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构制造业!长虹交出硬核答卷,全链条生态覆盖家电到医疗

四川人工智能 2025-09-09 16:38

9月2日,中国企业报刊发《长虹控股集团: 乘“智能经济”之势,以“AI+”战略抢滩产业新增长极》一文,在人工智能重塑产业格局的变革中,长虹以战略远见锚定AI前沿,将 “AI+ 置于核心,围绕 “AI + 制造”“AI+产品”“AI+运营” 推进。旗下长虹华丰科技上半年营收超去年全年、净利润暴涨 940%,长虹智慧显示工厂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还构建全链条AI生态赋能产业链协同。其亮眼实绩印证“AI+”战略动能,更以制造业标杆之姿,为智能经济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 “中国方案”,成观察我国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样本。

资讯配图

近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


可以预见,智能经济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建设,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在全球范围内加速重构产业格局,并带来颠覆性变革。在这一重大趋势下,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的企业将迎来更多快速发展与战略性成长的机会。


资讯配图

长虹控股集团技术中心


在这场技术变革浪潮中,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控股集团”)以前瞻性战略眼光,精准锚定大模型应用、多模态技术、视觉识别和语音交互等前沿赛道,将 AI 技术研发置于战略核心,围绕 “AI + 制造”“AI + 产品”“AI + 运营”三大维度,全力推动 “AI+” 战略落地,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实现了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资讯配图

PART.01


“AI+产品”创佳绩

多家子公司半年营收超越去年总和


8月25日,长虹控股集团旗下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华丰科技”)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华丰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1.05亿元,同比增长128.26%,已超过去年全年营收水平。


不仅在营收方面表现亮眼,长虹华丰科技在盈利方面也实现高速增长。据同花顺问财数据,截至8月26日,该公司位列四川上市公司净利润涨幅榜第三,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上涨940.64%。


据介绍,长虹华丰科技的连接器产品,是人工智能部署核心关键器件,广泛应用于AI服务器、数据中心交换机、核心路由器等设备,为其提供高性能互连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伴随AI服务器市场需求激增,华丰科技与华为、中兴、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企业紧密合作,有效提升了人工智能系统的运行效率。


资讯配图

长虹自研AI工业视觉检测系统,获得国家智能技术最高奖并广泛应用于长虹各智能制造工厂


紧随长虹华丰科技的出色表现,长虹控股集团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能源”)也传来喜讯。


8月28日,长虹能源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8亿元,同比增长23.91%;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28.7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0亿元,同比增长16.26%。


在全球能源变革与科技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电池行业正迎来新一轮转型升级。作为一家覆盖全系列碱性电池、圆柱形高倍率锂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长虹能源的市场成绩不仅体现出“AI+产品”战略的显著效益,也印证了公司从传统电池制造向智能制造成功转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这一系列成果也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近期发布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培育智能产品生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打造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


在产品层面,长虹控股集团多项AI应用也已进入市场实践阶段。今年7月,长虹AI TV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引起广泛关注。该产品不仅搭载了国家首批备案的电视端AI大模型——长虹云帆,同时接入DeepSeek,并融合豆包、讯飞等多个AI系统,具备强大的搜索与交互能力。同台展示的长虹FLASH放疗系统,目前正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以及绵阳市中心医院三家临床试验机构开展合作。


资讯配图

长虹云帆AI平台


除此之外,长虹控股集团正在积极构建从零部件到智能整机的全链条生态。据技术人员介绍,公司通过AI推理模组等核心技术推动家电产品全面智能化升级,包括:“超拟人语音合成算法” 带来自然交互体验,“复杂指令解析算法” 精准理解用户需求,“用户情感分析算法”提供个性化服务等。


目前,搭载云帆大模型的AI电视已全渠道上市销售,AI节能空调可实现节能 42%,AI保鲜冰箱也成为市场爆款产品。


PART.02


“AI+制造”驱动跃迁

数据成生产增长核心引擎


《意见》提出,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长虹控股集团的实践,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


早在2018年,长虹空调就以新工厂建设和搬迁为契机,逐步推进智能化升级。在其智能工厂的数据控制中心,生产计划、品质管控、安全监控、能源消耗、仓储物流等全环节数据实时显示在大屏上,实现了“全域互联、实时可控”。同时水、电、气等消耗数据也实时可见,切实贯彻了绿色低碳、“精打细算”的生产理念。


