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爱德华·莫索尔来蓉分享:人类的创新能力是AI无法替代的

四川人工智能 2025-09-06 17:44
资讯配图

在人机共生的时代,什么能力是AI无法替代的?技术变革下,未来的教育将去向何方?9月6日,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挪威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爱德华·莫索尔走进成都石室中学,与师生面对面,通过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研究成果,并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科学专家王廷华教授、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家程洪教授探讨人机时代的成才路径以及未来的教育发展。

当爱德华·莫索尔走进教室见到同学们时,他有些激动,孩子们年轻的面庞、求知若渴的模样让他想起自己的小时候。爱德华·莫索尔谈到,他出生于挪威西海岸一个非常小的岛屿,尽管地处偏远,但母亲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当时没有互联网,但母亲给我买了很多科普方面的书。”书籍是他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激发了他探究世界的兴趣。后来,爱德华·莫索尔就读大学期间,学习生物化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对行为的基础产生好奇,从而开始了关于行为的研究。因此,在他看来,正是因为有了基础科学知识的积累,才帮助他了解到了大脑的运行机制,为后续发现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如网格细胞和位置细胞)打下了坚实基础。

资讯配图

爱德华·莫索尔作主题演讲

在随后进行的圆桌论坛期间,爱德华·莫索尔又重申这一观点。虽然他是世界知名的脑科学专家,但他认为,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都不要过度强调某一学科的价值,“因为在任何一个时期,我们需要的都是转化基础知识的能力。比如我们谈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言、艺术等,这些学科知识都同等重要且不会过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背后的逻辑和原理。”

对此,王廷华也十分赞同。在他看来,技术变革确实为教育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性,但对未来的发展而言,中学生首先要做到的还是筑牢根基。“打根基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学科知识,也是学习方法和基本素养的积累。”王廷华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7∶2∶1”的学习时间分配公式,“就是在变革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花70%的精力把自己的本职专业学好,适当留出20%左右的空间去做一些新技术的尝试和拓展,同时还需要留至少10%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同时,专家们一致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确实可以代替人做很多事,但人类的创新能力是机器无法代替的。对此,程洪认为,越是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越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人机协作的能力,再过渡到跨学科知识的学习。爱德华·莫索尔也提到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共同协作的重要性,“因为要想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就得有不同的思维,这就不能仅仅通过AI搜索实现,你必须要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体验,要去获得聆听这些知识,并且将它们融会贯通起来,然后才可能产生一些新的想法。”

文章来源:四川观察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标杆领航!2025年“AI100应用标杆榜”征集启动
打通工业数据任督二脉:EMQ 用 MQ+AI 激活制造业新质生产力
华为CloudMatrix384超节点技术专家领衔!年度AI芯片峰会分会场嘉宾阵容公布,阿里云壁仞也都来了
【苹果】曝iPhone17Pro灵动岛或缩短25% 17Air首批或暂无国行
“链接东盟,AI共赢”: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圆桌会将于9月18日在南宁举行
【源头活水】ICCV 2025 | 清华等提出YOLO-Count:让AI“心中有数”,可微分“对象计数”精准控制图像生成
2025,HR的“末日”还是“重生”?一份被疯传的HR内部报告,泄露了AI血洗人力资源的完整时间线
苹果端侧AI两连发!模型体积减半、首字延迟降85倍,iPhone离线秒用
【AI】全球首例「AI谋杀案」,56岁IT精英弑母后自杀!ChatGPT成教唆元凶,聊天曝光
陶哲轩都惊了!o3首战「AI奥数」碾压夺冠,开源军团仅差5分狂追OpenAI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