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捷一科技发布了《航空机电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该报告围绕新一代航空平台的变革需求,系统性地梳理了航空机电系统的演进趋势、核心技术瓶颈以及产业投资逻辑,旨在为行业内外的参与者提供一份兼具前瞻性、系统性和实战性的战略指南。

随着新一代战斗机、高超声速飞行器、无人机与eVTOL等前沿平台的出现,航空机电系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系统性的演进。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迭代,更是一场将航空机电系统推向未来航空核心驱动力的范式变革。

面对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您是否已准备好迎接挑战?您的企业技术路线是否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一致?欢迎采购完整报告,了解详情。
报告精要与核心价值
战略视角:本报告结合宏观趋势与微观需求,对第六代战斗机、高超声速飞行器、无人机和 eVTOL 等前沿平台的特性进行分析,旨在为行业参与者勾勒出一幅产业图景,提供战略思考的参考。
技术演进梳理:报告梳理了飞机二次能源系统从传统液压、气动向统一电气化发展的历程,分析了高压直流供电、机电作动及综合热管理等关键技术演进中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对飞机性能带来的影响。
前沿趋势探讨:围绕高功率密度电驱、高能量密度电池以及跨领域技术融合等新兴方向,报告探讨了这些技术如何为未来航空器的高性能、高可靠与高效能需求奠定技术基础。
市场格局与投资机会分析:通过对全球及中国市场动态的梳理,报告分析了航空机电领域的竞争态势与投资热点,为企业把握市场动态与潜在机会提供支持。
政策解读与产业展望:报告梳理了中国《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和欧盟《ReFuelEU Aviation 法规》等政策内容,并分析了可能对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对未来技术路线作出相应展望。
主要内容概览
一、新时代航空平台的变革驱动力:对机电系统的需求响应
新一代航空平台的需求,是推动机电系统演进的根本动力。
第六代战斗机:对高能武器和高功率传感器的需求,直接催生了机载大容量电网和高效热管理系统的发展。热管理已成为制约其性能的关键瓶颈。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热管理不再是简单的散热,而是上升为核心的能量回收与管理任务,通过热电转换等方式将废热转化为可用功,实现性能和效率的双重提升。
无人机与eVTOL:这些新兴平台催生了对高能量密度电池、分布式电推进和智能化能量管理技术的迫切需求。例如,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需要智能化的能量管理策略来最大化留空时间,而eVTOL则对“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航空机电系统架构的演进路径与技术范式变革
航空机电系统架构正经历一场范式性的变革,其核心在于统一电气化、机电作动与综合热管理的深度融合。
为满足大功率需求,飞机供电系统正从传统的交流(AC)和低压直流(DC)转向高压直流(HVDC),这不仅能减轻布线重量,降低能量损耗,还能实现能量回馈,大幅提升供电品质和鲁棒性。
机电作动器(EMA)和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液压系统。这一转变简化了飞机结构,显著减轻了重量,并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高功率系统产生的巨大热量使得传统的独立环控系统已无法满足需求。综合热管理系统(ITMS)的出现,通过液冷技术等跨领域成熟技术,对所有热源和散热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将热管理从一个次要系统提升为决定飞机性能的核心系统。
三、核心子系统协同重构的内在逻辑与技术融合
航空机电系统的未来在于子系统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
动力与电源的深度融合:多电发动机和混合电推进技术的出现,使得航空发动机与发电机深度集成,甚至能够利用燃气涡轮和电池共同为电动机提供动力,从而显著提升燃油经济性。
电力与热管理的协同:综合热管理系统能够将液冷系统、液压系统等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载荷进行统一消纳。液冷技术与能量回收在机载设备中的应用,不仅解决了散热难题,还能将废热转化为可用功,提升整体能量利用效率。
智能化与自主控制:在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等核心装置的突破下,航空机电系统正从单点控制向系统级智能决策演变。AI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融合,将实现最优的能量管理与故障诊断,为飞行安全提供保障。
想把握AI和跨领域技术这一航空机电系统的智能化升级风口?我们的定制咨询服务,将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四、国际市场动态与产业前瞻
全球航空机电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整合浪潮,政府政策和技术投资逻辑正在重塑。
政策驱动:以“绿色航空”为核心的各国政策正成为引导产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中国《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和欧盟《ReFuelEU Aviation法规》为氢能、电动化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设定了清晰的路线图,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投资逻辑:未来的技术投资将集中于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集成度的核心零部件。其中,高功率密度电驱、高能量密度电池与先进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航空级液冷技术等核心零部件与集成化解决方案是主要的投资热点。
产业链整合:全球范围内,产业正在经历战略性重组,旨在打造具备系统集成能力和生态主导地位的“机载系统平台”。这表明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由少数几个巨头主导的生态系统竞争。
您的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把握产业链整合的机遇,构建核心竞争优势? 航空产业网的定制咨询服务,将为您提供最前瞻的战略建议,助您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洞悉先机。
五、结论与战略建议
航空机电产业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十字路口。尽管面临高功率密度、HVDC系统稳定性、氢能源存储和电池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挑战,但政策驱动的绿色航空市场、低空经济的兴起以及军民用领域的同步发展,都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量市场和发展空间。
因此,报告建议:
优先投资核心零部件:重点关注高功率密度电驱、高能量密度电池与先进BMS、航空级液冷系统等,这些是未来航空平台发展的基石。
积极布局前瞻性技术路线:积极参与混合电推进、氢能源等未来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工程验证。
关注跨领域技术融合:密切关注AI、碳化硅(SiC)等新材料以及数字化设计在航空机电系统中的应用,加速产品迭代。
把握产业链整合机遇:对于中小企业,应在细分领域建立技术壁垒;对于大型企业,则应通过战略性并购和内部重组,打造具备系统集成能力的综合性平台。
这份报告不仅是对当前行业趋势的系统性梳理,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前瞻性判断。立即联系我们,获取完整报告,将前沿洞察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航空产业网的经度系统,将为您提供持续、动态的行业数据支持,助您精准布局,从容应对挑战。
以上分析是航空产业网打造的“经度”系统(“航空航天市场与供应链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或点击阅读原文注册,联系我们进行产品演示。

—— 推荐阅读 ——
解决方案 | 汽车企业进入航空航天产业?

解决方案 | 金融机构如何精准把握航空航天万亿级市场机遇
解决方案 | 航空企业如何为“十五五”规划看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