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4 日合见工软超 5 亿元 A + 轮融资的消息,在行业炸出了不少水花。国新基金所属国风投新智基金、国风投(北京)智造转型升级基金领投的这笔钱,连同此前累计的 38 亿融资,让这家成立仅 5 年的企业融资总额突破 43 亿。但真正让新思科技、Cadence(楷登电子)、西门子 EDA 等国际巨头警惕的,不是融资金额,而是合见工软捅破了国产数字 EDA 的 "全流程" 窗户纸 —— 成为国内唯一能覆盖数字验证全流程、DFT 全流程,还能提供先进工艺 IP 的企业,而背后站着的是国家大基金、腾讯、上汽、广汽等组成的 "豪华资本天团"。
三巨头垄断的 "霸权时代":80% 市场被攥在手里,国产化率仅 11.5%
EDA 行业从来都是 "三人转" 舞台。新思科技、Cadence、西门子 EDA 这三家美系巨头,攥着全球 74% 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更是拿走了超 80% 的营收。其中新思科技以 32% 的份额稳居第一,仅数字验证工具 VCS 一款产品,就垄断了全球高端芯片设计 70% 的市场;Cadence 则凭借 Innovus 布局布线工具,绑定了全球 60% 以上的先进制程芯片项目;西门子 EDA 靠着收购 Mentor Graphics 得来的 Calibre 物理验证工具,在制造端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中芯国际曾坦言 "离开 Calibre,28nm 以下工艺流片无从谈起"。
这种垄断带来的不仅是高价,更是产业链的 "命脉被掐"。某 AI 芯片创业公司负责人曾吐槽:"用 Cadence 的 Virtuoso 仿真工具,每次调试都要等美国工程师远程授权,遇到技术问题响应至少 72 小时;2024 年禁售期间,新思直接冻结了我们的 5nm 工艺工具权限,流片计划硬生生推迟半年。" 更狠的是西门子 EDA,其 Tessent DFT 工具对国内先进工艺的支持始终滞后 6-12 个月,等于直接卡住了国产高端芯片的验证进度。
更隐蔽的壁垒在生态。国际三巨头深耕数十年,早已和台积电、三星的先进工艺深度绑定 —— 新思的 Design Compiler 能直接调用台积电 3nm 工艺库,Cadence 的 Allegro 与三星 EUV 设备无缝适配,西门子 EDA 的 Synopsys PrimeTime 签核工具更是台积电的 "指定选项"。而国产工具曾长期困在 "点工具" 陷阱:华大九天强在模拟电路,概伦电子擅长器件建模,但没有一家能拿出覆盖数字芯片设计全流程的解决方案,更别提与先进工艺的生态协同。数据最能说明差距:2024 年全球 EDA 市场规模达 102 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近 20%,但国产化率仅 11.5%。在数字芯片设计的核心环节,比如系统级验证、高速 IP 互联,几乎是国际三巨头的 "自留地"。
融资 43 亿:国家队领衔,腾讯、上汽、广汽组团入局
合见工软的崛起,从一开始就带着 "举全国之力" 的底色。这家 2020 年成立的企业,四年内完成多轮融资,每一轮都堪称国产 EDA 领域的 "资本盛宴",知名投资方按轮次清晰可见:

2021 年发起轮超 17 亿元融资,堪称 "国家队奠基之战"。国家级产业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国家大基金二期)带头入局,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紧随其后,再加上红杉中国、深创投等顶级风投,以及闻泰科技、韦尔股份、卓胜微电子等半导体产业龙头的关联基金,直接为合见工软的全流程工具研发 "铺好了第一块砖"。这轮融资的核心目标很明确:突破数字 EDA 全流程工具的技术瓶颈,打破新思、Cadence 在前端设计的垄断。
2022 年 6 月 Pre-A 轮超 11 亿元融资,产业资本开始深度绑定。上汽集团旗下尚颀资本、广汽资本强势入场,IDG 资本、国科投资等知名机构跟进,老股东武岳峰科创、木澜投资继续加注。车企资本的入局绝非偶然 —— 当时车规芯片国产化需求暴涨,但国际 EDA 巨头对车规级验证工具的授权管控极严,上汽、广汽的投资,本质是 "提前锁定国产工具供应渠道"。某车企芯片部门负责人透露:"这轮投资后,我们立刻与合见工软共建车规芯片验证实验室,现在已能用其工具完成 MCU 芯片的全流程验证。"
2025 年 1 月 A 轮近 10 亿元融资,互联网巨头与地方国资形成合力。浦东创投集团旗下浦东引领区基金牵头,腾讯通过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入股,持股比例达 3.3064%。腾讯的加入意义特殊,其云计算能力与合见工软的 EDA 工具形成协同,共同开发 "云端 EDA 验证平台",解决了中小企业 "买不起大型验证硬件" 的痛点。而浦东创投的入局,则为合见工软对接张江科学城的芯片产业链资源铺平了道路,中芯国际的工艺数据支持就始于这一阶段。
