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等行业
欢迎各位客官关注、转发


光波导屏幕,智能眼镜的“新视界”
在智能眼镜发展的进程中,显示技术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早期的智能眼镜采用棱镜或Birdbath方案,这些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图像的显示,但存在诸多缺陷。
棱镜方案使得眼镜整体体积庞大、重量较重,长时间佩戴会给用户带来明显的不适感,难以满足日常长时间使用的需求。
光波导屏幕的出现,为智能眼镜的显示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其工作原理基于光的全反射原理,通过在极薄的透明材料中引导光线传播,将微显示屏上的图像传输到人眼。
首先,它极为轻薄,厚度可以控制在几毫米以内,大大减轻了智能眼镜的整体重量;其次,光波导屏幕拥有大视角的特点,能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范围,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更加沉浸式的体验,无论是观看视频、浏览信息还是进行导航,都能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此外,它还具备高亮度的优势,即使在户外强光环境下,也能清晰地显示图像,色彩鲜艳、对比度高,有效解决了传统显示技术在强光下显示不清的问题。
同时,光波导屏幕的高透光率使得现实场景与虚拟图像能够自然融合,为增强现实(AR)应用提供了更优质的显示效果,让用户在真实世界中能够更自然地与虚拟信息进行交互 。

目前,光波导屏幕主要有几何光波导和衍射光波导两条技术路线。几何光波导主要通过棱镜、反射镜等几何光学元件,利用全反射原理在镜片内传播光线,最终将图像导出至人眼。
这种技术路线的优点是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度和对比度表现出色,能够提供较为清晰、逼真的图像显示效果。
然而,几何光波导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量产难度较大,镜片厚度相对较厚,在实现轻薄化方面面临一定挑战。目前,以色列的Lumus 公司是几何光波导技术的代表厂商,其技术在一些高端AR设备中得到应用 。
衍射光波导则是通过在镜片表面设计纳米级光栅(衍射光学元件),利用光的衍射效应将光线耦合进波导,并在镜片内进行全反射传播,最终导向人眼。
衍射光波导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超薄镜片,重量更轻,更有利于智能眼镜的小型化和轻薄化设计。
不过,衍射光波导也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光线利用率相对较低,设计门槛较高,部分产品可能会出现“彩虹效应”,即在图像边缘出现彩色条纹,影响视觉效果。
在衍射光波导领域,水晶光电、鲲游光电等是较为知名的代表厂商,它们在技术研发和产品量产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目前,一些消费级智能眼镜产品已经开始采用光波导屏幕技术,如Rokid推出的部分AR眼镜产品,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视觉体验和使用感受。

光波导屏幕与AI技术的融合,为智能眼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性体验,借助光波导屏幕清晰的显示效果,导航信息能够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用户眼前,无需再低头查看手机。
而AI技术的加入,使得导航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它可以根据用户的出行习惯、实时路况等信息,为用户规划最优路线,并实时提醒交通状况。
在跨国交流的场景中,智能翻译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商务洽谈、旅行交流还是学术会议,智能眼镜都能实现实时语音翻译。
物体识别功能也是光波导屏幕与AI技术融合的一大亮点。当用户看到不认识的物体时,只需用智能眼镜对准它,AI 算法就能快速识别物体,并通过光波导屏幕展示相关信息。

国内外智能眼镜企业机遇
数据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将达到1280万台,同比增长26%,其中中国市场将突破275万台,同比增长高达107%,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眼镜消费市场。
目前,智能眼镜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国内外众多科技巨头和创新企业纷纷布局这一领域。
国外的Meta、谷歌等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在智能眼镜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近日,Meta一共发布了三款AI眼镜:Ray-Ban Meta Gen2、Oakley Meta Vanguard,以及Meta Ray-Ban Display。
三款产品共同组成了Meta AI眼镜全家桶,Ray-Ban Meta Gen2是对原有Ray-Ban Meta进行的迭代升级,Oakley Meta Vanguard针对运动人群,Meta Ray-Ban Display则瞄准目前热闹的“AR显示”市场。
整体来看,三款眼镜在像素、防抖,以及电池上都做出了升级。
拍摄效果提升,前代摄像头为1200万像素,拍摄2K视频,当前普遍升级为3K视频;加强了防抖功能,即便是在越野跑、滑雪等特殊环境,Oakley Meta Vanguard也能拍出高清画面;电池性能大幅提高,新一代的Ray-Ban Meta,配合充电盒使用可达30小时的超长续航,Oakley Meta Vanguard能做到9小时,意味着跑完一段马拉松没有问题。

国内企业在智能眼镜领域也不甘落后,华为推出的智能眼镜2钛空圆框光学镜,创新融合传统验光镜片与智能功能,搭载HarmonyOS 4与盘古5.0大模型,敲击镜腿即可唤醒无感交互,自动推送航班、打车等场景信息。
技术端与苏大维格联合研发的全息光波导模组进入实测,15米虚像距离适配L3 +自动驾驶,AI算法可随车速调节导航显示密度。其核心优势在生态闭环,能跨设备调用华为云空间数据,AR界面同步呈现办公与健康数据。

小米发布的首款AI智能眼镜,以低于1300元的定价击穿行业门槛。40克轻量化设计搭配12度外翻转轴适配亚洲人脸,波音787级电致变色镜片可 0.2秒调节遮光档位。
采用高通AR1与恒玄双芯架构,平衡AI算力与8.6小时续航,HyperOS生态加持下,1200万像素摄像头可直连微信通话、抖音直播。小爱同学支持十语种翻译与会议录音,上市首月即拿下千元市场23%份额,助推小米跻身行业前三。

OPPO推出的Air Glass 3以50克重量贴近普通眼镜体验,自研树脂晶圆衍射光波导镜片折射率达1.70,1000尼特亮度解决户外显示痛点。深度集成AndesGPT大模型,轻触镜腿即可实现语音交互与彩色图片浏览,逆声场音频设计兼顾音质与隐私。
依托珠海莫界科技优化供应链成本,同时启动开发者生态,计划2025年底接入超100款第三方应用,强化“手机最佳拍档”定位。

光波导屏幕与AI 技术的融合,无疑为智能眼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折点;
从热度到销量,从用户体验到退货率,从业者们期待的AI眼镜大爆发尚未到来,这注定是一场长跑。
内容来源于:定焦One:AI眼镜的痛,Meta也治不了;扬子晚报:小米发布首款AI智能眼镜 探索消费级智能穿戴新场景;21世纪经济报道:智能眼镜风潮涌现:“百镜大战”中崛起的珠海产业链群;行行查:光波导:AR设备里的光波导,行业前景一片光明!;【XR技术介绍】AR主流光学方案梳理
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回复,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
推荐阅读: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勾搭:
18948782064
请务必注明:
「姓名 + 公司 + 合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