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预告|塑造最强大脑:BCI&AI脑机接口创新技术碧海论坛

脑机接口社区 2025-09-25 09:25
会议预告|塑造最强大脑:BCI&AI脑机接口创新技术碧海论坛图1
会议预告|塑造最强大脑:BCI&AI脑机接口创新技术碧海论坛图2

 

9月28日(本周日)上午,由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中国)与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BCI&AI脑机接口创新技术碧海论坛”,将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作为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会议(CNS 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将超越传统议题,深度聚焦脑机接口(BCI)与人工智能(AI)的前瞻性融合与颠覆性创新。

 

会议将着重探讨三个核心议题:

  • 面向未来:BCI如何赋能健康人群,塑造“最强大脑”,探索大众应用的无限可能。

  • 技术突破:聚焦超声波、纳米机器人等突破性前沿技术在BCI领域的应用。

  • 深度融合:BCI与AI的深度协同,共同探索类脑计算和脉冲神经网络等前沿科技。

 

时间:

2025年9月28日(周日)09:30-12:00

 

地点:

西安国际会展中心201室

西安市灞桥区会展一路1399号

 

线上预约直播:

 

会议预告|塑造最强大脑:BCI&AI脑机接口创新技术碧海论坛图3

扫码观看

 

 

 

会议安排

 

会议预告|塑造最强大脑:BCI&AI脑机接口创新技术碧海论坛图4

致辞/演讲嘉宾:陶虎

 

讲题:脑机接口-让大脑连接未来

陶虎,脑虎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脑机接口与交互分会创始主委、中国科协脑机接口产业技术路线图负责人。

 

会议预告|塑造最强大脑:BCI&AI脑机接口创新技术碧海论坛图5

演讲嘉宾:李国齐

 

讲题:类脑大模型及其在脑机接口的前景

李国齐,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脑认知与类脑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通用类脑智能大模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Nature、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等期刊和AI顶会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论文被引用1.8万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30余项;担任IEEE TNNLS,IEEE TCDS和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曾获得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ECCV最佳论文奖提名,中国算力大会最佳论文奖,曾入选北京市杰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DeepTech中国智能计算科技创新人物,中国算力青年先锋人物。

 

会议预告|塑造最强大脑:BCI&AI脑机接口创新技术碧海论坛图6

演讲嘉宾:贺强

 

讲题:纳米机器人与BCI:探索人脑与机器的微观连接

贺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于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他提出了胶体马达、超分子胶体马达和游动纳米机器人的概念。是首位利用可控化学组装技术构建集自推进和智能药物递送于一体的超分子胶体马达的学者。基于此,他开发了多种可注射的游动纳米机器人,并将其应用于重大疾病的精准治疗。已发表200多篇同行评议论文,并拥有24项专利。目前,他担任中国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专业委员会成员,以及Small,ChemNanoMat和Colloid and Surface A的编委。

 

会议预告|塑造最强大脑:BCI&AI脑机接口创新技术碧海论坛图7

演讲嘉宾:Jan Kubanek

 

讲题:聚焦超声神经调控和脑机接口

Jan Kubanek,生物医学工程师和神经工程师,华盛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博士,他曾在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深造,目前是犹他大学的助理教授。他的实验室开发了一种能够对人类大脑深部回路进行精确、可控调节的设备。已发表的研究表明,该设备可调节慢性疼痛、抑郁症和特发性震颤的症状。该方法目前正用于关键的临床试验。

 

会议预告|塑造最强大脑:BCI&AI脑机接口创新技术碧海论坛图8

演讲嘉宾:张越一

 

讲题:类脑计算驱动的脑机接口

张越一,集智进化(MiroMind)AI研究员。2010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同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开展深度图像,结构光,三维重建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并于2015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毕业后,赴海外微软公司总部任OFFICE组工程师,参与了多个核心模块的研发。2018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在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任主任助理、特任副研究员,从事大模型,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期刊会议论文100余篇(包括CCF-A类会议文章或IEEE汇刊文章50余篇),申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参与科技部科技创新 2030项目。现任中国图形图像学会多媒体专委会副秘书长,参与组织过中国多媒体大会(ChinaMM)等活动。所指导的学生中多人次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目前的研究方向为:脑启发多模态大模型与智能体。

 

会议海报

会议预告|塑造最强大脑:BCI&AI脑机接口创新技术碧海论坛图9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报名。

 

线下报名:

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会议。

 

单位: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中国)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

 

报名须知:

  1. 本研讨会为CNS 2025分论坛,参会者需持有CNS 2025入场资格。本次活动仅面向CNS 2025参会者开放报名;

  2. 本次活动不收取注册费、报名费等其他费用;

  3. 本次研讨会将全程使用英语。

 

关于中国神经科学学会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成立于1995年,现有个人会员3万余人,会员单位20个。其中,个人会员中,两院院士43位,临床领域会员占比36.3%。学会下设8个工作委员会,27个专业分会,涵盖神经科学的基础与临床以及类脑人工智能专业。每年组织学术会议、技术培训60余场,科普活动、公益义诊40余次。近几年承接科创中国项目3个,开展产学研融特色活动20余场。面向全社会普及神经科学知识;对国家有关科技政策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积极提出建议,发挥咨询作用;搭建产学研桥梁,做好科学家与企业、政府的衔接沟通,促进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

关于天桥脑科学研究院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是由陈天桥、雒芊芊夫妇出资10亿美元创建的世界最大私人脑科学研究机构之一,围绕全球化、跨学科和青年科学家三大重点,支持脑科学研究,造福人类。

研究院在华山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别设立了应用神经技术前沿实验室、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前沿实验室;与加州理工学院合作成立了加州理工天桥神经科学研究院。

研究院还建成了支持脑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生态系统,项目遍布欧美、亚洲和大洋洲,包括学术会议和交流、夏校培训、AI驱动科学大奖、科研型临床医生奖励计划、特殊病例社区、科学媒体「追问」、科普视频媒体「大圆镜」等。

仅用于学术分享,若侵权请留言,即时删侵!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接口 脑机
more
填补空白!我国第一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标准正式发布
多感官脑机接口:跨脑网络的桥梁,助力慢性卒中运动恢复
2026年1月1日实施!我国第一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标准正式发布
西南首家!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在医院正式挂牌
百家争鸣|脑机接口(BCI)之问(一)
高校专利转化:清华、南开脑机接口技术背后的资本暗战
突破 | 我国科学家发明脑机接口“动态”功能电极
脑机接口产业联盟 2025年全会在上海成功召开
“意念”操控成真!探访我国首个脑机接口病房
跨国企业并购潮:脑机接口领域的资本“吞金兽”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