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吉利星座一期完美收官,国产商业航天迎来重大里程碑!

21ic电子网 2025-09-25 16:30

2025年9月24日15时56分,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迎来中国商业航天的又一个里程碑突破——

 

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以“一箭12星”方式将吉利星座第六轨卫星送入太空,12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所有卫星状态正常,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捷报!吉利星座一期完美收官,国产商业航天迎来重大里程碑!图1

 

这不仅标志着吉利星座圆满完成一期组网部署,更是中国商业航天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能力领先”的历史性事件。

 

 

 星座建设:快节奏背后,是“稳”与“准”的底气

 

自吉利星座启动以来,其推进节奏始终让人眼前一亮,“快”只是表象,“稳” 与“准”才是核心。

 

回看其建设历程,每一步都踩在“产业成熟度”的节点上:

 

吉利星座首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9星”方式发射入轨,完成首个轨道面部署,彼时国内商业航天还处在“试验性探索”阶段,而这次发射相当于为行业蹚出了“量产化组网”的路子。

 

2024年,吉利星座第二轨及第三轨卫星分别以“一箭11星”“一箭10星”的方式发射升空,说明卫星与火箭的适配、多星分离技术已完全成熟。

 

到2025年实现2个月海上三连发,更是将“稳”与“准”做到了极致——要知道海上发射受海况、气象影响远大于陆地。三连发零失误,不仅证明捷龙三号运载火箭的可靠性,更体现时空道宇在供应链调度、应急保障上的硬实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含此前发射的试验星在内,时空道宇在轨卫星达64颗,卫星及网络可靠性均达100%。实现这一突破的背后,是无数次的技术迭代与测试。

 

 

 技术特色:不做“炫技式创新”,只解“行业真痛点”

 

商业航天发展至今,始终存在着技术痛点。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洪伟曾公开表示,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在技术层面受多方面制约,尤其是目前存在着性能不足、成本高和信号衰减等瓶颈。

 

吉利星座具备全球覆盖能力、高可靠的通信能力与抗干扰技术。据悉,吉利星座已实现除南北极外,全球地表任一地点实时通信覆盖,且在南北纬60°区域能实现1-2重实时覆盖。

 

捷报!吉利星座一期完美收官,国产商业航天迎来重大里程碑!图2

 

每天3.4亿次通信能力,可支撑全球2000万用户。单条1900Byte的传输能力,可满足文字消息、语音消息、图片等业务传输类型。这意味着在沙漠、远海等信号覆盖盲区,也能维持稳定通信。

 

其星座载荷及终端搭载全栈自研的自适应抗干扰算法,具备50dB超强抗干扰能力。即使在电磁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仍可稳定接收卫星信号,保障通信的连续性。

 

例如,在远洋渔业领域,传统卫星通信常受干扰断联。现在有了抗干扰技术,不仅能实时传渔情,还能保障船员与家人的联系。

 

捷报!吉利星座一期完美收官,国产商业航天迎来重大里程碑!图3

 

而在应急救援领域,卫星通信就是“生命通道”。此等抗干扰能力,可最大程度确保救援指令不中断。

 

在卫星量产与成本控制方面,时空道宇深度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车制造能力,在浙江台州建成卫星超级工厂,具备日产1-2颗卫星、年产卫星500颗的强大产能,比肩接近欧洲OneWeb每周8颗的水平。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生产模式和工艺进行优化创新,卫星生产成本下降了约45%。

 

这种高效且低成本的量产能力,助力星座建设不受制于卫星产能难题的同时,亦有助于卫星通信资费的下调,多方面实现技术创新的真正价值。

 

 

 全球服务:不止“走出去”,更要“扎下根”

 

卫星物联网一直面临着初始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终端模组贵的发展限制。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垂直整合是现阶段发展的必由之路。唯有打通网络运营、终端研发、云平台服务的全链条,才能构建卫星物联网的商业闭环。

 

依托于长期规模化的研发能力与投入,时空道宇已实现了从星座系统设计验证、载荷平台自研、卫星量产、星群测运控自主管理、应用通信芯片至多型模组终端的全链条自主研发与量产。

 

同时,时空道宇与中国联通、中联重科、吉利汽车、曹操出行等国内头部企业合作,成功完成“卫星+智能网联”“卫星+海洋渔业”“卫星+工程机械”“卫星+交通物流”等场景的商业验证测试,测试成功率均接近100%,有效促进卫星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低空智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

 

捷报!吉利星座一期完美收官,国产商业航天迎来重大里程碑!图4

 

而在国际市场上,时空道宇重点布局中东、非洲、东南亚、中亚和拉美等广泛地区。2024年,在阿曼的商用部署测试交出了99.15%通信成功率、99.97%网络可用性的成绩单。

 

目前,时空道宇已与20多个国家的电信运营商合作,应用方向涵盖海洋渔业、智慧交通、能源管理、应急通信等多个领域。

 

至此,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已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正做到了“赋能产业”。这也不是简单地“走出去”,而是“扎下根”,用本地化的服务解决当地的痛点。

 

 

 吉利星座的意义,不止于一个星座

 

看着吉利星座一期收官,小枣君最大的感受是:中国商业航天终于摆脱了“跟在别人后面跑”的阶段,开始有了自己的玩法。以前我们总羡慕国外的商业星座组网快、技术强,但现在时空道宇用“全栈自研+量产降本+产业融合”的模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商业航天路。

 

未来,吉利星座将能服务更多场景。无论是低空出行、能源管理、农林畜牧,还是普通人的户外探险,都能用上卫星通信。但更重要的是,时空道宇的模式会给行业带来启发:商业航天要靠技术创新解决真问题,靠成本控制打开市场,靠产业融合实现可持续成长。

 

吉利星座一期收官不是终点,而是中国商业航天“从并跑到领跑” 的起点。当 “天上的星座”真正走进地面的生产生活,当卫星通信成为普通人也能用得起的服务,中国商业航天才算真正实现了“赋能社会、造福民生”的目标——而吉利星座,正在这条路上稳稳地走下去。

END

 
捷报!吉利星座一期完美收官,国产商业航天迎来重大里程碑!图5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航天
more
2025年中国航天行业市场深度分析:政策、产业链、发射次数及重点企业
AI时代的淘汰赛,航空航天企业如何破解“经验主义”陷阱?
AI时代的航空航天企业新机遇主题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捷报!吉利星座一期完美收官,国产商业航天迎来重大里程碑!
航天级“交通大脑”在渝发布 助力打造低空经济“试验田”
SpaceX计划于进行星舰第十次试飞| 区势·航天
2025高交会低空经济展与商业航天展11月深圳召开
2025年中国航天测运控系统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市场需求预测、进入壁垒及投资风险
最新日程安排公布 第五届航空航天增材制造大会(AAMC2025)10月23、24日上海隆重召开
2025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甲子光年智库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