统能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养护、维护联动,有助于节约其日常运营养护成本,有效延长其使用年限,满足客户提升管理养护效率的需要。

2、项目与现有业务的关联度分析

本项目与北京云星宇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有业务存在业务层面、市场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协同效应。具体分析如下:业务层面,本项目的研发产品桥隧结构健康数字化监测系统属于一个专项应用于桥梁、隧道、边坡及高填方路基等公路基础设施场景,并服务于其结构健康监测目标的智慧交通系统。该系统属于对公司现有产品结构的重要补充,其既可以作为公路整体智慧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客户,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监测系统单独实现销售。

由于拥有细分领域内完整产品结构有助于公司业务策略与商业模式的良好运行,因此本项目对于北京云星宇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有业务而言具备明显的协同作用。市场层面,桥隧结构健康数字化监测系统主要服务客户包括公路资产的所有方(业主单位)、公路资产的运营管理方、公路前期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等。这类客户与公司现有客户群体重合度极高,项目实施形式也类似于公司现有业务,因此本项目与公司现有业务之间存在市场协同。

技术层面,桥隧结构健康数字化监测系统所使用的技术基本遵循物联网产品的体系架构,即感知层、传输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所涉及的各项核心技术是在此架构范围内对于桥梁系统结构健康监测这一场景和工作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应用。

因此,本项目与公司现有智慧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用,同时通过对桥梁隧道结构方面的深入探索补充公司现有技术应用方面的不足,有助于提升公司整体技术实力。

3、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响应政策导向,满足市场需求

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 年)》等一系列顶层规划文件中,都指出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提升公路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既有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等发展目标。

而在国务院和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等一系列发展规划文件中,也对公路养护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工作要求,尤其是强调加强桥梁隧道等重点领域的公共设施养护管理,加强桥梁隧道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设施配套,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建设改造工程,建设网络安全风险监测和态势感知平台等。

根据《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交通运输部决定在“十四五”期间组织开展跨江跨海跨峡谷等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到 2023 年底,基本建成数据平台、监测平台和全国统一标准的系统,实现结构状况实时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分析、结构状况评估等功能。产业政策的密集出台刺激了桥梁隧道结构健康监测市场的迅速发展。为响应政策号召,各地纷纷投入建设自己的省级桥梁监测平台,而桥梁管养单位和建设单位负责将在役桥梁和在建桥梁纳入监测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为桥梁日常运行和养护管理工作提供支撑;

公路的重点路段和关键基础设施部分也加强了数字化感知监测覆盖,以实现全天候、全周期运行状态监测和主动预警能力,提升应急处置技术应用水平。公路桥梁业主对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建设逐步成为符合政策规范的刚性需求,各地相关建设项目的招标工作密集展开,市场即将迎来爆发期。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是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要求的结果,具备必要性。

(2)拓宽业务领域,符合发展规划

尽管公司在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系统集成业务领域具备较强的行业优势,但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路网建设渐趋完善,新建公路里程难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因此,公司除了继续深耕传统优势领域之外,需要不断突破新的业务发展方向。

桥梁隧道的数字化监测作为公路交通管理领域的重要分支,符合公路智慧管理的发展方向,而且更多服务于在役交通基础设施的智慧管养需求,可以帮助公司在公路运维市场中拓展新的业务形式。拥有自主研发的桥隧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集成方案,可以大幅提升企业在桥梁隧道监测方向的中标率和竞争力,补全企业在公路交通领域的业务覆盖范围。

同时,由于桥隧结构健康数字化监测具备一定的技术门槛和市场门槛,公司可以凭借在公路交通领域积累的丰富工程经验和行业资源抢占研发先机并整合更多资源,从而有助于在后续市场竞争中维持自身优势。因此,本项目的开展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是必要的。

(3)协同现有业务,提升整体竞争力

桥梁隧道是公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用于桥梁隧道场景的智能系统本身属于公路整体智慧交通系统的重要分支。桥隧结构健康数字化监测系统是对公司现有产品结构的重要补充,在其研发完成后也可以作为公司智慧交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或重要设备共同服务客户。

此外,监测系统的下游使用者与公司现有客户群体重合度极高,应用技术层面也有共通之处,因此,本项目与公司现有业务相辅相成,无论是在业务层面、市场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公司作为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系统的传统集成商,拥有自主研发的桥隧结构健康数字化监测系统和相关集成设备能够为整体业务的拓展提供更为有利的竞争条件,通过为公路业主提供系统集成、工程设计实施、后续增值服务等全链条服务,与客户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从而有效增强自身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本项目能够为公司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提供重要动能,项目开展存在必要性。

