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BCI)作为新兴科技正在逐步走入大家视野。作为从业人员,我们历经多年不断深入和拓展对于脑机接口行业的理解和实践。当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时,它既有行业生命周期规律的普遍性,也有某种特殊性——“人类大脑”既是脑机接口系统的发明者,同时也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所以除了要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还要直面许多社会伦理问题。具体说来,当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影响人们生活的科技产品时,研发设计、政策标准、行业规范、现实需求、临床转化(医疗方向)、隐私伦理、市场推广和用户体验都是脑机接口落地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不断审视这些问题,我们将脑机接口领域相关知识、技术和要闻以自媒体的方式汇集起来,在整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知识星球平台“脑机接口”账号,和微信公众号“脑机接口星球”账号。微信公众号考虑到受众进行了科普向创作,知识星球账号则尽量保留了素材的完整信息,并通过专栏进行了分类。目前“脑机接口”知识星球已运营超过850天,内容数量超过800条,各类文件100多份,专栏分类21个。

分类专栏标题为“脑机接口大事件”,以下是专栏分类的简单介绍:
1 研究开发
科研前线。以脑机接口和神经技术两个方向的科研论文为主,严格的脑机接口研究会归到前者,而涉及神经调控、神经接口(除脑外)、神经电生理、神经反馈、神经影像与导航等不适用脑机接口严格定义的归到后者。基于技术应用的立场,我们所关注的前沿成果会聚焦临床研究/试验、系统性优化和突破、应用场景的拓展、可用性(可穿戴、便携、人机交互体验好等)和可及性(适用于功能障碍人群的设计、低成本等)等,而不会涉及太多基础研究成果。

学术活动。包括主要国内举办的脑机接口和神经技术相关的学术会议、论坛、高等教育、重大科研项目、学术征稿等;
技术实战。计划是将我们在开发产品过程中所涉及的基础技术制作成实战课程,目前完成度较低,后续会结合具体产品进行实战课程编制;
项目成果。主要涉及高校产品化程度很高的项目,我们有强烈的意愿帮助高校进行转化,包括项目推介和对接、技术和市场服务等。
2 产业落地
标准规范。脑机接口作为新兴行业尚无成熟的国际/国家标准体系,在众多应用场景需求的并非技术的上限,而是基于安全可靠的下限和底线;我们会密切关注相关的脑机接口标准制定的状况,并根据自身情况参与进去;此处也暂时纳入相关法律法规、专家共识和伦理指南等,后续若相关规范逐步完善,会新增分类列出。

产业政策。从国家到地方,目前利好脑机接口的政策频出不穷,我们会及时更新,为从业者提供有力的支持;
产业集群。政策的发布到落实情况还有一段距离,各个地方在构建行业生态时以产业集群为抓手,能够高效整合利用地方上下游资源,对于从业者非常重要。我们会密切关注,并期待能够与产业区开展合作。
3 医疗应用
脑机接口目前率先在医疗行业实现转化,也是我们长期从事和重点关注的领域。除了专业人士外,有相关需求的患者也可以了解一下。
医疗项目。作为专项政策,医疗项目的设立决定了患者能否低成本的用上脑机接口,同时对脑机接口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也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会及时公布各地医保局的脑机接口医疗项目;
临床动态。主要介绍各大医疗机构事关脑机接口的相关动态,包括成立临床研究病房、突破性的技术应用和创新体系应用等;
门诊评估。主要介绍目前医院开设脑机接口门诊的情况,一般有详细信息;
临床招募。分为脑机接口和神经调控两类。以脑机接口为主,来源为各大医院的官方招募,或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临床试验/研究的注册信息。

4 行业动态
行业研究。整理来自行业研究机构、咨询机构等的行业报告,对脑机接口行业进行全景式了解;
企业进展。分为国、内外脑机接口和神经技术四个分类。目前初创类脑机接口企业大多依托高校专业团队直接或间接转化和支持,同时相对成熟的一些神经技术企业通过接入神经信号采集分析技术,完成了脑机接口类的闭环。双向奔赴或许是脑机接口市场化的关键,所以除了脑机接口企业外,与其契合度极高的神经技术类企业我们也会关注;

上市公司。目前全球并未有严格意义上以脑机接口为核心业务上市的公司,而此栏主要指的是国内布局脑机接口的上市公司,单独列出供参考。
5 社会关切
用户社区。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我们也是早期的脑机接口使用者,但并非真正的用户;脑机接口行业需要用户的真实体验和感性视角,才能让脑机接口产品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用户体验,才能真正帮助到用户;

观点洞察。主要分享来自各行各业的第三方关于脑机接口的看法、反馈和批评,良好的脑机接口行业生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以上是“脑机接口”知识星球主要框架和内容,旨在为脑机接口爱好者和利益相关者构建资讯平台、知识库和交流平台。我们将通过“脑机接口星球”系列自媒体不断提供优质内容,并开放专业的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和推广服务,欢迎添加文末微信联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