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正在采取一个大胆的举动:进军硬件领域。
仅在今年,该公司就挖走了二十多位前苹果的工程师与设计师,来主导这项全新的硬件计划。
OpenAI 甚至收购了 Jony Ive 名为 io 的设计初创公司(作价约 65 亿美元),并任命苹果的资深高管 Tang Tan 执掌硬件部门。
简而言之,OpenAI 正在招募苹果最顶尖的人才——用户界面设计大师、影像与音频专家、以及制造设计师,并承诺给予他们远超大公司官僚体制的创作自由。

招募苹果精英,领军硬件业务
OpenAI 硬件团队的核心阵容,几乎都是苹果的老面孔。例如:
Tang Tan:在苹果工作了 25 年的设计元老,曾负责 Apple Watch 等产品,现任 OpenAI 首席硬件官。 Cyrus Daniel Irani:拥有 15 年经验的苹果资深员工,曾领导用户界面设计,现在专注于 OpenAI 的人工智能界面开发。 Matt Theobald:在苹果工作了 17 年的制造设计专家,被引进帮助打造 OpenAI 的设备。
更多加入的成员还包括音频、影像和可穿戴设备专家,他们离开苹果,是为了投身于全新的项目。
许多工程师表示,能再次与 Jony Ive 和 Tang Tan 共事,并从零开始打造全新的人工智能产品,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据报道,OpenAI 承诺提供比苹果更核心的角色和更快的决策流程,以此更轻松地招揽顶尖人才。
联手苹果供应链
OpenAI 不仅在招揽人才,更在积极利用苹果的制造生态系统。
在中国,它已和立讯精密敲定合作。这家苹果的核心组装商(负责生产 iPhone 和 AirPods 等),将为 OpenAI 至少生产一款设备。
OpenAI 也在与歌尔股份洽谈,这家为 AirPods 和 HomePods 等产品提供扬声器模块的公司,将为其供应音频组件。
通过与这些身经百战的伙伴合作,OpenAI 希望避免在生产制造上走弯路。
关键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包括:
立讯精密:组装 iPhone 和 AirPods 的中国制造业巨头,已签约为 OpenAI 制造硬件原型。 歌尔股份:苹果产品的音频组件制造商,将为 OpenAI 的设备供应扬声器及其他零件。
借助这些与苹果深度绑定的伙伴,OpenAI 无疑能更快地提升产能。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苹果数十年的硬件经验来规避新手会犯的错误。
即将问世的 AI 设备是什么?
那么,OpenAI 究竟在打造什么样的 AI 设备?
报道指向了几款实验性设计,它们的核心都是人工智能,而非传统的智能手机功能。泄露的细节包括:
口袋 AI 助手:一款由 ChatGPT 级别的人工智能驱动的、小巧的声控设备。你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能放进口袋的 ChatGPT,它能感知你的处境,随时准备回答问题、设置提醒或控制智能家居。 无屏智能音箱:一款专注于 AI 对话、没有屏幕的音箱类设备。它类似亚马逊 Echo 或谷歌 Home,但从底层就是为 OpenAI 的模型量身打造的。 可穿戴设备与小工具:正在考虑中的想法,包括 AI 驱动的智能眼镜、具备 AI 功能的便携式录音机,甚至一款可穿戴 AI 别针。

这些概念仍处于原型阶段,OpenAI 正在评估哪款产品最具有市场潜力。
但它们背后贯穿着一个清晰的主题:这些设备是 AI 原生硬件,而非简单的智能手机应用。AI 体验从设计之初就融入其中,而不是一个事后才附加的功能。
时间线与挑战
OpenAI 设定了一个极具野心的时间表:目标是在 2026 年底或 2027 年初,发布其首款消费级 AI 设备。
对于硬件开发而言,一到两年的时间非常紧张。前方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实现可靠的规模化量产、如何控制成本,以及如何确保设备能提供真正卓越的用户体验。
战略层面的障碍同样存在。OpenAI 的举动,使其与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直接同台竞技,而后者早已开始将 AI 功能融入自家手机。
这可能会引发紧张的局面——例如,苹果绝不会乐于看到自己的前员工和供应商去帮助一个新崛起的竞争对手。
然而,如果 OpenAI 能做成这件事,它将可能彻底重塑我们与 AI 互动的方式。
人们或许不再需要掏出手机,而是直接与一个永远在线的 AI 设备对话。想象一下,向身边的这个小玩意儿求助,而不是先解锁手机。这将开启全新的技术交互范式。
反过来看,一旦这场豪赌因延期、高成本或产品体验不佳而失败,就可能会给整个专用 AI 设备的赛道泼上一盆冷水。
从 AI 软件到硬件是巨大的跨越,即便有苹果的经验加持,这依然是一场高风险的押注。
总而言之,OpenAI 正在硬件领域全力以赴:招募苹果老将,联手苹果供应商,并设计 AI 优先的全新设备。
未来几年,将最终决定这一大胆战略是走向成功,还是回归原点。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