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等行业
欢迎各位客官关注、转发


为什么是智能体?AI时代的[应用载体革命]
正如APP之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体将成为AI时代的主要应用载体。而这一判断,既源于行业趋势,也契合政策导向。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2030年,智能体应用普及率需分别超过70%、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社会。
这意味着,智能体不再是未来概念,而是未来5-10年产业智能化的必修课。
这种与行业共创的模式,不仅体现在单个项目中,更被腾讯沉淀为面向特定场景的专用平台。
在链路复杂、专业决策密集的营销领域,腾讯依托底层智能体开发平台,打造了全面升级的腾讯企点营销云,并推出[Magic Agent]全链路营销智能体。
它并非单一工具,而是内置了[营销专家团队]的智能系统。
企业运营人员只需以[对话式]输入营销需求,该智能体便能自动执行从策略制定、人群圈选、权益匹配、内容生成到活动落地与效果复盘的全流程。
它不仅整合了智能体开发平台与多智能体协同框架,更构建了打通公域与私域的全渠道数据底座,为AI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腾讯一直以来非常关注怎么把技术落地,所以刚才提到的客户场景,都是把智能体用到实际的业务场景,希望能够做到降本增效,给用户更好的体验。]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在采访中强调。
它不是孤立的模型,而是嵌入业务流程的[数字员工],能听懂需求、拆解任务、调用工具,最终创造可衡量的商业价值。

智能体的落地,离不开底层开发平台的支撑。如果说早期智能体开发是依赖个人经验的艺术创作,那么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ADP)3.0的目标,就是将其变成有标准、有工具、有保障的工业生产。
近3个月内完成近600项功能迭代的ADP3.0,用四大核心升级,构建了智能体开发的[全链路能力底座]。
①RAG进化:传统RAG最大的痛点,是面对复杂问题时只会找答案,不会拆问题。
面对[列出面积大于100平米且存在竞争关系的商户]这类复杂查询需求,智能体不再局限于被动检索,而是能够自主规划任务流程。
将其分解为多步骤,协调不同工具,从多个文档中进行搜索、筛选与信息融合,最终形成完整的回答。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腾讯在[复杂文档处理]上的技术沉淀。
依托腾讯优图自研OCR大模型,ADP3.0能精准解析跨页表格、图文并排、多行文字等复杂格式,甚至识别手写批注。
②Workflow升级:复杂业务场景中,智能体的执行力比理解力更重要。
平台在业界率先支持[全局Agent视野],让工作流中的每个节点都能感知全局状态。
更关键的是,ADP3.0还在工作流中新增了Agent节点和数据库节点,支持异步调用、消息队列等能力。
③Multi-Agent协同:面对更复杂的任务,单一智能体往往[力不从心]。
ADP3.0的Multi-Agent能力,就像为企业搭建了一个[数字员工团队],支持两种核心协同模式:
一种是[工作流编排协同],将不同功能的智能体嵌入工作流节点,按顺序执行任务。
另一种是[Plan-and-Execute(P&E)协同],由规划智能体(Planner)拆解任务,再分发给执行智能体(Executor)落地。
④开放生态:ADP3.0新增的[模型广场],不仅内置腾讯混元大模型,还支持引入智谱、月之暗面、Minimax等第三方优质模型。
企业可根据不同任务的性价比需求,灵活选择模型:比如用轻量模型处理简单问答,用大模型处理复杂推理,避免被单一供应商锁定。
目前ADP3.0已支持140多个MCP插件,覆盖支付、地图、文档、会议等高频场景;
同时与腾讯云TI-ONE平台打通,用户在TI-ONE训练的自定义模型,可一键同步到ADP使用。
更重要的是,腾讯还开源了Youtu-Agent智能体框架和Youtu-GraphRAG知识图谱框架。
前者不依赖昂贵闭源模型就能实现优秀效果,后者在Token成本和精度上优于现有框架,让中小开发者和AI爱好者也能低成本搭建智能体。