通过“智改数转”及智能工厂建设,结合体系化精益生产管理,长虹空调近三年的生产效率累积提升50%,还大幅提升了制程质量保证能力——终检偶然不合格率降低约35%、库房漏率降低约50%,成效显著。


智能化变革同样体现在长虹控股集团旗下其他单位。在虹佳科技的压铸车间,传统作坊已升级为智能流水线,生产效率提升4倍。全流程数据实时接入中央控制系统,推动生产模式由“人机协同”向“无人值守”演进。在皮带轮生产线试点中,零件从压铸到包装的周转时间从48小时大幅压缩至仅2小时。


长虹能源也在“AI + 制造”中获益匪浅。在碱性电池生产中,MES系统全面覆盖与AI视觉检测等数字化举措,显著提升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质量检测效率。在锂电板块,通过数字孪生与AI算法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效提升25%,废损率下降30%—50%。


2025年1月,长虹智慧显示工厂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该工厂创新构建了“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以销定存”的数字驱动模式,成功将电视机订单交付周期从49天缩短至11天,商业库存周转率提升145%,节省库存成本近亿元。随着长虹控股集团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工厂的全面升级,数据已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而是驱动生产跃迁的核心要素。


资讯配图

行业首条“5G+工业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智能终端生产线,2025年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人工智能的应用也重新定义了“人”的角色。一线工人正从重复劳动中解放,转向成为分析智能报告、发现生产瓶颈、优化流程策略的“数据解读师”。长虹爱联科技的采购人员表示,在“研产供销”数据一体化平台的支持下,以往一天的工作如今只需三四个小时即可完成。这种人机协同的新模式,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流程透明度,也加速了问题解决与创新迭代的步伐。

PART.03


“AI+运营”智慧赋能

实现降本增效与链式协同


今年7月,在第六届国有企业数智化采购与供应链论坛发布的《2025数智采购供应链发展报告》中,长虹控股集团旗下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电器”)作为电子产业供应链转型标杆案例入选该报告。


报告指出,长虹电器通过数字化实践不仅显著提升了企业自身的采购效率与成本管控能力,更以数字化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行业贡献了具有普适性参考价值的“长虹智慧”。


近年来,长虹电器以“1+4+6+N”数据要素总体规划为指引,打造了覆盖22个制造基地、65个工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起跨区域、跨行业的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了从“采集—存储—分析—应用”的全链路数据处理能力。在供应链层面,长虹电器依托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创新推出“1+3+N”服务模式,助力中小企业实现“上云用数赋智”。截至目前,通过以销定产的数据驱动模式,长虹电器已经将企业库存周转率提升30%,订单交付周期缩短40%。


为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融资难、成本高”的痛点,长虹还探索出“应收账款融资长虹模式”。该模式整合生产实绩、物流轨迹等数据,构建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累计为2500家上下游企业提供超50亿元无抵押贷款。同时,长虹电器基于虹雁可信数据空间技术,打造了符合国家TDSA标准的数字安全体系,为企业跨企业、跨区域数据的合规流通打造保障数据隐私的“数据保险柜”。


除了在产业链上下游的“长虹智慧”,长虹电器的“AI +”运营也深入公司内部。虹犀智能应用已经在长虹OA系统上全面部署应用,覆盖智能办公、智能经营、智慧供应链和智慧财务等多个领域,形成包括智能问答、智能问数、文档生成和风险预测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显著推动全集团降本增效。


在运营方面,通过内置传感器,长虹AI电视、AI节能空调等智能终端可持续采集用户行为数据与设备运行状态,形成“技术应用—数据采集—需求反哺”的闭环体系,将用户的需求与使用习惯直接反馈至研发端,驱动产品更新迭代,也进一步促进了营销、管理、供应链、服务等方面的快速响应与方案优化。


长虹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家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的战略引领下,长虹控股集团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标杆企业,已全面融入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通过持续深化AI技术在企业运营与产业协同中的创新应用,为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方案”与“长虹智慧”。


来  源:中国企业报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医疗 长虹
more
上半年长虹美菱实现营业收入180.7亿元
AI重构制造业!长虹交出硬核答卷,全链条生态覆盖家电到医疗
从“中国符号”到“全球爆款”:长虹熊猫主题家电在IFA的破圈逻辑
长虹|海信|联想|华凌,解密再生塑料高值化规模化应用,ChinaReplas20259月4日·宁波
四川长虹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8.6%
联想、海信、长虹美菱、华凌 9月聚首宁波议家电及消费电子领域再生塑料高值化应用发展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