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经济发展情况来看,2024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141633.81亿元,总量连续36年稳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5%,是全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广东服务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国内税收收入、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市场经营主体、研发经费支出、区域创新综合能力等多项指标继续稳居全国首位。202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5837.03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4365.47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81431.31亿元,增长2.8%,三次产业结构为4.1:38.4:57.5。2025年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25.4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8.8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5978.86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40487.69亿元,增长4.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4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分主要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7%,汽车制造业下降1.2%。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1.9%,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7.6%,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6.4%,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4.6%。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2.9%,石油化工业增长9.0%,新材料制造业增长5.0%。
2025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长5.3%。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8%,汽车制造业增长7.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8.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7%。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6.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5.4%、33.0%。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4.7%、42.2%、34.0%、23.0%、58.2%。
广东省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未来产业等协同发展,坚持构建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内外市场齐头并进、具有广东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广东基本形成基础雄厚、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工业体系,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电子信息制造、汽车、电气机械等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已形成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材料、石化、农业与食品、家电、软件与信息服务、汽车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石化、家电等优势产业持续引领全国,2024年增加值增速分别达13.4%、7.1%、5.9%。
广东省形成了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粤北生态发展区三大板块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并通过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深汕特别合作区、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协同带等战略载体强化跨区域联动。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内外市场齐头并进、具有广东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省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24广东500强企业榜单及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广东500强企业制造业企业数量为267家,较去年增加8家,占比达53.40%;中国平安、华润、南方电网、华为、腾讯、比亚迪、招商银行、广汽、富士康、万科进入前10。500强企业营业收入达18.73万亿元,较去年增加了0.37%;从前100强企业来看,平均营收额为1510.5亿,同比增长1.08%,营业收入增长趋势明显;500强企业净利润达11734.89亿元,较去年增加了6.84%。
广东省重点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的核心载体,全省目前有广东省共有8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1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近年来围绕“制造业当家”战略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产业集群布局。
广东省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出台了覆盖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区域协同、绿色转型等多维度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