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加油站】第六十部: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哲学》:从理论根基到核心争议与未来展望(附下载)

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 2025-10-06 12:00
【AI加油站】第六十部: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哲学》:从理论根基到核心争议与未来展望(附下载)图1
本书介绍

《人工智能哲学》由英国科学院院士玛格丽特・博登编著,汇集了 15 篇 AI 思想界里程碑式的文章,时间跨度从 1950 年至 1990 年,全面呈现了人工智能哲学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复杂关联,剖析了 AI 领域的核心争议、理论分支及未来方向。

一、书籍基础信息与核心定位

本书属于 “当代学术思潮译丛”,由刘西瑞、王汉琦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年出版,根据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译出。作为论文集,书中文章虽不像专著那般系统全面,却均为作者原创性研究的代表之作,蕴含着新思想破土而出时的创造性力量,既有立意深远之作,也不乏演绎缜密的大家手笔,展现出 AI 研究领域的重要方面与理论深层。

主编玛格丽特・博登是英国苏塞克斯大学认知科学学院创始人兼院长,作为 AI 领域权威,她精心挑选代表性作品,并撰写了长达 20 多页的导言,对每篇文章逐一介绍、前后贯穿,为读者理解全书全貌提供极大帮助。

二、人工智能哲学的核心理论与争议

(一)智能判定标准的对立

  1. 图灵检验:行为主义的智能判据
    图灵 1950 年发表的 “计算机器与智能” 是划时代之作,提出了图灵机理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奠定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文中提出 “图灵检验” 这一 AI 思想界最重要的智能机标准,成为判断智能存在与否的关键可操作标准。该检验通过 “模仿游戏” 展开:让提问者与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分别交流,若提问者无法区分二者,就认为机器具备智能。图灵认为,若计算机能以与人类无差别的方式回答问题,就可认为其有智能,且他坚信未来计算机能达到这一水平。
  2. 塞尔的中文屋实验:强调意识的作用
    哲学家塞尔提出著名的 “中文屋” 思想实验反驳图灵检验。实验中,塞尔被关在充满中文字条的屋子,靠英文指令书将中文字条配对,能正确回答屋外中国人的提问,屋外中国人误以为他懂中文,但塞尔本人实则不懂。这一实验表明,图灵准则是行为主义的,仅关注外在行为相似性,而理解的实质并非程式化操作,智能或意向性不仅需要类似人类的行为,还需 “正确的因果能力”。塞尔认为,神经蛋白能生成意向性,而金属和硅则不能,其观点聚焦于材料质别对意向性生成的影响。
  3. 博登的反驳:计算理论可解释意义
    博登在 “逃出中文屋” 中反驳塞尔,指出即使最简单的程序也并非纯形式主义的,具有本原的语义特性,计算理论并非不能解释意义。只要大脑生成意向性的能力可被理解,而非完全违背直觉,这种信息加工方式同样可用于计算机,AI 概念有理由成为心理学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部分想象中的计算机也能具备接近意向性和智能的能力。

(二)AI 发展的可行性争议

  1. 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的对立
  1. 强 AI 与弱 AI 的分野
    随着争议发展,出现 “强 AI” 和 “弱 AI” 的提法。强 AI 认为,AI 不仅是实现人类智能的工具,实际上等同于人类智能;弱 AI 则主张,AI 仅仅是实现人类智能的工具,对其评价不应超出工具范畴。书中文章多少带有两派印记,部分出自两派领袖人物之手,通过对比可更清晰评判其得失正误。

(三)AI 的语境差异与融合可能

书中文章分属技术和哲学两种不同语境。技术专家和哲学家在各自领域能自圆其说,但两种语境缺乏可通约性,常出现 “自说自话” 的情况。不过,将它们放在一起,从双重视角认识 AI,可能引发思想碰撞,产生新的融合。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技术性文章着重对推理思路概述,无艰深繁冗的理论推导,非计算机专业读者也能理解;哲学家的文章也侧重基本思路阐述,非哲学专业读者易于接受,哲学研究者还能从中领悟深层意义。

三、人工智能的两大分支

(一)传统 AI:以符号逻辑为基础

传统 AI 以符号逻辑为基础构建算法系统,由图灵、冯・诺伊曼规定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形式化的符号操作来模拟人类思维,将人类智能活动转化为一系列明确的规则和符号运算。例如,在问题求解中,传统 AI 会将问题转化为符号表示,然后运用预设的规则进行推理,寻找解决方案。不过,传统 AI 存在一定局限,在处理模糊性、不确定性以及需要大量常识知识的任务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二)联结论:基于统计分布的并行系统

联结论建立在统计分布规律之上,是并行分布式系统,包括对大脑神经网络的模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 AI 的不足,具有容错能力和较强的学习功能。

