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丨全景VS天空,影石和大疆为何同时进入对方“腹地”?

AI芯天下 2025-09-26 20:30
分析丨全景VS天空,影石和大疆为何同时进入对方“腹地”?图1

·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等行业

欢迎各位客官关注、转发

 

 

 

分析丨全景VS天空,影石和大疆为何同时进入对方“腹地”?图2

 

 
前言
2025年盛夏的深圳,一场横跨[地面][天空]的商战悄然打响。
 
大疆影石创新这两家总部相距不足10公里的深圳科技企业,一个是[天空的统治者],一个是[全景的定义者],为何突然放下各自的[王位],闯入对方深耕多年的核心腹地?
 
这场看似偶然的[双向跨界],实则是消费电子行业进入[无界竞争]时代的必然,更是两家巨头在增长天花板下,用技术、生态与野心书写的新叙事。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分析丨全景VS天空,影石和大疆为何同时进入对方“腹地”?图3
 

困局:再无增量的[王者焦虑]

 

在跨界之前,大疆与影石早已在各自领域筑起难以撼动的壁垒但也正是这种[绝对领先],让它们最先触碰到了市场的天花板。


对影石而言,全景相机是起家之本,也是增长之困。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仅50.3亿元,即便到2027年,这一数字也仅能增长至7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不足12%。


而影石在该领域的市占率早已突破垄断线2023年达67.2%,2024年更是飙升至81.7%,全球每卖出5台全景相机,就有4台来自影石。


市场份额的绝对领先,换来的却是增长的[窒息感]


2025年半年报显示,影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5.2亿元,同比微增0.25%;


扣非净利润4.92亿元,增幅仅0.06%,增收不增利的疲态尽显。


更关键的是,其核心业务全景相机的收入已达47.89亿元,距离全球市场60亿元左右的天花板仅一步之遥。


[我们今天最大的不幸是赛道上有个大疆,最大的幸运也是赛道上有个大疆。]影石创始人刘靖康的这句话,道尽了[小赛道王者]的无奈。


要支撑千亿市值,要避免陷入原地踏步的困境,影石必须找到一个[更大的池塘],而无人机市场,正是那个池塘。


据全球商业信息咨询公司IMARC测算,2024年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约52亿美元,2033年将增至13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32%,是全景相机市场的数十倍。


更重要的是,无人机用户与影石的核心用户高度重合都是热爱户外、追求创意的内容创作者,从[地面全景][空中全景],用户需求的延伸天然存在。

 

分析丨全景VS天空,影石和大疆为何同时进入对方“腹地”?图4
 

如果说影石的困境是[赛道太小],大疆的焦虑则是[赛道太熟]


作为消费级无人机的[定义者],大疆在全球市场的市占率常年稳定在70%以上,北美、欧洲等核心市场更是超过85%。


2024年,大疆营收突破800亿元,净利润达120.56亿元,是影石的8倍多。但庞大的体量背后,增长的动能正在减弱。


一方面,市场增速放缓。有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增速将降至8%,对于已占据七成份额的大疆而言,[从对手手里抢蛋糕]的难度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产品创新陷入[挤牙膏]争议2024年5月推出的Mavic 4 Pro,主摄焦段仍停留在28mm,用户抱怨[广角视野不足];


2025年2月发布的Osmo Mobile 7P手机稳定器,与前代相比升级点寥寥。


更棘手的是,无人机的飞控、图传、避障核心技术经过十余年迭代,已接近物理极限要实现颠覆性突破,需要投入的研发成本呈指数级增长。


大疆创始人汪滔早在2016年就预言:[无人机收入达到200亿元可能就到顶了],如今虽已远超这一数字,但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需求愈发迫切。


全景相机,成了大疆的重要选择。这个赛道虽小,但与无人机的[影像基因]高度契合


全景相机需要的影像处理算法、防抖技术、传感器调校,正是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积累多年的核心能力


更重要的是,全景相机能与大疆现有的无人机、运动相机、手持云台形成[影像生态闭环],覆盖从空中到地面、从固定视角到全向视角的全场景创作需求。

 
分析丨全景VS天空,影石和大疆为何同时进入对方“腹地”?图5
底气:技术复用的[跨界密码]

 

大疆与影石之所以敢闯入对方腹地,核心在于技术复用


将原有领域的核心能力,迁移到新赛道,实现降维打击或差异化突围。


对大疆而言,做全景相机从来不是从零开始,而是技术平移。


其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的核心竞争力,几乎全来自无人机领域的积累


传感器与影像算法:Osmo 360搭载双1/1.1英寸方形CMOS,这一传感器尺寸远超影石旗舰X5的1/1.28英寸矩形CMOS。


更大的传感器面积意味着更强的感光能力,而背后的图像处理算法,正是大疆在Mavic、Avata等无人机上打磨多年的ISP技术,能有效降低暗光噪点、优化色彩还原


防抖与云台技术:全景相机的核心痛点是画面拼接稳定性,而大疆早在2012年就推出全球首款三轴直驱云台禅思Z15,如今已将三轴增稳技术小型化、低成本化


Osmo 360虽未搭载物理云台,但其电子增稳算法源自无人机云台的反向修正逻辑,能实时抵消手持抖动


生态协同能力:Osmo 360的电池与大疆运动相机Osmo Action系列通用,快拆系统也兼容Action的配件。


这种生态复用不仅降低了用户的换机成本,也让大疆能快速调动既有的渠道、供应链资源,实现规模化降本。


更关键的是,大疆的技术迁移不止于硬件。其在无人机领域积累的飞行大数据,能反哺全景相机的AI功能


如果说大疆是技术堆料,影石则选择了体验创新避开大疆在飞控、图传上的绝对优势,用全景技术打造[非典型无人机]

