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似乎比两年前要平淡许多。
明明参展的中国企业多了差不多一半,但直到9月14日车展结束,欧洲媒体也没像之前那样,大肆宣扬“这变成了中国人的车展”。
在敌意和紧迫感之外,更多的其实是司空见惯——
毕竟在最近这两年时间里,欧洲的纯电渗透率一直在15%左右徘徊。但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销量,却在翻倍增长。
中国电动车入主欧洲市场,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甚至一个有些反直觉的现象是,在欧洲大力发展电动车这个问题上,中国车企和供应商,甚至比欧洲本土还要积极……
比如宁德时代,就在9月7日在德国慕尼黑举办了新品发布会。不仅全球首发了一项新技术——NP3.0,还正式带来了一款新的电池产品神行Pro。
从操作的细节来看,宁王的意图可以说是非常明显:
一方面通过技术升级,打消欧洲用户对电池安全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让欧洲品牌能多用宁德时代的电池,从而进一步拓展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那么,宁德时代到底带来了什么新技术?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01. 新产品,全球首发
先来报个菜名——
NP3.0的NP就是No Propogation,翻译成中文就是“不扩散电池”,也就意味着热失控不会蔓延。
此次发布的NP技术既然是3.0,自然有1.0、2.0。
早在2018年,宁德时代提出NP1.0的时候,就明确提出:
“要通过构建多层级的防控体系,全面阻断热传导路径,实现‘不起火、不扩散’,对热失控后果进行有效控制。”
在迭代两次之后,现在的3.0已经发展到了“在保障热失控后不扩散、不起火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高压不断电、动力保持,无明火无烟’。”
另外所谓动力保持,具体是指热失控后保持高压系统稳定供电超1小时。
显然,宁德时代的NP技术,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电动车自燃。
如果说NP1.0是力争自燃发生后自己能保命,那么NP3.0就是把保命的这个时间节点拉长到了超1小时,且排除了明火和浓烟带来的二次伤害,也就是不让自燃事故,影响到周围的其他人和车辆。
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NP3.0把自燃这只猛虎关进了笼子里,不再需要闻之色变。
至于这一点是怎么做到的,宁德时代在发布会上公开了以下几项技术细节:
优化配方,使用能自动切断热失控化学反应链的阻燃电解液;
通过纳米点包覆,稳定正极材料的结构;
为每个电芯配备气凝胶隔热垫,进一步防止单个电芯热失控引发产生连锁反应;
采用电路稳定控制技术,保证热失控发生后,电芯依旧能在一定时间内稳定导电,作用到整个电池包从而为车辆提供动力;
……

省流版,就是经化学体系、结构、系统三方面的持续升级,使得电池系统安全能力不断提高。
基于此,宁德时代也发布了新产品,磷酸铁锂电池神行Pro。
神行Pro电池一共有两个版本:
续航758km(WLTP)+寿命12年100万公里的长寿命版;
峰值充电速度12C+极寒环境20分钟补能410km的超充版。
表面上看,神行Pro电池并没有什么特别,在咱们这边也早就有类似的产品了。去年发布的神行PLUS,就能兼顾1000km续航和4C超快充:
到了今年4月份,宁德时代又发布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充电能力12C、充电功率高达1.3兆瓦,在-10℃的低温环境里,也能15分钟从5%充到80%。

所以,这并不像某些网友所说的,“优秀产品率先供应出口”。在中国电池厂商站在全球第一梯队的前提下,没有什么先进技术能绕开中国市场。
而宁德时代之所以选在慕尼黑车展全球首发,也只有一个考量:出海。
02. 旧打法,中国经验
宁德时代在慕尼黑车展上的这套打法,其实跟之前在国内的玩法有些类似。即直接面向C端进行产品宣传,通过C端用户的呼声,来反向推动和B端车企的合作。
用户信任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认为装了宁德时代电池的电动车有保障,当然会潜移默化地巩固“宁王”在行业中的地位。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的另一个目的,则是希望循国内旧事,在欧洲进一步推广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

