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AI行业而言,今年上半年就金融层面最受人关注的,大概就是寒武纪股票的大涨了——即便是在9月9日撰文的今天,这家公司的股价过去5年也涨了650%以上。这自然是内外因共同推动的结果,包括英伟达显卡在国内的部分禁售及遭遇的某些敏感事件(如H20的停售),AI芯片行业本身也处在上升区间内。
虽然资本行为在此也仍然值得考量,包括多家ETF基金和机构投资者重仓寒武纪,高盛上调其目标价等。很多人说是“市场愿意为‘未来可能替代英伟达’的故事支付高溢价”。不过电子工程专辑作为更重产业分析的媒体,关注点还是在于其产业逻辑。
今年Q1的季度分析就明确提过了其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超40倍,扣非净利润结束数年来的赤字——这就已经表现出寒武纪的盈利潜能了,尤其在AI数据中心算力需求如此之大的当下。
今年上半年,寒武纪营收总计28.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4348%——即Q2营收的同比增幅相比Q1更高了;其扣非净利润9.13亿元,在保持为正值的连续第三个季度,Q2相比Q1环比都实现了大幅增长。而且相较本报告关注的其他企业,寒武纪几乎是独一档几乎完全依赖云端产品线的AI芯片企业。
从财报来看,寒武纪的业务可大致分成云端产品线、边缘产品线、IP授权及软件。其中云端产品线今年上半年营收28.70亿元,占总营收的大约99.6%。不过这也可能作为寒武纪未来业务发展的高风险项:对云端产品线依赖过高。虽然我们不希望将当下寒武纪的高市值与估值泡沫挂钩,但这的确是金融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虽然寒武纪被不少人称作中国英伟达,但还是要明确和英伟达之间的差距:不谈技术和生态,寒武纪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4.57亿元人民币——这个值固然相较国内竞争对手是比较高的,而且还实现了2.01%的增长。但对比英伟达FY2026上半财年(截至2025年7月27日)研发成本投入42.91亿美元,仍有相对巨大的差距。
其实从寒武纪现下的营收和股票增长,基本也能看出中国AI产业、AI芯片市场正走在高速发展之路上。虽然我们每季都在做的国产AI/Processor(AI与处理器)类fabless报告并不只包含有寒武纪这类从事AI HPC类芯片的企业,但AI绝对是这个类别的芯片向前发展的最大推力。
本报告依然将AI/Processor类研究范围锁定在2025 China Fabless 100上市公司涉及AI及Processor类别的企业。延续Q1的分类方式,将该大类之内的总共17家企业分成4个子类:AI HPC类、HPC处理器类、FPGA/CPLD类、AIoT/视觉/音频AP SoC类;分别呈现其2025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尝试从中探究市场现状。
• AI HPC类:寒武纪、云天励飞;
• HPC处理器类:海光信息、龙芯中科、景嘉微;
• FPGA/CPLD类:成都华微、安路科技;
• AIoT/视觉/音频AP SoC类:紫光国微、晶晨股份、瑞芯微、全志科技、星宸科技、富瀚微、国科微、国芯科技、安凯微、龙讯股份。
如此分类的原因已经在Q1的报告中做过详述。仍然需要强调的是,该分类方式通常基于企业的主营业务方向,或其对外宣传的主要业务方向——即便这些企业可能也有其他类别的产品面向市场,但或暂非其营收大头——如同样从事DCU深度计算处理器研发与销售的海光信息;
还有些企业可能在业务方向上与其他大类的报告重合,如MCU微控制器芯片作为重要营收来源的国芯科技;部分企业则不适合放在China Fabless榜单收录企业的其他大类之中,故而也出现在了本报告,如主要产品是高清视频桥接及处理芯片和高速信号传输芯片的龙讯股份...
