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丨2025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AI芯天下 2025-10-04 20:30




前言
中国商业航天正经历从国家主导向市场化运作的战略转型,其核心特征是按市场规则配置资源要素,并以市场化机制获取商业利润为首要目标。

这一转变的标志性数据是:2023-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年均投资规模突破百亿人民币,其中民营资本占比从2018年的不足15%跃升至2024年的42%。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商业航天以市场化机制配置资源、追求商业利润为核心,区别于传统政府主导的航天活动。全球历经政府主导期(1950s-1980s)、商业化起步期(1980s-1990s)及“新航天”突破期(2000s至今),SpaceX凭借可复用火箭技术(Falcon 9)和Starlink星座引领行业。


中国起步较晚,2014年政策破冰后加速发展,2020年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其“新增长引擎”地位,地方层面京津冀、长三角等产业集群成型,2024年全球259次轨道发射中近70%由民营企业完成,中国以68次发射居全球第二。


行业现状呈现三大特征:一是产业链协同突破,上游材料(高温合金、复合材料)、中游火箭/卫星制造(可复用火箭、卫星小型化)及下游应用(卫星通信、遥感、导航)形成闭环,2024年全球航天经济达4150亿美元,商业航天占比71%;


二是核心技术攻坚,可重复使用火箭(如航天科技长征十二号甲、蓝箭朱雀三号)、低轨巨型星座(中国星网GW星座规划1.29万颗卫星)、激光通信(蓝星光域终端实现100Gbps速率)成突破重点;


三是资本活跃,2015年后国内融资持续增长,2024年投资金额超29亿元,火箭研制、卫星核心零部件为资本焦点。


蓝星光域聚焦激光通信,终端在轨建链成功率100%,建成国内首个千台量级量产基地;格思航天深耕卫星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年产300颗卫星,为“千帆星座”核心供应商;蓝箭航天突破液氧甲烷火箭技术,朱雀三号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中国星网推进GW星座建设,2025年下半年30天内实现6连发,在轨卫星超80颗。


未来趋势指向空天地海一体化(6G愿景)、天基计算(轨道数据中心解决地面算力瓶颈),但面临太空垃圾治理(年增5%)、审批效率低、资本回报周期长及国际竞争等挑战。


以下是2025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研究报告》部分内容

报告丨2025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图1
报告丨2025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图2
报告丨2025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图3
报告丨2025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图4
报告丨2025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图5
报告丨2025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图6
报告丨2025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图7


公众号后台回复2025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即可获得完整报告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航天
more
直播预告 | 人工智能在航空航天产业应用实践与未来前瞻
科技赋能,守护水安全:航天宏图水利遥感SaaS服务平台,让治水更“智慧”
陶瓷封装性能优势使其在军工、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应用广泛
沃兰特航空获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捷报!吉利星座一期完美收官,国产商业航天迎来重大里程碑!
斐济航空和美国航空航天公司 Odys Aviation 推出混合动力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并扩展全球航线
中国航天新模式,“造火箭卫星将像造汽车”
构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文旅康养”的低空复合产业体系!文昌发布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美国航天系统,降本增“笑”!
航天宏图践行“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