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改版啦!想第一时间接收机器人行业最新资讯,请点击蓝字关注维科网机器人→并点击主页右上角→将公众号设为星标
9月19日消息,云迹科技赴港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根据备案通知书,云迹科技拟发行不超过1259.25万股股境外上市普通股,以及公司31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约5466.46万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这并非云迹科技首次冲击资本市场,其上市布局可追溯至更早时候。早在2022年,云迹科技曾计划在科创板完成上市辅导备案,可惜最终未能如愿,首次闯关遗憾折戟。
但资本市场的一次失意,并未阻挡这家机器人企业的前进脚步。今年3月,云迹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冲击“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
对于此次IPO所募资金的用途,云迹科技也明确规划:将用于持续提升研发能力,既涵盖机器人算法模型及技术,跨垂直场景的大模型、机器人算法模型及智能体技术优化HDOS系统等AI实力,也包括复合多态机器人、整个机器人产品矩阵在户外场景的应用能力、机器人部件等硬件技术突破;同时用于强化国内外商业化能力,以进一步改进机器人智能体技术,剩余部分则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如今,随着证监会备案落地,这场筹备已久的港股IPO终于按下"启动键",云迹科技正式迈入上市进程的关键阶段。
而能支撑起这场冲刺的底气,离不开资本市场多年来的青睐。在IPO启动前,云迹科技已顺利完成8轮融资,累计吸金超12亿元,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更是飙至40.8亿元人民币。更值得一提的是,其投资方名单堪称"豪华天团",像阿里、腾讯、携程、科大讯飞、联想、启明创投等科技巨头与顶级资本纷纷入局,足见行业对其前景的认可。
其中,阿里旗下杭州灏月持股为2.94%;腾讯持股为9.09%;联想基金持股为4.22%;科大讯飞持股的安徽人工智能公司持股9.57%。

服务型智能机器人领域头部
撑起这家硬核企业的核心人物,是机器人领域罕见的女性掌舵者——支涛。这位70后理工女从小就对机器人充满好奇,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学专业,硕士阶段则攻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兼具技术与管理双重素养。此外,支涛拥有10多年的传感器和自动化工作经验,还曾担任北京英维思科技CEO,为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带着"让机器人为人类创造更幸福生活"的初心,支涛正式创办云迹科技,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服务智能体生态系统。

当时的服务机器人行业正处在爆发前夜。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59.7亿美元,2010-2014年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10.8%,一片潜力无限的海洋正等待开拓者。
云迹科技始终将商业化置于核心,摒弃“广撒网”的粗放模式,而是精准锚定了酒店这一核心场景。毕竟,中国作为全球酒店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市场体量足以支撑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截至2024年底,国内酒店门店数达34.87万家,客房数1764万间,双双超越2018-2019年的行业峰值,如此庞大的市场,无疑是机器人落地的绝佳土壤。
看准了就快马加鞭。2015年,云迹科技推出第一代酒店机器人"润RUN"系列,仅一年后便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后续,云迹科技持续迭代产品,第二代"格格"系列双仓送物机器人、复合多态机器人"UP"相继问世,产品矩阵不断丰富,既能满足酒店的基础送物需求,也能应对更复杂的场景,精准匹配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复合多态机器人“UP”是云迹科技首创具身智能机器人新形态。“UP”具备“一机多能、分时复用”的显著优势,通过“1+N+AloT”模式,可实现全时段、多场景、多功能、多任务运作,达成AI智能体的端到端闭环服务。
而这一切亮眼表现的背后,离不开多模态感知与认知协同、逻辑推理与知识图谱驱动的认知决策、智能控制与精准执行系统及自进化学习与闭环反馈优化系统四大核心技术的硬核支撑,让机器人能"看懂"环境、"想明白"问题、工作"干到位"、"越用越聪明",也让云迹科技的服务智能体具备了自主感知、推理、决策、执行的完整能力。
十年磨一剑,如今的云迹科技早已在行业内站稳脚跟,交出了一份堪称"全球领先"的成绩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在机器人智能体市场拥有可适应三维多层空间的机器人的参与者中,云迹科技的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及服务消费者数量排名全球第一。
而早在2023年,按酒店场景收入计算,云迹科技在酒店场景的机器人智能体市场及智能体市场中,就已拿下双料全球第一,锁定了行业头部地位。
如今,云迹科技的"机器人大军"已走出国门,遍布全球3万多家酒店、医院、工厂、公寓、楼宇等场景,业务版图覆盖中东、美洲、日韩、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单2024年,其机器人智能体就完成了超5亿次服务,累计行走里程达2033万公里。
不过,亮眼的市场表现背后,财务数据也藏着机遇与挑战。2022年—2024年,云迹科技营业收入增长趋势明显,分别为人民币1.61亿、1.45亿和2.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20%,增长动力十足。
不过,净亏损数据也不容忽视,分别为人民币3.65亿、2.65亿和1.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85%。且经调整净亏损数据逐年向好,分别为人民币2.34亿、1.20亿和0.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2.77%,盈利拐点似乎已近在眼前。

