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黑飞”、无线电干扰、空域冲突等低空安防风险如何破解?百余名专家齐聚天津,共商低空经济安全发展大计。9月24日,第三届网络空间安全(天津)论坛“低空安防技术创新”主题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100余位来自国家部委、重点央企、知名高校、行业组织、无人机制造和研发企业的代表出席论坛。论坛聚焦“促进低空经济安全发展,加快低空安防技术创新”的主题,围绕低空安防与网络安全的深度融合,针对当前无人机“黑飞”、无线电干扰、空域冲突等低空安防突出风险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机遇与挑战并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社会描绘了一幅充满机遇与希望的未来图景,但也面临着空域管理、安全保障、基础设施、法规标准、社会接受度等多维度的挑战。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守护好低空经济的天空,需要加快构建新型多元治理模式,推动低空安防技术创新发展,为低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新质生产力引领低空安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低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孙永生提出,低空安全作为新型非传统安全,应当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低空安防,从理念、措施、产业、模式上进行变革,构建内核驱动理论模型。他提出了三个聚焦:聚焦精准识别、低成本广域覆盖,推动治理工具精准化;聚焦风险评估、仿真推演,推动执法方式绿色化;聚焦专业培训、应急处置,推动治理主体规范化。孙永生强调,要积极构建“多元共治—立体保障—低空安防”的治理总图景。构建“四位一体”低空安全体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总工程师沈云湜指出,当前“低慢小”航空器防反难度大、管控困难、管理设备缺乏平台支撑、效能不足等问题突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依托政策法规的支撑,协同推进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建设与相关条例落地。沈云湜提出构建多元数据整合、标准规范制定等“1+5+4”公共安全四位一体低空安全体系,为保障低空安全提供支撑保障。共建网络安全生态“低空安防技术创新”主题论坛是第三届网络空间安全(天津)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论坛于9月23日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幕,由天津市政府主办,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天津市公安局、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承办。本届网络空间安全论坛以 “共建网络安全 共治网络空间” 为主题,围绕“一主五分一会一赛”作整体活动安排。除开幕式和主论坛外,还组织了“AI+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低空安防技术创新、信创产业安全发展、网络安全高级威胁防御5个主题论坛,以及第六届国际反病毒大会和第三届“天网杯”网络安全大赛。在开幕式及主论坛上,近800位来自网络安全领域国际组织、部分国家执法机构、国际研究机构负责人,中央机关、国家部委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院士专家、知名学者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高校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论坛嘉宾一致认为,随着低空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安全已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只有加快构建新型多元治理模式,推动低空安防技术不断创新,才能为这幅充满希望的低空经济图景保驾护航。正如与会专家所强调的,未来将积极构建“多元共治—立体保障—低空安防”的治理总图景,为低空经济的安全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搜集、整理、编辑:李萌,责任编辑:张璐商务推广、资讯发布、人物访谈、产品展示,请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