2025 年 9 月 A + 轮超 5 亿元融资,国新基金领投收官。国风投新智基金、国风投(北京)智造转型升级基金的加持,让合见工软的 "国资背景" 再添重磅砝码。至此,合见工软的投资方名单已集齐 "国家基金 + 地方国资 + 互联网巨头 + 汽车产业资本 + 顶级风投" 的全阵容,43 亿资金背后,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对 EDA 自主化的集体押注。
合见工软的 "破局三板斧":能否硬刚新思、Cadence,西门子
合见工软的崛起,恰恰踩中了国产 EDA 的 "痛点靶心"。这家成立仅 5 年的企业,用四年时间推出近 40 款产品,硬生生在三巨头的城墙下撕开了口子,每一步都精准对标国际巨头的软肋。
第一板斧:补全 "全流程" 短板,终结 "工具拼凑" 噩梦。数字芯片设计有上千个环节,以前国内企业得用 "华大九天的仿真 + 行芯科技的签核 + 西门子 EDA 的 DFT 工具",光数据接口适配就要耗 3 个月,还经常出现 "数据打架" 的问题。合见工软直接拿出 "一站式方案":其 UniVista 系列覆盖从虚拟架构建模到全芯片原型验证的全流程,搭配自主研发的 32G SerDes IP,能让芯片设计周期缩短 40%。中兴微电子用这套工具开发 5G 芯片,流片一次成功率从 60% 提升至 92%,验证成本降低 58%—— 要知道,这曾是新思科技 Design Compiler+VCS 组合的核心优势领域。
更关键的是突破 "先进工艺卡脖子"。合见的 UVHS-2 硬件验证系统搭载全球最大 FPGA 芯片,逻辑门容量超 150 亿门,支持 192 颗芯片级联,能满足 AI 大芯片的超大规模验证需求。对比之下,西门子 EDA 的 Veloce Strato 系统最大级联仅 128 颗,且对国内先进工艺的支持滞后 6-12 个月。目前 UVHS-2 已在燧原科技、达摩院的智算芯片项目中落地,协助完成全芯片级验证并成功流片,而此前这类项目只能依赖新思科技的 Zebu 硬件仿真器。
第二板斧:用 "免费试用 + 低价策略" 撕开市场,倒逼巨头松动。2025 年 6 月,面对国际工具的变相涨价(新思 VCS 年授权费上涨 18%,Cadence Virtuoso 上涨 22%),合见工软直接打响反击战 —— 开放数字验证、DFT 全流程等核心工具免费试用。这招精准击中中小企业痛点:某车规芯片公司试用后发现,合见的 UVS + 仿真器编译速度比新思 VCS 快 20%,波形处理效率提升 3 倍,而年授权费仅为国际工具的 1/3。短短三个月,申请试用的企业超 200 家,其中不乏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等头部玩家。这种冲击直接迫使西门子 EDA 推出 "成熟制程工具套餐优惠",将 28nm 工艺的 DFT 工具授权费下调 25%,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让步。
第三板斧:"EDA+IP" 双轮驱动,构建生态护城河。国际巨头早已证明,单纯卖工具难敌 "工具 + IP" 的生态优势 —— 新思科技的 IP 业务营收占比超 30%,靠高速接口 IP 绑定了全球 90% 的高端芯片设计公司。合见工软是国内唯一走这条路线的企业:其超以太网 UEC MAC IP 已部署在多家数据中心芯片中,32G SerDes IP 支持 PCIe5、USB4 等多协议,能直接对接中芯国际 14nm 和三星 7nm 工艺。这种能力让它跳出了与国内同行的同质化竞争 —— 华大九天强在模拟电路,概伦电子聚焦制造端,唯有合见能提供 "设计工具 + 底层 IP" 的完整解决方案,这正是 Cadence 多年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结语:43 亿背后,是国产 EDA 与国际巨头的持久战
合见工软的 43 亿融资,不是国产 EDA 的终点,而是它的 "成人礼"。过去我们总在说 "替代",但合见工软的突破证明:国产 EDA 早已跳出 "模仿跟随" 的阶段 —— 其 UVHS-2 硬件系统的级联规模、UVS + 仿真器的运行效率,部分指标已比肩甚至超越新思、西门子的同类产品。

而背后的资本天团更是深意十足:国家大基金二期的持续加注,定调了 EDA 的 "国家战略" 地位;腾讯的入局,打通了 "云端工具" 的落地路径;上汽、广汽的参与,解决了国产工具的 "场景验证" 难题。这种 "资本 + 技术 + 场景" 的协同,正是新思、Cadence 等国际巨头最忌惮的 —— 它们可以垄断技术,但垄断不了一个国家的产业意志。
当合见工软的工具在中兴、燧原的芯片上成功流片,当资本愿意为 "全流程" 生态砸下 43 亿,当年轻的 EDA 工程师愿意留在国内创业 —— 这场与新思、Cadence、西门子 EDA 的持久战,我们终于看到了赢的希望。毕竟,半导体产业的竞争从来不是朝夕之功,而国产 EDA 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最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