从业务布局来看,云迹科技清晰地将业务分为"机器人及功能套件"和"AI数字化系统"两大板块。其中,前者是绝对的收入支柱,该板块收入分别为1.35亿元、1.20亿元、1.8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始终保持在77%以上。
在价格方面,云迹科技不同系列产品呈现出差异化的调价策略。2022至2024年,"润"系列价格从2.32万元降至1.31万元,但销量反而从2881台跌至1255台;"格格"系列则价格从2.68万元降至2.08万元,销量却从1366台暴涨至6358台,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力;"UP"系列作为后起之秀,价格从2023年的5.42万元大幅降至2024年的2.23万元,销量也从17台飙升至672台,用"高性价比"快速打开了市场。
接下来,云迹科技的IPO之路又会如何走下去,值得期待。
写在最后
当人力成本逐年攀升,不断挤压酒店业的利润空间,加之消费者对服务标准化、一致性的需求愈发突出,服务机器人逐渐成为酒店业破解运营难题、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工具。而在服务机器人的众多细分领域中,酒店服务机器人表现格外亮眼。
东方证券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酒店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稳稳达到14.2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进一步增长至70.4亿美元,2025-2033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7.8%。中国市场增长潜力同样不容忽视。2019年至2023年,中国酒店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从5亿元人民币逐步提升至11亿元;预计到 2028 年这一市场规模将突破36亿元,意味着从 2023 年到 2028 年的短短五年间,市场规模有望实现超 3 倍的跨越式增长。
随着机器人交互技术突破与服务场景拓展,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将在全球赛道稳步提速,其未来成长空间,也待行业共同探索。
精彩推荐



联系我们

微信改版啦!想第一时间接收机器人行业最新资讯,请点击蓝字关注维科网机器人→并点击主页右上角→将公众号设为星标
9月19日消息,云迹科技赴港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根据备案通知书,云迹科技拟发行不超过1259.25万股股境外上市普通股,以及公司31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约5466.46万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这并非云迹科技首次冲击资本市场,其上市布局可追溯至更早时候。早在2022年,云迹科技曾计划在科创板完成上市辅导备案,可惜最终未能如愿,首次闯关遗憾折戟。
但资本市场的一次失意,并未阻挡这家机器人企业的前进脚步。今年3月,云迹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冲击“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
对于此次IPO所募资金的用途,云迹科技也明确规划:将用于持续提升研发能力,既涵盖机器人算法模型及技术,跨垂直场景的大模型、机器人算法模型及智能体技术优化HDOS系统等AI实力,也包括复合多态机器人、整个机器人产品矩阵在户外场景的应用能力、机器人部件等硬件技术突破;同时用于强化国内外商业化能力,以进一步改进机器人智能体技术,剩余部分则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如今,随着证监会备案落地,这场筹备已久的港股IPO终于按下"启动键",云迹科技正式迈入上市进程的关键阶段。
而能支撑起这场冲刺的底气,离不开资本市场多年来的青睐。在IPO启动前,云迹科技已顺利完成8轮融资,累计吸金超12亿元,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更是飙至40.8亿元人民币。更值得一提的是,其投资方名单堪称"豪华天团",像阿里、腾讯、携程、科大讯飞、联想、启明创投等科技巨头与顶级资本纷纷入局,足见行业对其前景的认可。
其中,阿里旗下杭州灏月持股为2.94%;腾讯持股为9.09%;联想基金持股为4.22%;科大讯飞持股的安徽人工智能公司持股9.57%。

服务型智能机器人领域头部
撑起这家硬核企业的核心人物,是机器人领域罕见的女性掌舵者——支涛。这位70后理工女从小就对机器人充满好奇,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学专业,硕士阶段则攻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兼具技术与管理双重素养。此外,支涛拥有10多年的传感器和自动化工作经验,还曾担任北京英维思科技CEO,为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带着"让机器人为人类创造更幸福生活"的初心,支涛正式创办云迹科技,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服务智能体生态系统。

