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AC 21.17-4 Type Certifiation of Powered-lift》word版(带完整目录,方便编辑)和pdf版
华盛顿,2025年7月28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于7月18日正式发布《动力升空器型号认证咨询通告》(AC 21.17-4),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新型动力升力装置提供首套完整适航认证框架。这是自20世纪40年代直升机问世以来,民航监管体系首次针对全新类别飞行器制定的认证标准,标志着先进空中交通(AAM)产业商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 政策背景:从“分类争议”到统一框架
监管路径转变:2022年,FAA推翻沿用数十年的固定翼飞机认证规则(联邦航空条例第23部),将eVTOL划归为“动力升力装置”(Powered-lift),依据21.17(b)条款“特殊类别”飞机进行审定。此举曾引发行业对国际互认的担忧。
填补空白:动力升力飞机兼具旋翼垂直起降与固定翼高效巡航特性,原有法规无法覆盖其技术复杂性。AC 21.17-4的出台终结了长达28年的适航标准缺位状态。
协同推进:通告与FAA 2025年7月发布的《特殊适航认证现代化规则》(MOSAIC)形成配套体系,后者将轻型运动飞机认证范围扩展至电动及动力升力设计,为小型eVTOL提供简化通道。
✈️ 核心内容:基于性能的安全框架
AC 21.17-4明确了动力升力装置的定义与认证要求:
1. 适用范围
飞行器类型:依赖“发动机驱动升力装置”实现垂直起降与低速飞行,通过刚性机翼获取水平升力(如Joby、Archer的倾转旋翼设计)。
技术参数:载客≤6人、最大重量≤12,500磅(5,700公斤),覆盖当前主流eVTOL设计。
2. 安全标准整合
融合多部现有法规(第23、25、27、29等部)核心条款,涵盖飞行性能、结构强度、电气系统、消防及持续适航要求。
引入“飞行剖面”替代最低速度指标,要求制造商分析各飞行阶段(尤其是垂直-平飞转换)在最不利条件下的机动安全性。
3. 灵活合规路径
允许制造商通过等效安全证明满足要求,同时赋予FAA对特殊设计追加更严格条款的裁量权。
取消草案中“载客必须满足增强性能”的强制条款,改由企业按任务场景自主选择性能等级。
⚙️ 重大调整:20余处修订强化设计弹性
与2024年草案相比,最终版AC作出多项关键调整:
螺旋桨认证升级:对倾转/垂直螺旋桨提出独立于传统标准的疲劳测试、损伤容限评估要求,即使其动力部件已获认证。
机械稳定性严控:新增气动-机械耦合共振抑制条款,要求消除地面及空中可能引发失控的振动模态。
关键部件清单管理:强制制造商识别并监控“单点失效可致灾难性后果”的零件,制定专项测试与维护方案。
业内评估认为,这些变化为eVTOL设计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适配空间,避免“一刀切”限制技术创新。
🌐 行业影响:加速认证与国际协同
企业响应:Joby、Archer等头部制造商表示,AC提供了“可预测的认证路线图”,将显著缩短适航审定周期。Joby已进入型号认证第四阶段,计划2026年启动商业运营。
监管协作:2025年6月,FAA联合英、澳、加、新四国签署eVTOL标准协调协议,推动审定结果互认。AC 21.17-4成为五国统一框架的核心参考。 政策配套:特朗普政府同期启动“eVTOL集成试点计划”(eIPP),通过5个实飞项目收集运行数据,为后续法规迭代提供支撑。
💎 意义:开启城市空中交通新纪元
FAA副局长克里斯·罗什洛在通告发布时强调:“AC 21.17-4不仅是一份技术文件,更是连接未来空中交通的桥梁。它平衡了安全与创新的双重要求,为行业扫清了最后的监管障碍。”
随着动力升空器认证通道的贯通,eVTOL制造商将加速推进量产布局。业界预测,2027年前后首批空中出租车将投入美国主要城市运营,重塑城市交通网络格局。
注:动力升力装置认证需同步满足AC 21.17-4与2024年发布的《动力升空器运行规范》(SFAR),后者明确了飞行员培训与运行规则。双轨并行标志着FAA已完成AAM监管闭环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