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院招募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9月19日
原文:招募 | 脑梗后康复显著减慢!脑机接口技术帮我“延续”黄金恢复期
华中科技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招募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符合以下条件就可以报名参加无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闭环无创时域干涉电刺激小脑齿状核促进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初步探索”。您认为您自己或者周围的人满足或可能满足以下条件,欢迎通过下方联系方式咨询。
(1)18周岁≤年龄≤70周岁,性别不限;
(2)首次脑卒中,1年≤病程≤3年;
(3)单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且不影响小脑、丘脑和脑干;
(4)残留中重度单侧上肢偏瘫;
(5)受影响肢体无严重痉挛;
(6)排除癫痫等其他神经精神疾病、磁共振(MR)成像禁忌症、曾接受过去骨瓣减压术、同时参加其他临床研究等。
需根据医生专业判断决定最终能否入组。
参加本临床试验您可以体验先进的无创脑机接口技术,免费使用全套设备,相关的检查免费,以及研究医生的评估免费。但您需要能够按照试验方案的要求到院治疗、及时配合医生检查。预计整个周期需要1个月。
如果您有意愿参加该研究,可至研究医生门诊就诊或电话咨询。如果经医生判定您符合入排标准,将会与您详细沟通相关事宜。
联系方式
联系医生:徐医生
联系电话:13971176866
联系地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501号)A2区3楼脑机接口门诊

会议论坛
脑机接口产业联盟2025年全会在上海成功召开
脑机接口产业联盟,9月18日
9月13日,脑机接口产业联盟2025年全会在上海召开,450余名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参会,会议由联盟秘书长李文宇主持,工信部、上海市科委、黄浦区政府及中国信通院相关领导出席。领导们在致辞中肯定联盟作用,指出脑机接口产业前景与挑战,黄浦区还提及自身布局优势与打造产业高地的规划,中国信通院则介绍了联盟成立以来在政策研究、生态培育、协同攻关和标准制定方面的成果。

@脑机接口产业联盟
本次全会议程丰富,包含合作签约、揭牌发证、工作组成立及标准发布等关键环节。中国信通院与黄浦科创集团签约,长三角分联盟秘书处揭牌并为相关人员发证,联盟新增36家会员单位,成立医学临床工作组以推动技术临床转化,同时介绍并为两项脑机接口相关标准的参编单位颁发证书。
会议还进行成果发布与工作汇报,中国信通院解读2025年脑机接口研究报告、介绍标准化工作及产品体验计划,联盟副秘书长及各工作组(含新成立的医学临床工作组)负责人分别汇报工作进展与未来规划;会后各工作组同步召开会议,70余位专家分享成果并围绕多个技术、伦理、标准相关议题探讨,还开展了企业产融对接活动。

@脑机接口产业联盟
此次全会的圆满召开,汇聚了政企研多方力量与合作共识,为脑机接口技术创新、临床转化和产业落地注入新动能。脑机接口产业联盟作为行业合作促进平台,后续将通过拓展领域、推进产融对接等完善产业生态、突破发展瓶颈,助力我国脑机接口产业发展。
企业进展
燧世智能(非侵入式BCI、EEG | 监管获批)
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9月20日
9月20日,《天津日报》头版刊发《我市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取得关键性新进展 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实现成果转化》一文。报道聚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引育企业——燧世(天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研发的“脑电采集与事件相关电位系统”日前正式获批脑机接口第二类医疗器械。该产品填补了高精度脑功能辅助诊断设备领域技术空白,上市后将率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市第一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应用。

@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天津日报
作为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成果转化,该产品集成高导联高灵敏度传感器、多模态事件相关电位诱发范式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可在医疗机构专业人员操作下,实时采集脑电信号、诱发响应电位检测及认知功能评估,为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缺陷量化评估的早期筛查提供有效手段。
Panaxium(闭环神经调控、脑卒中 | IP合作)
Businesswire,9月18日 EDT
Panaxium研究公司与华盛顿大学协同创新中心(CoMotion)近日宣布,Panaxium研究公司已签署一项独家选择权协议,获得有关旨在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因脑损伤而丧失功能的治疗方法的知识产权许可。Panaxium研究公司正在研发新型个性化、响应式神经刺激疗法,该疗法将采用动态刺激方案,旨在实时响应每位患者的个体大脑解剖结构、特定损伤及恢复过程。

Panaxium的神经接口 @Panaxium
Panaxium研究公司与协同创新中心之间的协议涵盖华盛顿大学和西雅图儿童医院共同拥有的知识产权,其中包括“促进大脑神经可塑性的系统和方法”。这项技术引入了一种新型神经调控方法,该方法利用实时大脑信号来指导脑卒中恢复的刺激,核心创新在于采用动态的、反馈驱动的刺激——根据患者大脑的信号来提供刺激,以定向方式增强神经可塑性,从而促进脑卒中恢复。
目前,该许可技术目前正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研究性器械豁免(IDE)下进行首次人体临床试验评估。
来源/详情: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918532347/en/Panaxium-Research-Signs-Exclusive-IP-Agreement-with-University-of-Washington-to-Advance-Dynamic-Neurostimulation-Stroke-Recovery-Therapy
https://panaxium.com/the-science/
声明:
1.本文资讯及图片来自网络,详情可参考文中或文末链接,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2.本公众号分享的医疗资讯仅供参考,不应被视为医疗建议。在做出任何与健康相关的决定或治疗计划之前,务必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所呈现的信息基于当前的研究和专家观点,随着新证据的出现,这些信息可能会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