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比亚迪的高端车型非汉家族莫属,汉DM和汉EV价格直奔30万,与特斯拉Model 3正面交锋。
随着时间流逝,如今的汉EV官方售价已跌至17.98万,甚至优惠后15.48万就能抱回家。
今年4月,比亚迪发布会现场锣鼓喧天,汉L和唐L作为王朝网的全新旗舰横空出世,带着"闪充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兆瓦闪充技术,让我们这些看客都以为比亚迪要凭借这项"屠龙技"彻底终结续航焦虑,在25万以上高端市场杀出一片天。
可结果呢?比亚迪用降价显然也是解决不了的燃眉之急。
汉EV月销已跌至不足5000辆,要说是汉DM和汉L抢了汉EV的市场,那还说得过去。

但现实给了比亚迪一记响亮耳光。
明明汉家族在整个比亚迪阵营中属于良心之作,颜值、配置、驾驶质感各方面等都相当不错。能与Model 3掰手腕,如今的汉L EV价格依然坚挺在21.98万,销量却已跌至3000辆左右。
另外据网传消息称,汉L经销商库存高达2万辆!
首先,汉L分为EV和DM版本,EV版充电5分钟能跑400公里,百公里加速2.7秒,还配了激光雷达和高算力芯片。
小编我特意查了8月最新销量数据,看得半天没缓过神来:汉L DM-i月销576辆,汉L EV月销1626辆。
想当年,比亚迪汉单车系能轻松月销破两万,稳坐B+C级轿车销冠宝座!现在这销量已不能用"平平无奇"形容,简直是"惨淡",甚至是"惨案",完全对不起它"王朝王牌"、"时代旗舰"的定位。
商场如战场,从来没有永远的王者。这次给汉L最致命一击的,恰恰是一直"摸着比亚迪过河"的吉利。

就在汉L上市后一个月,2025年5月9日,吉利银河星耀8登场。这款车的打法简单粗暴:像素级模仿,降维打击。
吉利太聪明,也太"狡猾"了!
它看透了比亚迪的成功路径,然后用近乎"粗暴"的方式复制超越。汉L定位中大型轿车,星耀8车身尺寸更大(车长超5米,轴距超2.9米);汉L讲智能,星耀8直接把Flyme Auto智能系统、AR-HUD堆满;汉L讲豪华,星耀8给你无框车门、行政级后排座椅。
吉利看透了比亚迪在20万以上价位品牌力的短板,巧妙避开锋芒,用极致性价比牢牢占据15万级市场,同时向上蚕食比亚迪潜在客户。
汉L的准客户就这样被截胡了,星耀8上市后月销稳定在1万左右。
这场仗,汉L从一开始就没法打。消费者不傻,当一款尺寸更大、配置看起来更高、价格却便宜近一半的竞品出现时,谁还会为比亚迪那虚无缥缈的"旗舰"定位买单?

汉L很好,可惜不够豪华,空悬、冰箱、大沙发这些东西真用起来很香,花不了几个钱却能对得起行政轿车定位。

比亚迪也挺难,降价被骂"背刺老车主",不降价又"叫好不叫座",升级内饰配置还是要被说。
吉利这一刀,精准捅在比亚迪最柔软腹部。比亚迪想往上走,吉利偏要拽着你在泥潭里打价格战,让汉L处境尴尬至极。
残酷现实是:尽管比亚迪已是全球新能源销冠,在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心中,它的品牌溢价撑不起25万以上价格。
大家总不想开着比亚迪任何品牌的车到路上都被拦车:你好,师傅(网约车),尾号9567!

雷军的小米SU7上市,让大家见识了"人车家全生态"的恐怖实力——车机无缝流转手机应用,智能家居在车内一语控制,这种体验粘性颠覆性强。
"花25万买个比亚迪?感觉像大号网约车,加点钱上BBA不香吗?"——这是我一位95后朋友的原话,刺耳却真实得可怕。

汉L作为旗舰,本应是技术实力集大成者,却在核心维度输给对手,"旗舰"之名底气不足。25万以上价位,用户买的不是简单代步工具,而是"移动智能终端"和"第三生活空间"。
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激烈,20万级别车型十几家抢食。
小米靠生态链,小鹏靠自动驾驶,特斯拉靠品牌,比亚迪必须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听说他们在研发固态电池,若成功应用,续航和安全提升后,汉L DM或许能逆袭,可现在用户不买账,技术再强没销量也白搭。
现在的舆论对于比亚迪也并不算友好,比如这个库存车压力过大的问题,也没有官方澄清,消费者就毅然决然的觉得这就是比亚迪如今面临的情况,都在等降价。
那汉DM 汉EV都能降到17-18万,那汉L同样可以。
汉L DM的失利并非产品力不足,而是比亚迪对用户需求认知的不足,若能在改款中优化设计、提升续航,并强化高端品牌形象,汉L还是有机会的。

金九银十,比亚迪该发力了。汉L、唐L都是好车,放在任何车企都能成独立IP。
巅峰时期30万的千山翠是多少人梦中情车啊!希望迪子别沉迷技术无法自拔,造消费者需要的车,才是好车企。

比亚迪现在卡在"高端化"的槛上,消费者认定它是"性价比"路线,突然卖贵车总觉得不踏实。不赶紧调整策略,汉L DM恐怕会一直卖不动,眼睁睁看着竞品越卖越好。
你们说,比亚迪接下来该怎么办?欢迎在下方留言说下你的看法!一起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