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过去几年,国产旗舰手机强势崛起,从百瓦级快充到一英寸大底影像,再到高度定制化的系统功能,每一项升级都精准击中消费者需求。
也正因如此,“苹果手机没有性价比”渐渐成了大众共识——毕竟同价位下,国产机型往往能提供更丰富的配置,而苹果则靠着iOS生态和品牌溢价占据高端市场。
但谁也没想到,在昨晚刚刚结束的2025年苹果秋季发布会上,全新登场的iPhone 17系列却打破了这一固有印象,尤其是iPhone 17标准版。

图源:微博
对于许多还在用着iPhone 12/13/14的“等等党”而言,iPhone 17标准版的发布,是他们等待多年后迎来的一场最终胜利。
苹果似乎终于听到了他们的心声,不再将最好的技术仅仅保留给万元级别的Pro机型,而是以前所未有的诚意,对标准版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革新。
到底iPhone 17标准版做了哪些改变,能让“性价比”这个标签贴在苹果手机上?我们从配置和价格两方面慢慢说。
配置上,iPhone 17标准版的核心升级集中在“补短板”和“提体验”上。
首先屏幕方面,长久以来,高刷新率屏幕一直是区分iPhone标准版与Pro版的“天堑”,用户想要体验丝滑流畅的ProMotion技术,就必须支付高昂的“Pro税”。而这一次,苹果亲手拆除了这堵墙。
iPhone 17标准版历史性地搭载了一块6.3英寸的Super Retina XDR显示屏,并首次加入了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技术,最高支持120Hz刷新率。

图源:发布会截图
用过高刷屏手机的人都知道,120Hz带来的顺滑感是60Hz无法比的——滑动微信朋友圈、浏览网页时,文字和图片像“贴”在屏幕上移动,几乎没有拖影;刷短视频时,画面过渡也更自然,长时间看手机眼睛也没那么累;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支持高帧率的游戏将能展现出PC级的流畅画面,操作响应也更为跟手。
这一项升级,直接将iPhone 17的屏幕体验从“良好”提升至了真正的“顶级旗舰”水准(其实早该这么做了)。
不仅如此,苹果还进一步收窄了屏幕边框,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
同时,屏幕玻璃也升级为全新的第二代超瓷晶面板(Ceramic Shield 2),提供了比以往更强的抗刮耐磨能力。

图源:微博
芯片方面,iPhone标准版搭载了全新的A19芯片,采用第三代3纳米制程工艺,拥有6核CPU和5核GPU,图形处理能力比前代提升20%,对比搭载A16芯片的iPhone 15,CPU性能更是直接涨了40%,而GPU性能则飙升80%。
这使得iPhone 17在运行各种应用和游戏时都能轻松应对,毫无卡顿之感。
影像系统也得到了全面升级,后置双摄均为4800万像素,支持2倍光学变焦,前置摄像头传感器尺寸扩大了一倍,视野更宽广,自拍效果更加出色。
而且,iPhone 17标准版的起步容量从128GB提升到了256GB,这对于喜欢拍照、拍视频以及下载各种应用的用户来说,简直是福音。
最重要的是,尽管配置大幅升级,但起售价却保持在了5999元,与上一代持平,可谓是加量不加价。性价比之高,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到底还是不是记忆中的苹果手机。
聊完性价比突出的标准版,我们再来看看iPhone 17系列的另外两款机型——Pro/Pro Max和全新的iPhone Air。
其中Pro系列依旧是“极致体验”的代表,而iPhone Air作为取代Plus系列的新品,却让人有点“爱不起来”。
先说说iPhone 17 Pro/Pro Max。作为苹果的高端旗舰,它的配置自然拉满,但价格也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外观上,Pro系列延续了钛金属边框设计,搭配超瓷晶背板,拿在手里既有质感又耐摔,辨识度也很高,一眼就能和标准版区分开。

图源:发布会截图
性能方面,Pro系列搭载的是更强的A19 Pro芯片,同样是台积电3nm工艺,但晶体管密度提升15%,GPU核心增至6核,最厉害的是支持70亿参数大模型本地运行,GPU峰值运算能力是上一代A18 Pro的三倍。
简单来说,就是能做更多“专业活”——比如用手机剪4K视频,导出速度比以前快一倍;运行AI绘图软件时,生成一张高清图片只要几秒钟;甚至还能流畅运行一些简单的设计软件,对设计师、视频创作者来说很实用。
影像更是Pro系列的“拿手好戏”。这次iPhone 17 Pro系列首次用上了三颗4800万像素后置镜头,主摄、超广角、长焦全是高像素,不管拍什么场景都能捕捉更多细节。
同时支持8倍光学变焦和40倍数码变焦,拍远处的风景时,8倍光学变焦能把远处的山峰、建筑拍得清清楚楚,不会像以前那样糊成马赛克;拍近处的小物件,比如花瓣、昆虫,超高像素能把纹理拍得根根分明,堪比小型相机。