随着[训推拐点]到来,AI产业重心从模型训练转向推理,企业对算力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成本敏感]的双重特征。
一方面,智能体的多任务、高并发场景需要更多算力;另一方面,传统GPU算力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企业落地AI的[拦路虎]。
腾讯的解法,是软硬件协同的全栈优化,不仅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还通过异构计算平台整合多类型芯片资源,对外提供高性价比的AI算力。
在内部实践中,腾讯云推出的专家服务智能体Cloud Mate,依托国产芯片算力支撑,实现了95%的风险SQL拦截率,排障时间从平均30小时缩短至最快3分钟。
支撑这一突破的,是腾讯在算力基础设施上的[硬投入]:
首先是[Agent Runtime]解决方案的发布,为智能体提供了[坚实的手脚]。
这套方案集成了执行引擎、云沙箱、上下文服务、网关、安全可观测五大能力,其中核心组件[云沙箱]基于自研技术,启动时间仅需100毫秒,支持数十万实例并发。
其次是[软件定义算力]的优化,腾讯云通过远程内存传输技术(TRMT)、分布式KVCache多级缓存架构(FlexKV)等创新,提升了不同芯片间的协同效率;
同时优化推理框架,让国产芯片在处理智能体任务时的算力利用率提升30%以上。
对行业而言,腾讯的国产芯片适配不仅是成本优化,更是安全可控的保障。
在全球算力供应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依托国产芯片构建的算力底座,能帮助企业规避[断供风险],实现AI落地的长期稳定。

全球化+生态:智能体的破圈之路
智能化与全球化作为腾讯云的双引擎,前者负责[向内挖潜效率],后者则负责[向外开拓规模]。
通过将国内验证成熟的智能体能力输出到海外,腾讯正在帮助中国企业出海,同时服务全球客户。
基础设施的全球化布局是第一步。腾讯计划投资1.5亿美元在沙特阿拉伯建设中东首个数据中心,在日本大阪新建第三个数据中心。
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在雅加达、马尼拉、新加坡、法兰克福等全球9个城市设立技术支持中心,形成覆盖亚、欧、非、美四大洲的服务网络。
这些布局不仅能降低海外客户的算力延迟,还能满足不同地区的数据合规需求。
比如印尼GoTo集团的迁云项目中,腾讯云在5个月内建成印尼第三个可用区,最终仅用4小时54分钟就完成了千余个微服务的平滑迁移,较计划提前1小时。
产品的国际化适配同样关键,智能体开发平台ADP、代码助手CodeBuddy等核心工具已推出国际版,支持多语言、多地区合规要求。
出海建站工具EdgeOnePages上线三个月用户数破10万,依托大模型+MCPServer能力,开发者可在几分钟内完成涵盖注册、支付、加速、安全防护的完整电商页部署。
市场反馈印证了这一策略的成功,过去一年,腾讯云海外客户规模翻番,超90%的头部出海互联网企业及95%的头部出海游戏公司选择与其合作。
美团Keeta、美的、泡泡玛特等中国企业借助腾讯云的智能体能力,在海外市场实现了[本地化运营+效率提升]。
泰国正大、印尼GoTo等国际企业则通过腾讯的AI工具,优化了供应链管理、客户服务等核心流程。
阿斯利康与腾讯云合作的[新一代客户互动平台(NCEP)],整合了14个内部平台,服务超万名员工。
美的集团通过腾讯会议打造[全球会议室],支撑日均2000场跨国会议,沟通效率提升55%。

当行业还在追逐[模型参数][Demo效果]时,腾讯用智能体的全栈布局,给出了一个更深刻的答案:AI的终极竞争,不是[谁更聪明],而是[谁更有用]。
站在2025年这个智能体落地元年可以预见,未来5-10年,随着智能体普及率向90%迈进,AI将彻底从技术热点变成产业基础。
而腾讯的全栈布局,不仅为自身构建了竞争壁垒,更给行业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范本]。
用工业化平台降低开发门槛,用国产芯片适配控制成本风险,用开放生态扩大应用边界。
部分资料参考:DoNews:《腾讯AI的[三板斧],首先砍向智能体》,机器之心:《从一个公众号智能体说起:好用的Agent,究竟需要什么?》,腾讯云:《今天,腾讯AI应用全景图正式公开》,硬AI:《腾讯:AI能力全面开放,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云技术:《腾讯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提供超高性价比AI算力》
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回复,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
推荐阅读: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勾搭:
18948782064
请务必注明:
「姓名 + 公司 + 合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