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12日,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在青羊航空总部基地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会长研讨会。

会议由协会会长、原中航无人机总经理李永光研究员主持。纵横股份任斌董事长、成都交投航投低空相关领域负责人余沫、中国成都铁塔李俊峰总经理、空御科技吴浩董事长、携恩科技刘洋董事长等协会领导作主旨发言,大家围绕低空经济产业模式探索、场景应用拓展、空域管理实践、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创新、运营安全体系打造、产教融合等分享了最前沿的产业实践与思考。协会会长单位中航无人机李沛总监,常务副会长、四川省政协常委、原成航院院长刘建超,协会副会长、中飞院教务处处长朱新宇,协会副会长、航维智芯董事长刘红,协会副会长、成都苏试试验副总经理李世军,副会长单位时代星光、中天动力、中国移动成研院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参与交流讨论。与会领导一致认为,成都应进一步发挥优势,勇于破解低空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系统推动低空经济从“试点”走向“示范”,从“场景”走向“生态”,立足实用、实效和实干高质量发展低空经济。

协会副会长、纵横股份董事长任斌在发言中着重介绍了纵横股份在低空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实践:“我们在彭州打造全域低空数字经济示范样板,部署智能机库,开展政务全数据飞行应用,开展地震监测等创新应用。同时在巴中合作建设巴中低空空管系统平台,包括通导监和气象等基础设施,并初步形成可复制模式,目前正在河北、绍兴、山东等地推广。"
针对低空经济发展路径,任斌提出重要见解:"低空经济可分为三大场景:低空交通(载人)、低空物流(载物)和低空数字经济。低空数字经济是当前及未来主流发展模式,建议通过落地产业、建设平台、开放场景的组合打法,结合政策性贷款和超长期国债等创新融资方式,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协会副会长单位成都交投航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低空相关领域负责人余沫介绍了公司作为市属国有唯一专业从事航空领域投资企业的产业布局:“我们聚焦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培育和产业基金组建三大方向,注册资本20亿元。”
余沫详细分享了交投航投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具体实践:“我们组建低空飞行服务公司,建设运营成都市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已实现飞行动态监视、飞行数据分析等7大功能,并与国家UOM平台完成数据对接。”在基础设施方面,余沫介绍:“交投航投全面运营淮州机场,打造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的通航产业园区,包括通用航空运营基地、通航青年国际社区等重点项目。”
在应用场景培育方面,交投航投已实现多项突破:“去年以来,我们依托成彭高速开展低空路产巡检;与妇女儿童医院合作验证医疗物资运输场景;在甘孜州新龙县实现森林巡检场景应用;实现贵阳龙洞堡机场到成都淮州机场的支线物流运输航线验证;开通成都至重庆、南充、西昌等3条低空支线物流运输航线。”
余沫还透露:“我们已组建5只产业基金,正在积极推进规模2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的组建,通过'基金投资+直接投资'双轮驱动模式,以'投'促'汇',助力产业发展。”
针对当前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余沫提出:“在基础设施方面,起降场建设需规划引领、加快明确建设手续;在平台建设方面,需进一步推进建立低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着力完善城市数据底座,提升无人机实名率;在场景运营方面,需加快航空器适航取证进度,降低运行人运营成本。以上工作需要产业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动。”

协会副会长(拟)中国铁塔成都市分公司总经理李俊峰详细介绍了成都铁塔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探索实践:“成都铁塔依托210万余个全国站址资源,其中成都地区拥有4.1万座通信塔杆,具备‘凡有人烟处,皆有通信塔’的覆盖优势。我们正着力打造‘三张网’——飞行设施网、低空智联网和低空服务网,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底座。”
李俊峰总经理强调了铁塔的四大核心优势:“一是资源优势,遍布全国的塔房电网维资源可为低空飞行器起降提供基础设施保障;二是运维优势,8万人的属地化团队提供7×24小时全流程保障;三是平台优势,打造低空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和物联网监控平台;四是算力优势,推动‘通信机房变数据机房’,构建边缘算力数智底座。”
在实践案例方面,李俊峰介绍:“成都铁塔已合作开展低空气象监测网络试点,建设6个点位;在水务领域合作开展易涝点位无人机巡护;在林草领域开展草原森林防灭火巡护,计划一期部署12台无人机。同时在道路巡检领域合作开展线路巡护和无线图传专网建设。”

协会副会长、空御科技创始人吴浩首先从低空安全管控角度分享了创新成果。针对低空经济安全发展,吴浩提出反无是安防、低空管控是安监并建议“应促进低空经济标准建设和产业布局,推动低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国家有关部门对飞行器制造进行准入监管,从源头上确保无人机符合国家标准,便于监管方有效处置黑飞无人机。”

协会副会长、携恩科技董事长刘洋分享了公司在低空应用场景开发和数字运营一体化体系的创新实践:“我们打造了低空应用中试平台,通过在川建设的200多个无人全自动机场,开展低空物流、文旅、交管、公安、应急、城管等需求突出的应用场景打造,搭建包含各型低空飞行器、低空起降点及多场景人工智能算法等资源在内的低空基座标准化能力模块。”