其中部分企业分类将在未来的报告中做出调整,如云天励飞可能移往AIoT/视觉/音频AP SoC类。
AI HPC类:火箭式上升期
建议读者将本报告呈现的数据与今年Q1的数据对照阅读:为便于对比,除了今年上半年的财务基本数据,以下也提供了这些企业2024年报的概况。
本文开篇已经解释了寒武纪今年火箭式的业绩与市值增长过程,它代表了中国AI行业的腾飞与发展——即便外部时有负面新闻爆出,寒武纪也仍是中国AI芯片第一股;且虽然寒武纪的市场宣传动作不多,上半年的营收、利润增长也说明了寒武纪产品获得的市场肯定。
半年报中,寒武纪提到自身优势除了芯片设计方面的,还在于基础系统软件技术领域“掌握了编程框架适配与优化、智能芯片编程语言、智能芯片编译器、智能芯片数学库、智能芯片虚拟化软件、智能芯片核心驱动、云边端一体化开发环境等关键技术”——这在加速计算芯片企业的技术能力中尤为重要。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一看半年报中提到“基础系统软件技术及其先进行性”的部分,每个项目都有对应的专利积累——这在我们看来是最能反映寒武纪技术能力、生态构建情况的部分。
另外“产品体系优势”项目提到自家产品“可辐射云计算、能源、教育、金融、电信、医疗、互联网等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客户资源已经涵盖了这些行业市场,具体是用在“大规模算法公司、服务器厂商、人工智能应用公司”——其目标客户还是一目了然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并非本报告要研究的重点,但就企业运营层面来看,寒武纪似乎也在近一年做出了不少成绩,比如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的持续下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正,都表明这家公司各方面都向好。资本市场可能会保持对寒武纪今年下半年财务报表的高度关注,毕竟AI市场目前的大环境大概并不能明确展现出这家公司的确切实力。
云天励飞被归在AI HPC类之中,可能对这家公司是不公平的——后续的报告中,我们考虑将云天励飞移往其他类别。从这家公司的半年报来看,其三大市场,企业级、消费级、行业级场景应用的半年营收分别为2.69亿、2.98亿、0.76亿——可见其目前最大市场仍是消费级应用。
这家公司面向消费级场景的产品如用在教育市场的噜咔博士AI拍学机、噜咔博士AI毛绒玩具,还有子公司岍丞技术为多个知名品牌,提供包括操作系统及产品设计服务在内的智能耳机和智能手表芯片模组等AI技术,在原有硬件智能基础上可提供进一步AI技术赋能的产品。显然边缘、端侧是其当前主力市场。
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业务构成,所以云天励飞的毛利率水平在整个AI/Processor类别的企业中都算不上高。部分媒体评价云天励飞,现在“能够提供比较基础的边缘计算和推理应用需求的AI芯片”,“已经推出的单卡算力较低,暂时较难直接用到现在的AI大模型训推体系中”。
——即便从财报给出的研发进展来看,“DeepEdge10Max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并通过验收”;向德元方惠提供4000PFLOPS的AI训练及推理异构算力服务的项目也还在进行之中;而且计划还面向包括AI服务器、具身智能等场景推出产品。
云天励飞的股票曾在2024年跌去最高点的超过80%,最近这段时间又回到了其历史的相对高价位(虽然相较至高点仍有20%的跌幅)。
和Q1的情况类似,云天励飞上半年营收6.46亿元,增幅达到了123%;持续数年来的亏损势头,扣非净利润-2.35亿元人民币,不过同比终于实现了收窄,“主要系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及毛利率同步增加所致”。值得一提的是,灼识咨询报告给出的数据提到,2024年云天励飞是排名前三的中国全场景AI推理相关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在NPU驱动的AI推理芯片相关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中排名中国前二。
HPC处理器类:亮眼、转机、困境
在2025 China Fabless 100上市公司中,HPC处理器类别目前业绩情况唯一比较乐观的是海光信息;龙芯中科的业绩情况虽然整体向好,但也深陷亏损泥潭;国产老牌显卡厂商景嘉微现在的处境则可谓相当艰难——其年度营收曾一度达到过11.2亿,现在半年营收都未及2亿。