长期以来,欧洲电动车市场都更加偏爱三元锂电池。
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LG、三星、SK on、松下这些日韩动力电池厂商,比中国厂商更早进入欧洲车企的供应链体系。
而他们的业务重心几乎都在三元锂电池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车企的选择。
但更关键的原因,还是三元锂电池本身的特性。
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能比相同电量的磷酸铁锂电池轻至少20%。更轻的重量,能带来更好的能耗表现和更长的续航,也更容易做出欧洲人钟爱的底盘质感。
此外,三元锂电池更耐低温、循环寿命更长的优点,也更适合对环保有着严苛要求的欧洲市场。
但随着CTC(电池底盘一体化)、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等技术的发展,磷酸铁锂电池在实际应用层面上,很大程度缩小了和三元锂电池之间的差距。
再加上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好的固有优势,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已经在全球装车量上,实现了对三元锂电池的反超。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今年1-8月我国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已占总装车量的81.5%,形成了对三元锂电池的碾压级优势。
从中国市场的经验来看,磷酸铁锂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帮助拉低了电动车的价格门槛,是推动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转型的一大功臣。
使得短短4年时间,中国新能源渗透率从2022年的约25%,发展到如今的超50%。
而巧合的是,如今欧洲整体新能源渗透率类似2022年的中国。那么现在开始转向磷酸铁锂电池,相当于是摸着中国过河、实现新能源转型的先进版本经验。
所以宁德时代在慕尼黑车展发布的神行Pro电池,本质上是一种阳谋——
既然欧洲用户嫌电动车比油车贵,磷酸铁锂电池在成本上又有优势。那么只要保证磷酸铁锂电池电动车体验不缩水,不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况且,欧洲用户所关心的安全、续航、快充、寿命,都是神行Pro电池的看家本领。
至于磷酸铁锂路线替代三元锂路线实际效果如何,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就在眼前,作为实际参与者的宁德时代底气十足,直接通过发布会定调:
宁德时代的神行Pro电池,就是欧洲车企进行电气化转型的关键选择!
03. 加快进入蓝海市场
显而易见,在一票摩拳擦掌、准备出海的中国动力电池厂商眼里,致力于实现电气化转型、市场现状却又逊色于中国的欧洲市场,就是一块巨大的蓝海市场。
而磷酸铁锂电池,就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利器。
因为不同于日韩动力电池厂商率先布局的三元锂电池技术路线,中国供应链在磷酸铁锂电池的统治力堪称恐怖。
动力电池的上游产业链是正极材料,据SNe统计:
今年1-7月,全球磷酸铁锂材料总量为75.3万吨,出货量前四的供应商全是中国公司,市场份额占总量的62.5%。

然而不仅仅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被中国垄断,官方也将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纳入出口管制清单,加强海外技术转让许可制度,鼓励发展电池回收产业。
另外动力电池的下游——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商,也把持住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
所以,如果欧洲电动车市场倒向磷酸铁锂电池路线,那么实际上意味着:欧洲汽车产业,将深度融入到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中。
也就是宁德时代所设想的,“欧洲电车,宁德心脏”。
为此,宁德时代已经在各种层面上做好了准备,包括配合《电池法案》满足欧洲碳排放要求、提前达到并超越欧盟对于动力电池的回收标准,以及在欧洲建厂。
目前,宁德时代已与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等车企巨头建立了合作,并在欧洲布局了三家生产基地。
(宁德时代和stellantis的合作,是在欧洲的第三个生产基地)
大家有印象的话,今年5月宁德时代赴港二次上市成功,这一动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出海募集外汇资金。
可见,为了出海欧洲,宁德时代一直在积极筹备。
如果真的如宁王所料,欧洲电车用上了中国的电池心脏,那么其他技术领先的供应商,例如可变天幕、零重力座椅……又会不会和宁德时代一同入局这片蓝海市场?
今年慕尼黑车展上大比例增加的中国企业,就是合作共赢的外显之一。
而当中国电动车如当年欧洲汽车入华一般,建立起在欧洲市场的领先地位,全球汽车行业的格局,也必然会发生新的变化。
04. 写在最后
如果抛开其他外部因素、只从汽车行业的角度看,接受中国新能源供应链的加入,一定能迅速推动欧洲车企的电气化转型。
这一点上,宁德时代画的饼属真。
可惜这一变革并不止牵扯到中国一方,日韩动力电池厂商同样是利益相关。
一旦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厂商、不断蚕食欧洲电池的市场份额,原本就呈守势的日韩动力电池厂商,其市场份额必然会被被压缩。
唯一可惜的是,承载了欧洲“全村希望”的北伏公司(Northvolt)已经彻底破产,欧洲势力暂且失去了这一阶段上动力电池牌桌的资格。
接下来的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格局,还将是中日韩三家之间的对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