协会会长李永光研究员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会员单位低空经济发展硕果累累,各位会长的真知灼见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实践路径。”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关键阶段。针对当前低空经济发展面临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法规滞后、低空基础设施不足、低空空域开放有限、适航认证能力薄弱、市场培育尚不成熟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李永光会长强调:
一是坚持场景引领,推动产业实用、实效和商业化发展。低空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真实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常态化、商业化应用场景为驱动,扎扎实实培育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要防止场景碎片化、飞行秀,大力推进“低空+政务”场景“一网统飞”;要立足市场需求,系统规划推进“物流”“载人”应用场景常态化运营。
二是大力开放低空空域,构建低空产业发展空间。空域是资源,空域也是市场,空域开放的广度与深度决定了低空产业发展的尺度。
建议真高300米以下的G、W类非管制空域要能放尽放、能飞尽飞,把300米以下空域的使用和监管下放到地方,使低空空域改革真正落地见效。要加快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大力推动精细化空域管理,完善空域、航线、三维地理与城市信息,建设统一的低空飞行调度指挥体系和监管平台,“服务网”国家要统一制定标准,做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域服务”。
三是大力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关键技术攻关。要组织并激励航空类高校、科研院所和无人机支柱企业开展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低空环境仿真建模、城市低空空域数字飞行规则、智能安全服务关键技术、低空航空器动力电池和氢能源、低空航空器适航认证标准研究和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低空空域、融合运行、起降设施、运营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制订,支撑低空经济安全、健康高质量发展。
四是加快政策法规出台。要通过政策指引低空经济发展方向。行业政策着力在完善体系,研究制定有关法规,明确相关参与方主体职责,推动低空空域使用、飞行服务、安全监管等规范化发展;地方政策要因地制宜,发展定位要清晰,思路目标要明确,投资建设要理性。
五是敬畏安全底线。增强对低空经济科学的安全认知,既要坚守安全底线,也要防止因安全认知缺失裹足不前,要让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真正成为低空经济安全发展的开路先锋。
要以技术创新筑牢安全防线。低空经济是高安全性、可靠性的高门槛产业,要充分发挥5G-A、北斗高精度定位、智能电子围栏等技术优势,做好智能避障、空域动态分配等关键技术攻关,为低空飞行打造“可感知、可控制、可追溯”的安全保障;
要加速建立国家级强制性安全技术标准与认证体系。既要覆盖硬件制造、软件控制、整机性能等全环节,也要细化低空飞行标准、事故责任认定等规则,为低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要健全安全支撑体系。加快建设低空起降点、通导监设施及数字空域系统,全面提升气象预警保障能力,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的实时监控和调度,为低空经济提供高效的服务支撑。
要积极探索低空安全管理新举措。要强制性推动无人机“一机一码”实名登记要求,健全低空飞行安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加快建立低空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和法规,压实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李永光会长最后强调,低空经济是高技术耐心产业,低空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安全为基、需求为本、创新为核”的原则。针对当前的一些行业乱象,协会原则上不参与没有实质意义的会议、会展、论坛等活动,集中精力为会员提供资源对接、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等务实服务,通过精准服务推动产业实质性发展。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于协会
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2018年8月10日,是由160余家从事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制造、飞行、保障、服务等产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及相关经济组织自愿组成的行业性社会团体。会长单位为中航无人机,会员单位包括成航大、纵横股份、时代星光、中天动力、航维智芯、民航二所、中国移动成研院、中飞院、联合飞机、空御科技、携恩科技、苏试广博、成都交投航投集团、中国铁塔、睿铂科技、立航科技、爱乐达、浩孚科技、淮州机场等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组织。
协会以“服务会员,建圈强链”为工作宗旨。在服务会员方面,致力于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会员之间、会员与政府之间的交流,促进跨区域广泛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依托在产业、技术和专家团队的优势,为会员单位、产业合作伙伴、产业主管部门提供专业建议与产业咨询,助力低空经济与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建圈强链方面,依靠协会产业技术与专业资源优势,在“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生态链”等环节赋能低空经济与无人机产业发展。
当前,协会作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成都市航空航天产教联合体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无人机工作委员会理事单位、四川省低空经济发展指挥专班协作单位、四川省低空运行管理试点工作支持机构、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成都市低空经济发展指挥专班成员单位、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团建工作联盟联合发起单位、成都市青年创业促进会理事单位,正全力助推以无人机作为主导产业的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发展低空经济,场景是根本,空域是关键,设施是基础,技术是支撑,安全是底线,人才是保证,政策规划与标准建设是保障”的基本思想,坚定不移地聚集专业、务实的产业资源与能量,服务会员,赋能产业。
审定 | 何先定
撰文 | 孙 静
供图 | 周 博
责编 | 税 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