海光信息今年上半年延续了Q1的亮眼成绩,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理想的增长,尤其半年净利润首次突破了10亿,“主要系报告期内国产高端芯片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不出意料的财报中也提到了“涉及的行业应用及新兴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逐渐增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高端通用处理器(CPU)和协处理器(DCU),已成功完成多代产品的独立研发和商业化落地”。
不少金融分析报告中都提到,近两年国内网络运营商采购的服务器之中,海光CPU的中标份额普遍相当之高。海光的CPU产品在国内的金融机构、能源化工企业、电信运营商等目标客户之中有着不错的市场份额,尤其金融与通信领域。
另外在DCU(深度学习加速器)产品方面,兼容主流生态的海光DCU已经进入到百度、阿里供应链,“海光DCU拥有完善的统一底层硬件驱动平台,能够适配不同API接口和编译器,并支持常见的函数库,与国内多家头部互联网厂商完成全面适配。”
不过就企业运营层面,需要关注这家公司的合同负债(30.91亿元)和应收账款(31.00亿元)规模都在持续扩大。或许这也一定程度表明了AI市场本身的火热。
龙芯中科的整体情况在我们看来还是向好的:半年营收整体增长了10.90%,其中芯片产品营收为2.02亿元人民币,增幅达到了23.60%——包括信息化类芯片1.15亿元,工控类芯片0.87亿——这个量已经接近其2024年全年工控类芯片营收。龙芯中科在财报中提到,安全应用工控市场恢复增长,工控行业应用也在稳定增长。
其毛利率大幅增长(同期增长3819.92万元)就是基于工控类芯片毛利提升,“主要由于安全应用市场恢复增长带动高质量等级芯片销售数量的增加”,以及虽然主动收缩了解决方案业务,但解决方案毛利也有大幅提升。
只不过从利润角度来看,其亏损幅度仍在扩大——扣非净利润-3.20亿元,扩大幅度超过20%。财报的解释是“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122.28万元”(2.66亿元,占营收比例达到了109%);“按照既定会计政策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共计9,816.7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27.57万元”;“同时出于谨慎性原则未确认当期未弥补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3,584.13万元”。
企业运营层面另一个不妙的信息是,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3.23亿元,“主要系报告期内增加部分主要芯片的产品采购,同时报告期内收到的政府补助款项同比减少所致”。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龙芯中科认为目前“公司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时期,发展的主要矛盾开始从产品研发端转向市场销售端,公司营收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其后续发展还是相当值得关注的。
景嘉微目前的情况相当的不乐观:尤其作为国内的老牌GPU企业,营收和利润遭遇双跌,而且跌幅都还不小:扣非净利润方面半年亏损9611.96万元;营收也大幅下滑了多达45%——要知道其2024年度营收已经下滑了35%。这家公司近些年的整体态势都是在往下走,尤其在2023年以后。这显然与近些年的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其军工等领域订单大幅减少有关。毕竟国内的图形显卡市场早已不似从前了。
从财报的多项数据来看,景嘉微目前都遭遇了相当大的困境,包括研发投入的高占比(将近8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694.33万元——同比大幅下滑,存货竟然还达到了7.02亿元,而且企业的营业成本在持续增加。
8月底媒体报道称,景嘉微以2.2亿元溢价36倍控股一家零收入、累计亏损超1.9亿元的边缘AI芯片公司(无锡诚恒微电子有限公司),引发了行业的不少讨论和质疑,即便景嘉微表示这起收购旨在打造“GPU+边端侧AI芯片”双轮驱动模式,拓展应用场景。这家公司的运营困境恐难在短期内扭转。
FPGA/CPLD类:颓势在继续
2025 China Fabless 100榜单上,为数不多主打FPGA/CPLD芯片的企业就是成都华微和安路科技了。如今年Q1报告中所说,虽然FPGA本身是个相对稳定的市场,但这两家企业的业绩情况也并不能说理想。
只不过成都华微并不是一家纯粹的FPGA/CPLD厂商——这家公司的业务涉及到逻辑芯片、模拟芯片、微控制器等——CPLD、FPGA、SOPC(全可编程片上系统芯片)、RF-FPGA(集成高速ADC/DAC的射频直采FPGA)这些具备用户可编程特性的芯片归类在逻辑芯片类产品中。