4、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公司拥有项目开发要求的技术实力

公司在智慧交通这一跨专业跨门类的复合型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和研发实力,在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系统领域内拥有较强的技术应用实力。

公司的核心技术中包括智慧高速公路云服务平台技术、智慧高速路网监测平台技术、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维管理平台技术、隧道监控及管理技术等一系列与本项目研发密切相关的智慧交通技术;同时,公司拥有独立的科研团队和长期合作的专家资源,人才团队能够全面掌握包括计算机、信息网络、数据处理、通讯传输、电子传感、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和交通工程等在内综合性科研知识,能够为项目顺利开发提供充分的技术基础,保障研发产品拥有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2)公司具备项目实施所需的业务基础

公司作为最早进入公路信息系统集成行业的企业之一,在公路智慧交通系统集成、机电系统设计、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管理以及机电系统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累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相关技术实施人员储备充足,业务开拓所需市场资源丰富充裕。这些业务经验与资源为本项目的成功实施落地提供了充分的业务基础。

在延崇高速智慧公路项目中,公司参与设计和实施了松山特大桥的健康监测系统,部署了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数据处理与控制子系统。主要监测项目为工作环境,桥梁的整体性态和局部性态,包括大气温湿度、地震/落石、交通荷载、主梁线形、主墩倾斜、结构振动、结构应变、结构温度等。

目前监测系统整体运行正常,并且采集了一定的监测数据。公司通过参与该项目的过程,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有了整体理解,同时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开发、集成和运维经验。这也为公司日后实际开拓桥隧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市场提供了项目经验。

(3)本项目存在真实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公路养护管理的整体市场规模巨大且将持续增长,而桥梁隧道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单位价值高、技术难度大、运营风险繁杂,安全问题备受各方重视,因此针对桥梁隧道的结构健康监测近年来成为公路业主和管养单位的重点关注事项。随着交通运输部门对于公路长大桥隧的养护管理和结构监测等政策文件持续出台,市场和监管机构对于公路桥隧监测要求都在不断严格和细化,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桥梁隧道安装了结构安全健康监测系统,而后续符合标准的新建桥梁也将全部配备建立健康监测系统。

同时,各地也通过监测平台的建设全面管控桥梁的安全运营风险,无论是公路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管理单位或运维单位,都需要持续监测桥梁隧道的健康状态,验证和改进结构设计理论与规范,研究桥梁结构是否稳定,以制定相应维护计划和应急计划。

现阶段,各类桥梁监测建设项目已在众多省市地区密集开展,而相关投资周期还将随着政策的规划指导而持续数年。随着公路养护标准的不断提升,数字化在桥隧结构监测环节中的应用还在持续深入,应用成果将层出不穷。因此,本项目存在真实可观的下游需求和极佳的市场发展前景,这为项目实施可行性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1)建设投资费用

本项目预计租赁办公室 300m2 场地,对应建设期 30 个月内场地租赁费合计 87.60 万元,装修费 30 万元。

(2)软硬件投资费用

本项目软硬件设施投入 1,039.00 万元,其中硬件设备投入 591.70 万元,软件购置投入 420.00万元,资源租赁费用 27.30 万元。

(3)持续性开发费用

本项目主要由北京云星宇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行研发,因此主要持续开发费用主要为研发人员薪酬和福利,对应发生的差旅和日常办公开支以及检测、认证、咨询、合作开发等费用。研发人员薪酬福利标准参考公司同类岗位薪资标准,建设期内合计发生 3,645.00 万元;差旅、日常办公开支和检测、认证、咨询、合作开发费用分别按每年研发人员薪酬福利总额的 5%和 7%计提,建设期内分别发生 182.25万元和 255.15 万元。

7、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整体建设周期 30 个月,分为前期需求调研、场地选址与装修、人员招聘与培训、设备购置与调试、系统设计及方案确认、系统初步开发与测试、系统试行及全面优化,以及产品最终验收等重要阶段。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见下表所示,其中不同阶段之间允许有交叉,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予以调整。

8、项目备案、环评情况

本项目已取得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出具的“京丰科信局备〔2023〕15 号”《北京市非政府投资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的相关规定,本项目不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无需办理环境评价相关批复及备案手续。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IPO募投可研、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能评环评、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关 于 我 们  资讯配图
思瀚产业研究院
 Chinasihan.com
中国产业研究领导者
添柴鹏城  未来之城  创新之都  励精图治

报告订购定制化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4008087939    0755-28709360
· 客 服 微 信:g15361035605 
· 客 服 Q Q :454058156
· 邮箱:chinasihan@126.com

·官方网站: Chinasihan.com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