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 ScienceAI 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掌握
新鲜的 AI for Science 资讯

编辑丨^_^
你大概遇到过,或者至少看到过「猫一直在响」这种事情,也许也曾想过与自己的狗布鲁斯踏上一段传奇之旅。不过这些事情,大都与一件事儿有关:你懂不懂动物在说什么。
科学家已经证明,世界上能够进行交流的动物并非只有人类,但光凭我们,可能还没办法顺利地破解动物的交流语言。不过好在,AI 在破译语言这方面,也绝非等闲之辈。
科学家很早就发现,类似黑猩猩、鲸鱼和鸟类这些生物,其实也存在着符合人类语言定义特征的发声特征和模式,并且也在积极地尝试利用 AI 来加速动物声音的检测和解释,以及探索人类听众可能错过的交流方面。地球物种项目(Earth Species Project)的人工智能研究员 David Robinson 表示:该组织正在开发解码动物交流的人工智能系统。
动物叫声的组合方式
研究人员在研究动物交流时,会提出与语言学家相似的问题。语音是如何在物理上产生的?声音是如何组合成有意义的单位的?哪些规则决定了短语和句子的结构?
以前学者认为只有人类的语言才符合语言学中所谓的组合学特征,但 2016 年,关于日本山雀的研究对此发出了挑战:其中很明确地提到了,山雀的叫声中出现了极其明显的组合性特征。

图示:黑猩猩以多种方式将叫声组合成短语。
在将近 700 只成年倭黑猩猩的叫声中,研究者发现了多种叫声的组合方式,组合短语的含义并不能从单个叫声里推断出来。比如两种与爬树无关的声音却能促使它们上树并集体休息。
在加勒比,一群抹香鲸的叫声吸引了另一批科学家的注意。他们带着经过训练的生成式模型,这种模型可以产生模仿抹香鲸发出的声音和声音序列,希望能收集大量关于其运动和声音的数据集,并以此为基础,成功翻译出鲸鱼的语言。
图示:科学家们使用无人机将可以收集生物声学和其他数据的传感器连接到抹香鲸身上。
他们发现,鲸鱼的尾音在方式上与人类的元音与双元音相似,并且还识别出两种具有不同音调模式的尾音,以四种方式变化:它们可以上升,可以下降,可以先下降后上升或先上升后下降。这些频率的变化可能是双元音的指标。
语言的本质
关于语言,目前有两种主流的观点:其一认为语言和复杂思维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的。在这种程度上,复杂思维的优先级高于语言,后者只是前者外部化的一种方式。如果从这种角度出发,除非动物进化出复杂思维,不然它们不可能拥有语言。
另一种观点认为语言只是沟通的一种方式,就像手势或面部表情一样,不需要复杂的思维。但在这种情况下,动物是否具有语言能力与它们是否在野外自主使用就是不同的问题了。
除此之外,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在非人类语言中还未曾被发现,尽管在一些情况下有轶事证据。例如海豚呼唤多年前消失的其他海豚的名字,以及猩猩告诉他人关于曾经在该地区出现的捕食者。
所以就目前人类是否能找到一种新的完整语言,还尚无定论。
虽然,AI 的这些成果并不意味着我们马上就能和鲸鱼唠嗑、和猩猩辩论。毕竟人类语言不仅是声音,还包含抽象、语法、甚至情感色彩。但至少,AI 正在让我们离这个梦想更近一步。谁知道呢?也许哪天,动物世界的「Google 翻译」真的会上线。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2917-9
人工智能 × [ 生物 神经科学 数学 物理 化学 材料 ]
「ScienceAI」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及基础科学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欢迎关注标星,并点击右下角点赞和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专业从业者社区,以获得更多交流合作机会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