 

分析丨全景VS天空,影石和大疆为何同时进入对方“腹地”?图6
 

影石首款全景无人机影翎A1的核心逻辑,是[先拍摄,后取景]。


全景拍摄解放创作:传统无人机需要用户在飞行中精准控制镜头角度,一旦错过画面就需重新飞行;


而影翎A1搭载双鱼眼镜头,能实时拍摄360°全景画面,用户只需专注飞行,后期再通过Insta360 Studio剪辑软件自由选取视角,甚至实现横竖屏无损切换多视角同步导出,极大降低了航拍的操作门槛


轻量化与合规性:影翎A1的重量被控制在249g,恰好低于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对[微型无人机]的监管阈值。


这一设计不仅提升了便携性,更让产品能快速进入海外市场而海外市场贡献了影石76%的营收


软件生态复用:影石多年积累的AI剪辑工具FlashCut多模态大模型自动剪辑,被直接移植到无人机系统中。


用户拍摄完成后,AI能自动识别画面中的人物、风景,生成电影感运镜子弹时间等特效,甚至支持输入文字生成剪辑脚本。


这种[硬件+软件+社区]的闭环,正是影石在全景相机领域成功的关键。


影石的聪明之处在于,它不与大疆[拼飞控精度],而是[拼创作体验]

 
分析丨全景VS天空,影石和大疆为何同时进入对方“腹地”?图7
 
对决:两种基因的战略博弈

 

大疆的战略逻辑,从来不是追逐热点,而是等待成熟。


Phantom定义消费级无人机,到Mavic开创折叠形态,再到Avata切入FPV赛道,大疆每一次出手,都等到技术、供应链、用户需求[三成熟]才落子。


这次做全景相机、全景无人机,同样延续了这一风格


研发周期长:据可靠消息,大疆全景无人机项目早在2022年就已启动,历经3年打磨才进入测试阶段,比影石的全景无人机项目早了近2年


技术闭环严:大疆的飞控系统包含超千万行代码,背后是累计超10亿小时的全球飞行数据;


O4图传系统能实现20公里外高清低延迟传输,天线从[一发两收]升级为[两发四收]。


这些技术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深度融入大疆生态的体系创新


产品定位准:大疆全景无人机的谍照显示,其延续了Avata的全包围桨叶保护设计,配备前视双目避障,影像上搭载1英寸CMOS、支持8K拍摄与D-Log M专业色彩。


这种设计的核心是[先做可靠的无人机,再做全景相机],与影石[先做全景体验,再补飞行能力]形成鲜明对比。


与大疆的体系化不同,影石的基因是极客式创新。


创始人刘靖康创业初期用隐形自拍杆子弹时间等功能让影石从三星、理光手中抢下全景相机市场。


这种找痛点、做差异的思路,贯穿了影石的跨界之路


产品迭代快:影石年均推出3-5款核心产品,2023-2024年分别更新3款、5款,远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其运动相机Ace系列从2023年11月推出,到2024年营收占比就达10.4%,展现出极强的市场反应能力


用户心智准:影石深知自己在无人机领域是[后来者],因此不直接对标大疆的[专业用户],而是瞄准[泛创作者]。


比如旅行博主、家庭用户,用[低门槛、高趣味]的全景体验吸引他们,避免与大疆正面冲突。

 

分析丨全景VS天空,影石和大疆为何同时进入对方“腹地”?图8
尾:

 

大疆需要补全软件生态的短板,让全景相机的剪辑体验更贴近普通用户;影石需要突破飞控技术的瓶颈,让无人机的稳定性赶上大疆。


对用户而言,这场竞争带来的是更优的产品大疆的全景相机让专业画质更亲民,影石的全景无人机让航拍更简单


对行业而言,两者的技术互鉴推动了全景+无人机新品类的诞生,扩大了智能影像市场的规模


据测算,全景无人机有望在未来5年形成百亿级市场,成为消费电子的新增长点


对深圳而言,这场[本土德比]证明了其产业生态的韧性,未来可能诞生更多大疆级影石级的全球企业。


部分资料参考:青澄财经:《大疆、影石、追觅互相“偷家”,千亿无人机市场上演“三国杀”》,正解局:《两家深圳企业,打响一场“世界级商战”》,腾讯财经:《影石迫切想成为下一个大疆》,窄播:《大疆与影石,一场「同类」之间的第二曲线博弈》,松果财经:《影石和大疆的双王之战,都想打对方的“七寸”》,产业科技:《创始人庆功“撒钱”,影石、大疆互攻“腹地”》,划重点KeyPoints:《大疆降到地面,影石飞向天空》

 

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回复,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

 
 
END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大疆
more
运动相机进入生态战:大疆Osmo Nano何以“轻”撬“重”担
分析丨全景VS天空,影石和大疆为何同时进入对方“腹地”?
1998块值吗?大疆Osmo Nano优缺点大揭秘 | 视频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