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喀快讯
9月19日


消息称英伟达将推Robotaxi项目,技术路线类似特斯拉FSD
牛喀网综合报道,36氪汽车消息称,英伟达内部正在孵化Robotaxi项目,该决定将在近期的一项全员大会上宣布,交由就职多年的高级总监Ruchi Bhargava负责。知情人士透露,新项目将采用全新的一段式技术路线——仅使用一个“端到端”神经网络,核心是通过仿真技术形成的世界模型对神经网络进行强化训练,与特斯拉FSD采用的路线相似。另有消息人士表示,英伟达发力Robotaxi,其逻辑并非简单的业务扩张,而是想推出一个“Robotaxi的技术样本”。“预计投入30亿美金,未来会在美国落地开城”。不过,对于“英伟达将推Robotaxi”这一消息需要进一步关注。


牛喀网综合报道,有媒体消息,LG电子正扩大其自愿退休计划的实施范围,不再仅限于面临困境的电视部门。该计划扩展至汽车零部件、家庭娱乐、家电以及供暖和通风系统等多个部门的办公室与生产员工。该计划的目标范围是50岁及以上、经理级别以下的员工以及绩效评估不佳的绩效不佳员工。LG电子计划为这些员工提供最多相当于三年工资的补贴,以及子女的学费补贴……这将是LG电子自2023年以来,时隔两年首次大规模的自愿退休计划。有媒体分析,此计划背景是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承压:一方面,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美国关税政策及全球经济放缓也对韩国出口带来不利影响。


据新京报报道,哈啰宣布旗下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此次投资标志着双方将基于此前合作基础,进一步深化在智驾大模型、算力平台及Robotaxi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共同加速Robotaxi行业的商业化、规模化进程。此前消息,今年6月,哈啰正式官宣进军Robotaxi赛道,将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9月11日,哈啰正式对外发布Robotaxi战略规划,并携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Hello Robot1)首发亮相。根据运营规划,哈啰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下线,2027年部署超5万辆Robotaxi车型。


据光明网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构建了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2018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团队启动氢负离子传导研究,并于2023年提出了“晶格畸变抑制电子电导”策略,研制出室温超快氢负离子导体。在此基础上,团队又以氢化钡(BaH2)薄层包覆三氢化铈(CeH3),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核壳结构复合氢化物材料。该材料在室温下即可展现快速的氢负离子传导特性,并同时兼具优异的热稳定性与电化学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电解质材料。基于上述新型氢负离子电解质材料,团队利用经典的储氢材料氢化铝钠(NaAlH4)作正极,贫氢的二氢化铈(CeH2)作负极,组装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据IT之家报道,星宸未来(苏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微博@追觅汽车发布首条微博,并公布了新车官图。追觅汽车官方介绍如下:以全球首创7项专利,重构一个无序对开的车门;2000MPa航天级热气胀钢;隐藏式双B柱;扭转刚度>45000Nm/deg*;无序对开系统。此前报道,追觅科技于8月28日宣布跨界造车,追觅科技创始人俞浩也在朋友圈发布了一组追觅首款汽车的渲染图,并表示追觅汽车将在年底美国CES 2026上首发并展出样车。并表示旗下首款车型将于2027年亮相。追觅汽车已完成首轮融资,首款车型将是对标布加迪威龙的超豪华纯电产品,目前正在毗邻特斯拉德国工厂所在地进行建厂选址。


蜂巢能源半固态电池B样下线,全球首创技术助力量产
据第一电动报道,蜂巢能源在无锡举办了半固态电池B样下线仪式,标志着其全球首创的“电解质热复合转印工艺”取得重要进展。该工艺在不牺牲性能、安全和能量密度的前提下,提供了行业最低成本、最适合大规模量产的半固态电池解决方案。通过极性变换胶液和仿形梯度热压技术,蜂巢能源实现了电解质涂层的高效转移,转移率从20%提升至95%以上,无需改造现有产线,兼容当前设备,同时提升了安全性能50%,并显著提高了生产良率和一致性。蜂巢能源的半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上实现了100%不热蔓延的突破,并通过多项严苛的安全测试,已获得欧洲豪华品牌车型定点。


据TOM汽车报道,宝马集团与欧洲能源公司E.ON携手推出德国首个面向私人客户的商用车辆到电网(V2G)解决方案。全新车辆到电网(V2G)解决方案使客户能够享受双向充电的益处:BMW iX3的高压电池可以通过BMW Wallbox Professional灵活地将电能回馈给电网。智能能源管理由宝马集团与E.ON合作提供,并由专门设计的V2G电价提供支持,以促进双向能源流动。其底层软件由宝马集团和E.ON联合开发。这项服务不仅用户友好,而且极具吸引力:为车辆电池提供智能充放电服务的客户每年可获得高达720欧元的奖励,因此每年能够免费行驶长达14000公里,同时也推进客户积极支持能源转型。


据我的电池网报道,SK On宣布在韩国大田广域市儒城区未来技术院内建成了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该试点生产线主要用于向客户提供试制品,并承担对产品质量与性能进行系统化评估验证的职能。此次建成工厂规模约4628平方米,SK On将在新试点生产线中开发硫化物系全固态电池,部分生产线还将开发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SK On计划于2029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用化,较原定目标(2030年)提前一年。SK On在其试点工厂中率先于韩国应用了自主开发的“温等静压(WIP)技术”。该技术属于新一代电极压制工艺,其原理是在略高于室温(25~100℃)的条件下对电极施加均匀等静压,从而有效提升电极密度与整体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