成都华微今年上半年的营收3.55亿元虽然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7%,但一方面这是在2024年营收总体已经跌了35%、相比2023年仍有差距的基础上。基于商品类型来看营收,成都华微的数字集成电路上半年营收1.78亿元,同比增幅与总营收增长大致相似。好在Q2单季度增幅还是超过了40%的,可给予企业发展和市场以信心。
但另一方面这半年的扣非净利润持续下滑了6成——这是在2024年的扣非净利润已经跌了近7成的基础上。财报中依旧提到了国内特种集成电路行业需求波动;有关利润下降的问题,财报给出的解释是“报告期内部分产品单价下降,同时管理成本增加、研发投入增加和根据信用政策计提的坏账增加所致”。
虽然成都华微并未在财报中切分不同产品类型的营收与利润构成,但这里所说的“特种集成电路“本身就包含了可编程逻辑器件产品;而且成都华微在特种CPLD和FPGA领域本身也位于国内前列。可见在这一市场,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承压的市场现状仍然是存在的。
仍然需要强调成都华微的市场表现对FPGA/CPLD而言可能并不具有代表性,如ADC/DAC、电源管理、存储器等也均为其重要产品。
安路科技作为国产FPGA企业中更具代表性的一员,则基本延续了Q1的颓势,半年营收2.23亿元,同比降三成;扣非净利润-1.68亿元,亏损幅度扩大了将近15%。关注安路科技的读者应该知道,近几个会计年内除了2022年,其他年份安路科技的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且整体趋势也并不明朗。
“提示报告期内,尽管诸多下游应用领域已有复苏迹象,新客户数量、新产品导入项目数均稳定增加,但由于部分终端行业客户需求阶段性波动,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略有下滑。同时,公司为了进一步加强及巩固自身核心竞争力,丰富公司产品系列以覆盖更多的下游应用领域,继续维持较高的产品研发与团队建设投入,使得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仍为负值。”
的确从投入成本的角度来看,这半年安路科技的研发投入占到营收的77.84%,相比去年同期增大了17.28个百分点——不过需要注意百分比变化主要是因为营收也在降。实则就研发投入的基数来看,1.7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92亿元还是略有下降的。但还是要明确,77.84%的营收占比在同类企业中仍是绝对的高占比:于营收下降期仍坚持研发投入,可能表示公司对未来还是有信心的。
AIoT/视觉/音频AP SoC类:有3家企业延续强势
在AIoT/视觉/音频AP SoC类芯片领域内,结合Q1季报来看,大部分企业的涨跌趋势在延续。唯一的异常值是紫光国微——这家公司今年Q1的营收下跌了10%,扣非净利润下滑56%;但Q2显然扭转了这一局面,整个上半年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正向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6.18%,主要系股权处置产生的投资收益和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所致)。
如紫光国微在Q1季报中所述,自2024年全年到Q1发生的营收与利润走低,现阶段已经走向好转。只不过这家公司的业务方向很大一部分不在本报告关注的范围内。
该类别中,三个表现异常亮眼的企业是全志科技、瑞芯微、晶晨股份——这三家也是近一年多以来的行业红人。半年来,这些公司延续了Q1的出色表现。比如说瑞芯微今年上半年20.46亿元营收,增幅达到64%,创下了历史新高;扣非净利润5.16亿,保持了三位数(191%)的涨势——Q1的这两个数字分别是63%和215%。
瑞芯微自己总结的原因主要是AIoT市场延续增长趋势,“公司依托在AIoT产品长期战略布局优势,因应AI在端侧应用发展需求,旗舰产品RK3588、次新产品RK3576等带领AIoT各产品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特别在汽车电子、工业应用、机器视觉及各类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持续扩张。”
具体包括有拥抱AIoT 2.0发展浪潮(“端侧模型驱动,终端功能串联整合”的2.0时代);推出端侧算力协处理器系列芯片,为端侧模型部署提供物质基础;持续完善AIoT SoC主芯片平台布局;以及重点发展汽车电子、机器视觉、工业及行业应用、机器人、教育办公等应用市场。
瑞芯微是本报告容纳对象中,在财报内提及“人工智能”战略最多的企业之一,包括其DSP、NPU、AI-ISP,以及配套IO、连接与存储方案。显然瑞芯微在AIoT领域内已经有了丰富的产品线布局和庞大的客户群——用我们在Q1报告中的话来说,是充分把握了边缘或端侧AI的市场契机,成为业内绝对的香饽饽,并且被认为是市值最有希望突破千亿的企业。另外,注意其毛利在同类企业中是绝对的佼佼者。
