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互联网巨头大力投入AI,资本支出大幅增长,拉动企业级存储需求。全球头部厂商将产能从传统产品转向高端产品,导致传统存储产品供应紧张,DRAM价格指数半年涨上约72%。
Part.01

产业链

DRAM产业链上游为材料设备及晶圆制造,材料包括硅片、光刻胶、溅射靶材、封装材料等,设备包括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涂胶显影设备等,晶圆制造包括晶圆代工、封装测试;中游为DRAM厂商,可分为SDR、DDR、LPDDR、GDDR、HBM;下游应用于消费电子、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汽车电子等领域。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Part.02

产业链上游分析

1.硅片
(1)市场规模
尽管目前主要半导体硅片企业均已启动扩产计划,但其预计产能长期来看仍无法完全满足芯片制造企业对半导体硅片的增量需求,叠加中长期供应安全保障考虑,国内半导体硅片行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半导体硅片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显示,2019-2023年中国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从77.10亿元增至123.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45%,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131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46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重点企业分析
与国际主要半导体硅片供应商相比,中国大陆半导体硅片厂商市场份额较小,技术工艺水平以及良品率控制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具有显著差距。国内半导体硅片龙头企业沪硅产业、立昂微、TCL中环、中晶科技等,相关产能及业务布局情况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光刻胶
(1)市场规模
目前,全球光刻胶市场已达到百亿美元规模,市场空间广阔。我国光刻胶产业链逐步完善,且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渐扩大,光刻胶市场规模显著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全球及中国光刻胶和光刻胶辅助材料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光刻胶市场规模约109.2亿元,2024年约增长至114.4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我国光刻胶市场规模可达123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重点企业分析
光刻胶的应用领域主要为半导体产业、面板产业和PCB产业。从细分市场来看,在半导体光刻胶市场,由于技术含量最高,市场主要由JSR、东京应化、信越、杜邦、富士等国际巨头垄断。具体如图所示: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光刻机
(1)出货量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刻机市场调查与行业前景预测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ASML、Nikon、Canon的集成电路用光刻机出货达683台,较2023年的681台增加2台,基本持平;销售金额约在264亿美元,2023年销售金额约269亿美元,销售额基本持平。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重点企业分析
随着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和投入加大,国内光刻机企业开始加速自主研发和创新。上海微电子是国内唯一一家生产高端前道光刻机整机的公司,已经实现了90nm光刻机的量产,并在不断努力突破先进制程,加速国产化进程。此外,国内还有多家企业在光刻机产业链的相关零部件领域取得了突破,如光源系统、照明系统和投影物镜等环节。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刻蚀机
(1)市场规模
刻蚀机主要用来制造半导体器件、光伏电池及其他微机械等。近年来,全球刻蚀机市场规模呈增长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全球及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刻蚀机市场规模约为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5.93%,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156.5亿美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刻蚀机市场规模将达164.8亿美元。

数据来源:Gartner、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重点企业分析
刻蚀机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高度集中且竞争激烈的态势。全球范围内,以LAM Research、AMAT和TEL为代表的国际巨头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它们凭借先进的技术、丰富的产品线和广泛的客户群体,在全球刻蚀机市场中占据了大部分份额。中微公司和北方华创等本土企业凭借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逐渐在刻蚀机领域崭露头角,成为国内刻蚀机行业的领军企业。具体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Part.03

产业链中游分析

1.DRAM占比
DRAM在存储芯片中占据主要地位,2024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中,DRAM占比达58.7%,超过一半。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全球市场规模
随着AI、大数据、5G与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计算系统核心组件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正迈入新一轮成长周期。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中国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显示,全球DRAM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462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97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8%。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DRAM市场规模将接近8000亿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中国市场规模
中国DRAM市场在智能终端与AI应用方面的强劲需求正在转化为实质性采购动能。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中国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显示,中国DRAM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66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3%。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DRAM市场规模将达2517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全球竞争格局
目前DRAM市场由外国企业主导。2025年第二季度,SK海力士二季度DRAM销售收入达122.71亿美元,环比增长25.1%,市场份额为38.2%,连续第二个季度位列DRAM市场第一;三星二季度DRAM销售收入达107.58亿美元,环比增长13%,市场份额为33.5%,排名第二;美光二季度DRAM销售收入达70.71亿美元,环比增长15.5%,市场份额22%,排名第三;南亚科技二季度DRAM销售收入为3.43亿美元,环比增长54.8%,市场份额1.1%;华邦电子二季度DRAM销售收入为1.83亿美元,环比增长24.1%,市场份额0.6%。

数据来源:CFM闪存市场、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企业潜力排行
当前行业正处于国产替代与技术升级的关键阶段,国际寡头垄断格局下中国企业凭借性价比、定制化服务及本土化供应链优势从中低端市场逐步向高端领域突破。AI驱动、智能汽车和工业应用对高带宽、高可靠性存储需求持续增长,HBM、车规级DRAM等高端产品成为重点突破方向。未来竞争将更侧重于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链协同效率及高端市场渗透能力,然而国际技术壁垒、原材料波动及人才短缺仍需通过持续研发创新与生态建设应对,具备核心技术、市场快速响应能力及政策支持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6.相关上市企业分析
目前,中国DRAM相关A股上市企业中,上海市数量最多,共13家。广东省和江苏省分别有12家和10家,排名第二第三。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Part.04

产业链下游分析

1.智能手机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近三年来一直持续走低,信通院数据显示,2025年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2055.7万部,同比下降13.8%。2025年1-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1.30亿部,同比下降6.5%。

数据来源:信通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平板电脑
IDC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为2985万台,同比增长4.3%,市场迎来回暖。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超过3000万台。

数据来源:ID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建设协调推进。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持续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截至2024年底,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架数量83万个,推动提升算网协同和调度能力,提供更加多元化算力服务。

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遗漏与不足,欢迎指正!













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商产业研究院创立于2002年,是一家立足深圳、服务全国的新型产业智库。二十多年来,中商始终秉承“湾区基因、全球视野”的发展理念,以“数据+平台”为核心驱动力,依托“资本+资源+项目”的多维联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产业咨询解决方案,助力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