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卖从天降到景区无人机配送,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城市面貌。
去年十月,在孟加拉国达卡市,一家日本餐厅Izakaya进行了一次特别的无人机送餐试验。无人机穿越了城市中纠缠的电线和高楼丛林,将餐食精准送达顾客的屋顶。
几乎同时,在中国济南千佛山山顶,游客扫描二维码下单,仅20分钟后,一架橙黄色六旋翼无人机便降落在望岱亭旁,送来刚制作好的鲜果茶饮。
这些场景正是低空经济重塑服务业生态的缩影。

01 从“炫技”到“赋能”:低空经济的现实崛起
低空经济已从“展品”走向“商品”,从炫技转变为对服务业各领域的实质赋能。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
低空经济不再只是飞行器本身的制造与销售,更包括运营、管理及与之相关的服务生态,其产业链以eVTOL制造为核心,向上游延伸至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能量密度电池等基础材料领域。
中游涵盖低空通信导航、空域管理系统等数字基础设施,下游衍生出飞行培训、保险精算等生产性服务业。

02 立体化服务:低空经济重构服务业形态
低空经济正在打破服务业的二维平面限制,构建三维立体的服务新模式。
在无锡市滨湖区蠡湖风景区,游客可以扫描二维码,通过无人机配送收到来自近5公里外商铺的餐饮。这项服务自今年5月推出,已成为当地低空经济的创新应用场景。
运营该服务的羲翎科技公司董事长杨涛表示:“无人机配送不会替代外卖骑手,而是对当前外卖服务的补充。”
无人机配送主要应用在骑手难以抵达的公园、景点等区域,有效解决了传统配送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孟加拉国达卡的无人机送餐试验中,餐厅负责人Rayana Hossain指出,探索新的配送方式不仅是出于效率考虑,更是因为传统外卖平台对餐厅的高额抽成让小型餐饮企业难以承受。
低空物流为餐饮业提供了更公平的选择。
03 治理变革:低空经济重塑城市管理范式
低空经济的发展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新范式。
在交通组织方面,无人机执法与配送缓解了道路压力,推动城市交通形成 “低空—地面—地下”协同的立体化治理体系。
深圳市已建立“低空智能融合系统”,打造低空交通的智能大脑,实现市域级低空空域安全高效的管理和服务。
低空装备也重塑了应急管理的时空效能,构建全天候、全地形、全要素救援体系。
无人机可突破昼夜、天气限制,实现灾情“第一现场”实时回传,突破地理限制,形成空中侦察、物资投送、通信中继的立体救援链。
在基层治理方面,广东佛山南海通过部署36台无人机基站构建低空遥感网,实现交通违法、环境污染等场景的7×24小时自动巡查,作业效率比人工提升18倍。

04 设施建设:低空服务生态的基石
任何新兴经济的规模化发展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低空经济也不例外。“飞得起”、“看得见”、“管得住”已成为保障低空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
作为全国首个具备省级统筹能力和市级管理能力的低空飞行服务机构,天津市低空飞行服务机构已成为统筹天津市飞行活动监管服务,空域、设施、安全管理及低空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综合性载体。
空、天、地多网融合,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为一体的智能网联低空产业新型监管和服务模式正在构建。
与此同时,各城市也在积极规划低空设施建设。
杭州市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中明确规划公共无人机起降场;广州空港委提出统筹推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中转、货物装卸等地面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则明确要求将起降场、通信基站等低空设施纳入空间规划体系。

05 价值链重构:低空经济推动服务业升级
低空经济不仅创造了新的服务场景,更在重构服务业的价值链。
在文旅领域,低空经济创造了全新的体验方式。千佛山景区创新推出的“天空驿站·飞跃千佛”低空文旅项目,打造了集观光体验与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惠民新业态。
在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无人机配送已成为常态;在江南大学,无人机成为连接快递驿站与图书馆之间的 “空中桥梁” 。
低空技术也在赋能城市文化创新。无人机灯光秀、空中全息投影等技术,将地方文化符号转化为可编程的视觉语言,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艺术震撼。
近年来,无人机已经成为大型城市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化传承方面,苏州市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对古典园林进行数字化建模,实现“一园一档”动态监测,有效形成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方案。

06 挑战与未来:低空服务生态的发展路径
尽管低空经济前景广阔,但其规模化发展仍面临安全、监管、成本等多重挑战。
安全是低空飞行的“生命线”。随着低空经济的迅猛发展,保障空域安全成为首要任务,需要不断完善空中交通管制规定和规章制度,明确各方权责,填补监管空白。
同时,深化智能监管应用,集成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等技术应用,构建天地一体的监视网络也至关重要。
在商业落地方面,定价机制仍是需要探索的问题。
孟加拉国Izakaya餐厅的负责人Rayana Hossain坦言,他们尚未设定无人机送餐的配送费用,仍在尝试理解包括电池寿命、导航系统、食物重量在内的各项成本。
此外,公众接受度、空域许可等问题也需时间解决。
尽管如此,从业者对未来仍充满信心。Hossain表示:“看看孟加拉国如何绕过信用卡直接进入移动支付时代。谁说无人机普及不会比我们预期的更快?”
这种乐观情绪源于最初的用户反馈——“人们感到兴奋,充满好奇,而不是怀疑。这告诉我们一些东西。”
在天津直博会的低空经济馆,智能无人机、七座eVTOL、低空文旅项目吸引了众多观众。与此同时,江西正计划打造“环鄱阳湖低空文旅生态圈”,用低空航线串联起庐山、景德镇、婺源等旅游胜地。
这些案例共同描绘着一幅未来服务业的立体图景:无人机不仅送餐,更在重塑物流、文旅、城市治理等方方面面。
低空经济正在重构的服务业生态,不再是未来的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