瑞芯微当前比较有看点的潜在明星产品包括RK182X、RK3688等,都是高算力旗舰AI芯片。
全志科技今年的涨势虽然没有去年那么夸张,但13.37亿的半年营收也达成了26%的高速涨幅,1.35亿元的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66%——是这半年来,除了瑞芯微之外,本类别统计范围内最赚钱的公司。
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同样包含有智能应用处理器SoC,构建起了面向各类应用的A系列、F系列、H系列、R系列、T系列、TV系列、V系列等各类芯片产品。全志科技同样在强调端侧AI、高算力发展需求,及包括工业、汽车等不同应用的智能化趋势。
财报中提到扫地机器人、智能汽车电子、智能视觉等主要细分领域营收同比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并且注重完善AI算法和应用落地,面向各类视觉、语音、显示、人机交互典型场景;另外就是很多财务状况处在上升期的企业普遍谈到的平台化的研发思路,面向细分领域推动产品研发和量产;当然还有多元化市场获取,投入应用市场、做产业布局的规划,如今大火的机器人、汽车及更多行业应用。
晶晨股份上半年的33.30亿元营收同样了创造了历史同期的新高:感受一下产品出货量级,这家公司Q2出货了近5000千万颗芯片,将近4400万颗是系统级SoC芯片,是单季度历史出货量新高。
财报总结其高营收与利润增长的原因包括,智能家居市场需求增长、端侧智能技术渗透率提升;近20款商用芯片集成了晶晨自研的智能端侧算力单元,据说上半年这些芯片的出货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此类别芯片的销售总量——可见“智能”在这个时代的价值;2024年下半年商用上市的6nm芯片上半年累计销量超400万颗,预计今年全年销量可达千万颗以上…藉由不同应用领域的积累,抓住AIoT时代的机遇,应该就是上述三家企业表现出色的依据。
其他企业并没有特别突破认知的,基本都是延续了Q1的趋势,包括几家营收持续在跌的:富瀚微、国科微、国芯科技、安凯微。国芯科技是可能在这份名单中跌幅最大的一个:实际今年Q1之时,其营收就发生了同比腰斩;Q2情况有所好转,但扣非净利润亏损值在扩大(似乎与投资收益同比减少,尤其结构性理财收益减少有关),但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范围相对也较广,比如其重要营收来源之一的MCU并不在本报告关注范围内。
同样走在亏损之路上的还有安凯微,这家公司的扣非净利润负值在持续增大。财报中的说法是“报告期内,公司芯片产品的出货量实现了增长,继续保持市场份额;但半导体行业部分市场竞争加剧影响持续,部分产品价格承压,导致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为持续增强技术优势和拓展产品/市场布局,公司保持稳定略增的研发投入”。
安凯微的营收大头是物联网摄像机芯片和物联网应用处理器芯片。虽然这家企业在财报中也强调AI赋能的重要性,但其毛利率水平(15.3%)就同类企业而言是相当不妙的。另外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657.51万元,同比减少超过-1700%,“主要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收到的政府补助资金减少”。
这家公司在产品竞争力、成本控制、客户结构等方面似乎都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可以等一等看下半年量产出货的物联网摄像机芯片新品是否会带来转机。
可见在同样面对“人工智能”大趋势之时,不同企业交出的成绩单还是有显著差异的。即便AI/Processor类别未必是完全科学的分类方法,或有些企业出现在此之中不够合理,但也能看到抓住了市场机遇的主流市场玩家——如寒武纪、瑞芯微等,在大趋势中获得的机遇。
现下准备IPO的AI芯片企业不少——都是过去这些年极具竞争力、有机会与寒武纪直接叫板的初创公司。预计明年Aspencore China Fabless 100上市公司的名单就会发生变化,AI/Processor类名单上的企业也会再做重新布局。在人工智能仍处在高速发展期的当下,机会和挑战依旧并存。要坐上火箭也不是那么容易…
THE END
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加小编微信
现已开放地区群,请发送消息【深圳】【上海】【北京】【成都】【西安】到公众号
2025-09-11

2025-09-11

2025-09-11

2025-09-09

2025-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