当时的服务机器人行业正处在爆发前夜。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59.7亿美元,2010-2014年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10.8%,一片潜力无限的海洋正等待开拓者。
云迹科技始终将商业化置于核心,摒弃“广撒网”的粗放模式,而是精准锚定了酒店这一核心场景。毕竟,中国作为全球酒店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市场体量足以支撑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截至2024年底,国内酒店门店数达34.87万家,客房数1764万间,双双超越2018-2019年的行业峰值,如此庞大的市场,无疑是机器人落地的绝佳土壤。
看准了就快马加鞭。2015年,云迹科技推出第一代酒店机器人"润RUN"系列,仅一年后便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后续,云迹科技持续迭代产品,第二代"格格"系列双仓送物机器人、复合多态机器人"UP"相继问世,产品矩阵不断丰富,既能满足酒店的基础送物需求,也能应对更复杂的场景,精准匹配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复合多态机器人“UP”是云迹科技首创具身智能机器人新形态。“UP”具备“一机多能、分时复用”的显著优势,通过“1+N+AloT”模式,可实现全时段、多场景、多功能、多任务运作,达成AI智能体的端到端闭环服务。
而这一切亮眼表现的背后,离不开多模态感知与认知协同、逻辑推理与知识图谱驱动的认知决策、智能控制与精准执行系统及自进化学习与闭环反馈优化系统四大核心技术的硬核支撑,让机器人能"看懂"环境、"想明白"问题、工作"干到位"、"越用越聪明",也让云迹科技的服务智能体具备了自主感知、推理、决策、执行的完整能力。
十年磨一剑,如今的云迹科技早已在行业内站稳脚跟,交出了一份堪称"全球领先"的成绩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在机器人智能体市场拥有可适应三维多层空间的机器人的参与者中,云迹科技的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及服务消费者数量排名全球第一。
而早在2023年,按酒店场景收入计算,云迹科技在酒店场景的机器人智能体市场及智能体市场中,就已拿下双料全球第一,锁定了行业头部地位。
如今,云迹科技的"机器人大军"已走出国门,遍布全球3万多家酒店、医院、工厂、公寓、楼宇等场景,业务版图覆盖中东、美洲、日韩、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单2024年,其机器人智能体就完成了超5亿次服务,累计行走里程达2033万公里。
不过,亮眼的市场表现背后,财务数据也藏着机遇与挑战。2022年—2024年,云迹科技营业收入增长趋势明显,分别为人民币1.61亿、1.45亿和2.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20%,增长动力十足。
不过,净亏损数据也不容忽视,分别为人民币3.65亿、2.65亿和1.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85%。且经调整净亏损数据逐年向好,分别为人民币2.34亿、1.20亿和0.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2.77%,盈利拐点似乎已近在眼前。

从业务布局来看,云迹科技清晰地将业务分为"机器人及功能套件"和"AI数字化系统"两大板块。其中,前者是绝对的收入支柱,该板块收入分别为1.35亿元、1.20亿元、1.8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始终保持在77%以上。
在价格方面,云迹科技不同系列产品呈现出差异化的调价策略。2022至2024年,"润"系列价格从2.32万元降至1.31万元,但销量反而从2881台跌至1255台;"格格"系列则价格从2.68万元降至2.08万元,销量却从1366台暴涨至6358台,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力;"UP"系列作为后起之秀,价格从2023年的5.42万元大幅降至2024年的2.23万元,销量也从17台飙升至672台,用"高性价比"快速打开了市场。
接下来,云迹科技的IPO之路又会如何走下去,值得期待。
写在最后
当人力成本逐年攀升,不断挤压酒店业的利润空间,加之消费者对服务标准化、一致性的需求愈发突出,服务机器人逐渐成为酒店业破解运营难题、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工具。而在服务机器人的众多细分领域中,酒店服务机器人表现格外亮眼。
东方证券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酒店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稳稳达到14.2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进一步增长至70.4亿美元,2025-2033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7.8%。中国市场增长潜力同样不容忽视。2019年至2023年,中国酒店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从5亿元人民币逐步提升至11亿元;预计到 2028 年这一市场规模将突破36亿元,意味着从 2023 年到 2028 年的短短五年间,市场规模有望实现超 3 倍的跨越式增长。
随着机器人交互技术突破与服务场景拓展,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将在全球赛道稳步提速,其未来成长空间,也待行业共同探索。
精彩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