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ily”9月18日北京报道
近日,青海德令哈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开着小米SU7做出租车,运营首日就被同行举报、踢出司机群的事件,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广泛讨论。
不少同行认为王师傅的做法“太卷”,用高端车型跑出租抬高了行业门槛,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平衡。
从运营成本分析,王师傅的选择展现出明显优势。当地大部分出租车依靠加气驱动,每日运营成本徘徊在120-140元。而小米SU7作为纯电动汽车,每日充电费用仅需40-60元。简单计算可知,一天能节省约80元,一个月节省2400元,一年下来能省约3万元。
这不仅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还直接提升了盈利空间,实现了降本增效,为出租车行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服务层面,小米SU7带来的高品质体验更是契合了当下乘客对出行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宽敞舒适的车内空间、智能便捷的车机交互系统,以及静谧平稳的驾乘感受,都与传统出租车形成鲜明对比。
不少乘客在得知德令哈有小米SU7出租车后,纷纷主动电话预约或选择包车服务,王师傅的业务量因此显著提升,在覆盖车辆购置成本的同时,收益也更为可观。
部分同行担忧使用高端车型会增加维修、保险成本,最终转嫁给乘客,同时也担心自身竞争力被削弱。
回顾网约车兴起之时,传统出租车行业同样遭受巨大冲击,但那些积极拥抱变化、主动升级服务、优化运营模式的司机,成功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找到了立足之地。市场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一味抵制创新、固步自封,最终只会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