图源:发布会直播
续航也有进步。Pro系列用上了苹果“有史以来最大的电池”,其中iPhone 17 Pro Max的电池容量接近5000mAh,机身比上一代厚了一点(从8.25毫米增至8.725毫米),但续航直接多了2-3小时。
以前用iPhone出门要带充电宝,现在早上满电出门,晚上回家还能剩30%左右的电,重度使用一天也没问题,这对“续航焦虑党”来说太友好了。
不过Pro系列的槽点也很明显——价格太贵。
iPhone 17 Pro起售价8999元,比去年的iPhone 16 Pro贵了1000元;iPhone 17 Pro Max起售价9999元,虽然和去年持平,但首次推出的2TB版本售价高达17999元,直接突破了iPhone的价格天花板。
17999元买一部手机,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太奢侈了,就算配置再强,也只能看看。

图源:发布会截图
接下来就是这次的全新产品——iPhone Air。它取代了以前的iPhone Plus系列,从爆料阶段就热度很高,很多人期待它能成为“轻薄旗舰”的新选择,但实际发布后,却让人有点失望,甚至不少人说“这手机还不如不买”。
iPhone Air的优点很突出:轻薄。整机厚度只有5.6毫米,重量165克,拿在手里像一片薄纸,比很多安卓轻薄机还轻,长时间握着也不费劲。

图源:发布会截图
外观上用了抛光钛合金边框和超瓷晶背板,摸起来很顺滑,苹果还说它比历代iPhone都耐用,日常摔碰不容易坏。
屏幕是6.5英寸,支持120Hz自适应刷新率,显示效果和标准版差不多;性能上搭载了A19 Pro芯片,和Pro系列同款,理论上性能很强;影像方面,后置4800万像素主摄,前置1800万像素,日常拍照够用。
但缺点比优点更致命。首先是续航拉胯。为了做薄,iPhone Air的电池容量被压缩得很小,官方没说具体容量,但实测下来,正常使用半天就没电了,玩游戏、拍视频的话,2-3小时就见底。
苹果虽然配套发布了一款超薄MagSafe磁吸电池,但这玩意需要额外花钱买,而且吸在手机上会增加厚度和重量,本来的轻薄优势就没了,还不如直接买个普通充电宝。

图源:苹果官网
其次是不支持实体SIM卡,只能用eSIM。现在国内对eSIM的政策还没放开,只有少数城市支持,大部分地区的用户买了iPhone Air,要么用不了,要么得办特殊套餐,很麻烦。
而且eSIM一旦绑定手机,换手机时转移套餐也很不方便,对习惯了插卡的国内用户来说,这是个大问题。
最关键的是价格。iPhone Air起售价7999元,比标准版贵了2000元,但除了轻薄和A19 Pro芯片,其他配置还不如标准版——没有双摄,只有单摄;电池更小;还不支持实体SIM卡。
7999元的价格,能买到配置更强的安卓旗舰,甚至加点钱能买iPhone 17 Pro了,谁还会选iPhone Air?
也难怪很多博主都在吐槽iPhone Air。知名创作者天才小熊猫就调侃说:“iPhone Air创造了新的记录,它是有史以来最薄的iPhone,同时弥补了市场上7000元以上的手机没有小容量电池和单摄像头的空白。”

图源:微博
除此之外,iPhone 17系列的外观也被吐槽“太丑”,早在爆料时就有人说摄像头排列不好看,发布会还没开之前“iPhone 17太丑了”的话题就上了热搜,虽然审美因人而异,但也能看出大家对这次外观设计的不满。

图源:微博
总的来说,这次iPhone 17系列发布,最大的亮点肯定还是iPhone 17标准版的配置升级。
苹果不再执着于“高端溢价”,而是通过升级芯片、屏幕、影像,同时降低存储版本价格,让标准版成了“闭眼入”的选择。
而iPhone 17 Pro/Pro Max则继续走“极致体验”路线,A19 Pro芯片、三颗4800万像素镜头、大电池,每一项配置都针对专业用户,如果你是设计师、视频创作者,或者追求顶级体验且预算充足,那Pro系列值得考虑,但17999元的2TB版本,还是看看就好。
至于iPhone Air,虽然实现了“极致轻薄”,但为了轻薄牺牲了续航、影像和实用性,还定了7999元的高价,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性价比太低,不推荐购买。
除非你是“轻薄控”,愿意为了薄和轻放弃其他体验,否则还是选标准版或其他安卓机型更划算。

铁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