  1. 联结论的核心特征
    :由许多简单单元构成大规模并行处理装置,单元活动受相邻单元活动制约,相邻单元通过抑制或激活连接与之互动,连接强度可根据设计和学习变化。单元活动和连接强度用数字表示,系统活动和加权值变化通常由微分方程控制。
  2. 分布式表述的优势
    :以并行分布式处理(PDP)研究中的 “分布式表述” 为例,一个概念不是由单个符号在特定存储部位表述,而是由动态网络上的均衡状态表述。每个单元对概念相关的微观特征编码,单元间联结根据特征支持或抵制关系表现为激活或抑制。这种表述方式使联结论能轻松完成模式匹配,即便新模式与旧模式有差异或仅为旧模式部分,也能有效匹配,在知觉识别、类比思维和族的相似性分类等传统 AI 难以应对的任务上表现出色。
  3. 联结论与传统 AI 的关系争议
    :关于二者理论关系,即使联结论者内部也有分歧。从原则上讲,所有联结论系统可由冯・诺伊曼机实现,但在认知科学中的相互关系和用途对比存在不同观点。部分观点认为,语言理解和分步推理所需计算形式不完全适合联结论系统,PDP 系统可能需模拟冯・诺伊曼机才能完成这类任务;也有观点指出,联结论涉及传统认知科学的 “方法论转换”,无需先寻求公理化任务分析,而是通过让网络学习任务,再揭示其体现的高层原理。

四、AI 与哲学的紧密关联及面临的挑战

(一)AI 与哲学的深度交织

在科学家族中,AI 与哲学关系尤为密切。其他科学从哲学母体分离后,仅在认识论层次与哲学保持联系,而 AI 在学科内部与哲学难解难分。例如,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教授会为计算机系学生讲授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数理逻辑与计算机理论的关联自不待言,维特根斯坦、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思想也会出现在 AI 问题讨论中。许多 AI 研究陷入困境,正是因为对哲学家昔日的失败一无所知,日本 “第五代计算机” 研制计划的 “光荣失败” 也证明,AI 必须同哲学联手才能突破发展瓶颈。

(二)AI 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

  1. 形式化与意向性难题
  1. 常识推理与框架问题
    常识推理是 AI 的一大难题。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依靠大量未经教授的、无意识的 “朴素物理学”“朴素心理学” 知识进行推理,而 AI 要实现类似推理,需将这些常识知识形式化、公理化。其中,“框架问题” 尤为突出,该问题源自机器人制定计划的语境,关系到对现实世界中行为后果(包括有意和无意后果)的预见。行为的形式表述需明确包含所有有意结果,而大量无意后果能否完全不起作用,取决于行为者对潜在外部情况的预见程度。框架问题能否解决,既取决于能否以可信方式明确表述行为后果,也取决于相关世界知识的确认、表述和使用。
  2. 机器与人类智能的本质差异
    尽管 AI 在某些特定任务上表现出色,如 “深蓝” 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仍存在本质差异。人类智能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对复杂语境的理解能力,能在无明确规则可循的情况下作出判断和决策,而机器智能多依赖预设的规则和数据,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创造性。例如,机器可通过算法生成 “诗歌”,但无法像人类一样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文化背景和深层意义。此外,人类智能与身体感知、情感体验、社会互动等紧密相关,这些都是当前 AI 难以模拟的。

五、AI 的未来展望与启示

(一)AI 的发展方向

  1. 技术层面
    :未来 AI 需进一步突破形式化限制,增强对非形式化知识的处理能力,更好地模拟人类常识推理。在联结论与传统 AI 的融合方面,可探索二者优势互补的路径,例如利用联结论处理模式识别等任务,结合传统 AI 的符号推理能力处理复杂逻辑问题。同时,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借鉴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工作机制,开发更接近人类大脑信息处理方式的 AI 系统,可能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2. 理论层面
    :需加强 AI 与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深入探讨意识、意向性、主体性等哲学问题,可为 AI 的理论发展提供指导;借鉴心理学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成果,能帮助 AI 更准确地模拟人类思维;神经科学对大脑构造和功能的揭示,也能为 AI 系统的设计提供生物学依据。

(二)对人类的启示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角度看,在人工智能浪潮冲击下,人类需重新审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基础需求层面,AI 可提供更多保障,如智能医疗保障健康、智能安防保障安全;在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层面,人类需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如情感交流、创造性思维、价值追求等,与 AI 形成互补,而非被 AI 替代。人类应主动适应 AI 时代,利用 AI 提升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 AI 的共生共存中实现自我价值。

《人工智能哲学》不仅为读者呈现了 AI 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核心争议,也为 AI 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认识到,AI 的进步不仅依赖技术突破,更需要哲学思维的引领和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让 AI 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AI加油站】第六十部: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哲学》:从理论根基到核心争议与未来展望(附下载)图2
【AI加油站】第六十部: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哲学》:从理论根基到核心争议与未来展望(附下载)图3
【AI加油站】第六十部: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哲学》:从理论根基到核心争议与未来展望(附下载)图4
【AI加油站】第六十部: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哲学》:从理论根基到核心争议与未来展望(附下载)图5

本书免费下载地址


    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回复关键字“AI加油站60”获取下载地址。

往期推荐: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人工智能
more
东风与腾讯再携手,深化AI、智能化合作
超越 Nano Banana,这个国产 AI 刚刚拿下全球生图第一 | 附详细体验
OpenAI入股AMD,股价暴涨35%!奥特曼左手黄仁勋,右手苏姿丰,通吃全球算力
【教育】AI+教育:5大理论与10种方法
拆解OpenAI的2步棋:这才是Sam Altman真正的护城河
富士通 + 英伟达,联合开发AI半导体
这个明星 AI 硬件在翻车被骂后,把自己「炸了」,并放了一个大招
AI RTL Agent进展综述
乔纳森下一个iPhone神话,要黄了?OpenAI秘密AI硬件深陷三重困境
字节Seed:AI终于有长期记忆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