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一场特殊的“技术对接会”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碧云颐养院拉开帷幕——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产业对接系列活动首次将会场设在养老机构内,以“智慧康复技术产学研合作对接会”为载体,让人工智能技术与养老、医疗场景实现“零距离”碰撞。本次活动由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浦东新区民政局、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指导,浦东新区养老服务与产业促进会、上海浦惠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东浩兰生威客引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上海市工商联数字经济商会等单位协办,汇聚了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聚焦智慧康复技术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落地需求,通过“需求发布-技术路演-现场体验”的闭环模式,推动技术创新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01以真实需求浇灌技术“试验田”作为智慧康复技术落地的“试验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真实需求成为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浦东新区养老服务与产业促进会会长袁熙婕在主旨报告中直指行业痛点:“当前康复服务面临评估效率低、个性化方案缺失、远程监测不足等问题,而人工智能技术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她以养老机构为例,提出智慧康复需重点突破“动态评估算法”“轻量化设备研发”“多场景数据互通”三大方向,为技术研发提供了清晰的场景指引。浦东新区养老服务与产业促进会会长 袁熙婕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景在平中将则带来全国医疗技术转化的实践示范案例,其发明的景氏主动脉弓分支型腔内移植物成为上海品牌、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项目、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推广至世界2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2万余病例。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 景在平在场景需求分享环节,来自医疗与养老机构的一线代表抛出了智慧康复的“场景画像”。上海浦惠养老服务集团党总支书记高万杰介绍,该集团正在构建“机构-社区-居家”三级康复服务网络,亟需“可移动、易操作、低成本”的智能康复设备,例如适用于偏瘫患者的上肢训练机器人、具备语音交互功能的康复评估终端等。上海浦惠养老服务集团党总支书记 高万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李春琳则聚焦中医科需求,提升康复治疗效率、优化患者治疗体验、拓展康复服务场景等临床应用层面的核心目标,呼吁企业开发高质量临床数据库与数据管理平台,以及更为便捷、高效的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 李春琳这些来自一线的需求反馈,为技术供给方提供了精准的研发坐标。02产业合作让技术“开花结果”参会嘉宾实地体验了碧云颐养院部署的全场景智慧管理系统、智能康复辅助系统、语音护理终端等设备,直观感受智慧技术对养老机构康复服务流程的优化作用。在随后的交流环节,多项智慧技术成果的展示让“技术落地”从概念走进现实。上海昭睿健康通过电动护理床、智能照护监测系统、气动式手脚康复设备等床单元系统,构建全方位的失能老人智慧照护服务体系;易启未来的“智能理疗机器人”可支持五类理疗末段,适配市场上不同的理疗工具提供多样化服务,满足各种不同的理疗需求;智康机器人带来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被誉为“背包里的康复师”,通过构建上肢全周期康复,帮助患者重获健康上肢功能,目前已覆盖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等康复全场景;东软医疗通过影像AI赋能脑卒中精准诊疗和慢阻肺早期筛查,目前已服务200多家医院;高仙机器人则通过多品类清洁消毒机器人,构建了医院整体智慧清洁解决方案。易启理疗机器人CEO 余志勇智康机器人CEO 徐培麒东软医疗高级产品经理 刘飞飞上海高仙机器人华东大区总监 朱成龙<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此次对接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技术的“展示台”,更是合作的“孵化器”。浦东新区民政局副局长杜瑾表示:“将技术对接会搬进养老院,就是要让政策、资本、技术真正下沉到需求最迫切的场景中。未来,我们将持续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成为智慧康复技术的‘联合实验室’,推动更多‘能用、管用、好用’的创新成果落地。”浦东新区民政局副局长杜瑾主办方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CONNECT项目组将以本次活动为起点,建立“智慧医疗健康技术场景需求库”,定期组织企业走进高校实验室、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开展“场景研学”,让技术创新始终围绕民生需求展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智慧康复技术正从“可选解”变为“必答题”,而这场“养老院里的对接会”,无疑为技术落地探索出了一条“从场景中来,到场景中去”的务实路径。点击阅读原文查看WAIC 2025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