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小米技术大牛搞机器人关节,王田苗、红杉都投了!

维科网机器人 2025-09-10 18:46

资讯配图

微信改版啦!想第一时间接收机器人行业最新资讯,请点击蓝字关注维科网机器人→并点击主页右上角→将公众号设为星标


近日,北京灵足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灵足时代”)完成Pre-A&Pre-A+连续两轮数千万元融资。其中,Pre-A轮由红杉种子领投,弘晖基金和兴牛资本跟投,老股东英诺基金、一维资本追加投资;Pre-A+轮由弘晖独家投资。据悉,所募得金将主要用于产线搭建与产能扩张、全球本地化布局及全新产品系列开发。

天眼查显示,红杉中国、弘晖基金、兴牛资本、一维创投、英诺天使基金、雅瑞智友科学家基金都曾加持过灵足时代。在这些投资方中,除了红杉中国这个在创投圈里“响当当”的顶尖投手外,雅瑞智友科学家基金同样不可小觑。由国内机器人领域泰斗级人物王田苗发起成立

行业里常说“南有李泽湘,北有王田苗”,王田苗在创投领域的实力早已得到验证,2020年,他就成功助力三家被投机器人企业登陆科创板,分别是国内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天智航、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企业埃夫特,以及智能短交通和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先行者九号公司。有这样的资本天团加持,对灵足时代而言,无疑是“如虎添翼”,为其在机器人赛道的冲刺提供了强大动力。

那么,灵足时代自身的“硬实力”到底如何?

2024年1月,小米机器人关节总负责人、小米CyberGear总设计师王勃,因CyberDog2及CyberGear微电机项目,斩获“2023小米年度技术大奖”三等奖

基于对机器人电机技术发展的深刻洞察,王勃(现任CEO)联合小米CyberDog、CyberGear项目负责人邵元欣,在北京共同成立了灵足时代——致力于使用一体化电机融合技术为机器人、先进消费产品及各种自动化场景提供高性能、高鲁棒性、小体积的一体化电机模组,推动电机动力革新


资讯配图


独木难成林。除了王勃、邵元欣这两位小米系技术大拿,灵足时代还汇聚了多位质量、硬件及软件领域的核心负责人。这些团队成员均曾任职于小米、石头科技、航天科工等3C消费和工业领域的头部企业,不仅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更具备近十万台机器人一体化关节的量产经验,为公司的技术落地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核心团队的加持下,灵足时代手握电机驱动、电机本体、电机减速器的全套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同时具备丰富的量产交付经验。

机器人关节模组是机器人实现运动功能的“关键关节”,其性能直接决定机器人的综合表现。无论是工业场景中机械臂完成精密装配、物料搬运,还是民用场景中服务机器人实现灵活交互,都得靠它的动力、精度和灵活性来支撑,是机器人从 “能动” 到 “善动” 的关键。

成本上,它更是 “大头”。《“十四五”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显示,工业机械臂中关节模组成本占比超 70%;民用机器臂批量生产时,因不用高端控制柜,这一占比飙升至 90% 以上,直接影响机器人定价。

自成立之日起,灵足时代便展现出强劲的研发迭代速度,推出大、中、小三个性能区间的机器人关节产品,扭矩范围覆盖5.5N.m-120N.m。更具竞争力的是,其最贵型号的零售价格不超过1200元人民币,甚至支持1台起定,极大降低了客户的采购门槛。

好戏还在后头。灵足时代计划在今年九月逐步推出Lite系列关节模组,首款产品价格将控制在300元人民币以内,主要面向桌面级机械臂和机器人项目。

机器人整机市场正面临“价格居高不下”的难题,核心零部件成本过高,成为制约需求方入局的关键门槛,使其只能观望。灵足时代无疑促进机器人行业的“降本增效”与创新活力释放。其既为下游企业减轻成本压力,也让更多中小玩家有机会参与到机器人研发与应用中,推动整个行业从“高端小众”向“普惠化”发展。

高性价比、高可靠性让灵足时代自发售以来已成功面向全球26个国家出货,总量突破5万台,产业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仿生机器人、智能出行、智能清洁、工业自动化、社会公共自动化设施等多个赛道。其中,具身智能相关业务在其总收入中的占比约为30%—40%。

亮眼的市场表现还体现在订单数据上。仅过去一个月,灵足时代确定的出海订单金额约合近千万元人民币;面向国内具身智能和外骨骼行业头部合作伙伴的确定交付订单达数千万元;面向消费出行等产业化应用领域头部上市合作伙伴的确定交付订单也超千万元,各个领域齐头并进,彰显出强劲的市场需求。

一步一个脚印,增长看得见。数据显示,灵足时代2025年前三季度出货量较2024年全年增长超500%,按照当前发展势头,预计2025年全年出货量较2024年增长将超过1000%年底订单金额有望达到亿元量级。产能方面,灵足时代已建成3条量产产线,自动化生产率达80%,主要承担关节模组及机器人整机的量产任务,全年产能可达50万台。其还计划在2025年再新增1-2条自动化量产产线,进一步提升产能天花板。

共研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需求量达 224.17 万套;随着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预计 2030 年将跃升至 482.01 万套,成为机器人产业链中增长潜力最突出的细分领域之一。

未来,随着国内企业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自主化突破,关节模组的成本有望逐步优化,既缓解机器人整机价格压力,也将进一步激活中低端市场需求,助力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精彩推荐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联系我们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小米
more
小米“昆仑”增程SUV,相当庞大
【盖世快讯】小鹏首款增程车型X9亮相;曝樊家麟担任小米汽车销售运营部副总经理
新势力最新周销量榜:小米暴跌40%
9.15发 魅族22定档 骁龙8sGen4/白面板 | 小米16外观泄露 给几分?
小米YU7新车贴有“测试车”痕迹,高管回应“深表歉意”!
新车:小米“昆仑”增程SUV又被曝光;特斯拉Model Y重回销量第一;长安深蓝L06轿跑亮相;鸿蒙智行单周大定超1.5万
小米YU7车主提车半月发现竟是测试车?小米高管回应
小米16全球首发!高通芯品官宣:9月24日,正式发布!
王腾再次回应被小米辞退原因
被小米辞退后,王腾发声“没窃密、没收钱、有失职...”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