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低空经济安全体系构建与产业创新发展
9月30日,由中国航空学会正式发布,培风智行(天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起,并联合上海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鸢飞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吉太航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中航雷华柯林斯(无锡)航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苏州空中跳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智慧航空研究院、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等十余家业内领先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共同编写的团体标准《空地协同型自主飞行辅助系统通用要求》(以下简称“该标准”)正式面向全国发布实施。


该标准的制定与发布,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战略部署、加速构建低空安全运行体系的关键举措。随着低空飞行活动日益频繁,运行环境呈现高频次、高密度、高复杂度的特征,对机载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智能化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要求。本标准聚焦于中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性地规定了安装和部署自主飞行辅助系统的通用技术要求,核心涵盖监视处理、自主防撞、空地协同决策辅助和自主间隔管理四大功能模块。其中,“监视处理”与“自主防撞”模块直指当前低空安全运行最核心的“感知与避撞”技术瓶颈,为该领域提供了明确、统一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的一大亮点在于其高度的产业适用性与自主创新性。编写工作组汇聚了产、学、研、用全链条的顶尖力量,确保了标准内容紧贴产业实际需求,旨在打造一款“产业愿意用、市场认可度高”的实用标准。同时,标准在技术路径和性能指标上体现了显著的自主创新能力,部分条款实现了对现有国际技术规范的突破,具备了国际化潜力,为未来中国技术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全球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构建标准体系雏形,赋能产业安全高效发展
《空地协同型自主飞行辅助系统通用要求》的发布,不仅填补了该领域团体标准的空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形成了低空经济关键机载系统标准体系的雏形。它为解决中大型无人机在复杂空域下的安全、高效、自主运行提供了核心技术依据,将直接推动自主飞行辅助系统的研发、测试、认证和应用走向标准化和规模化。
此举将极大提振低空经济产业链各方的信心,为整机研制、系统集成、运营服务以及安全监管等环节提供清晰的技术指引,有效降低产业创新与协作成本,加速先进技术的商业化落地进程,对保障低空飞行安全、提升空域利用效率、促进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健康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中国航空学会将持续携手业界同仁,以本标准为起点,不断完善和拓展低空经济相关标准体系,共同推动我国低空经济迈向安全、智能、融合的新发展阶段。
来源:中国航空学会、培风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