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 《中国企业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5)》
(完整版.pdf ) 以下仅展示部分内容 下载方式见文末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企业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5)》,立足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国内数字化转型背景,系统梳理供应链金融的定义、模式、全球态势与中国实践,深入剖析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十大核心风险,前瞻性展望技术驱动下的范式变革,并结合制造业、农业、跨境贸易等领域典型案例,为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与实施路径,旨在推动供应链金融从 “资金融通” 向 “生态赋能” 升级,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内涵与模式
(一)定义与核心特点
供应链金融(SCF)是深度嵌入产业链交易环节的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超越传统信贷对单一企业的信用评估,以 “供应链整体” 为对象,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合同流 “五流合一”,围绕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结构化融资服务。其核心特点包括:
- 依托核心企业信用
:借助核心企业的市场地位与信用优势,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增信,破解中小企业 “融资难、融资贵” 困境; - 基于真实贸易背景
:所有融资活动以真实交易合同、订单、发票等为基础,确保资金用途明确、回款来源可追溯,降低挪用风险; - 封闭式自偿性融资
:融资与特定交易绑定,还款直接来源于交易产生的现金流(如应收账款回款、存货销售回款),风险锁定在交易闭环内; - 场景化与精准化
:针对供应链不同环节(采购、生产、销售)设计差异化产品,如应收账款融资对应销售端、预付款融资对应采购端,匹配企业实际需求。
(二)主流融资模式
-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
:供应商将对核心企业的未到期应收账款质押给金融机构获取融资,核心企业确认债权并承诺到期付款,适用于上游供应商资金周转; - 存货融资
:企业以合法存货(原材料、产成品)为质押物融资,分为静态质押(存货固定)、动态质押(允许 “出旧入新”)、仓单质押(以标准化仓单为凭证),盘活积压流动资产; - 预付款项融资
:下游经销商凭与核心企业的采购合同申请融资,金融机构直接向核心企业支付货款,货物由物流监管,适用于经销商备货资金需求; - 保理融资
:分为正向保理(供应商主动转让应收账款)与反向保理(核心企业推荐供应商应收账款),保理商提供融资、催收、信用担保等服务,降低供应商坏账风险。
二、全球供应链金融发展态势
(一)区域发展差异显著
- 北美:市场成熟,多模式并存
:以美国为代表,早期由摩根大通、花旗等银行主导标准化融资;后期核心企业(如 GE)成立金融部门(GE Capital)赋能供应链;物流企业(如 UPS Capital)结合物流网络提供货物监管融资,形成 “银行 + 核心企业 + 物流” 协同模式。 - 欧洲:渠道多元,重标准与可持续
:荷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联合金融科技公司推出区块链供应链解决方案;国际商会(ICC)推动术语与法律框架标准化;将 ESG 因素纳入授信评估,推出 “绿色供应链金融” 产品,激励企业低碳转型。 - 亚洲新兴市场:科技驱动,跨越式发展
:中国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科技平台依托电商数据,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纯信用融资;印度 Paytm 利用移动支付与区块链技术拓展供应链服务,展现 “后发优势”,覆盖传统金融难以触达的 “长尾客户”。
(二)全球创新趋势
- 区块链赋能跨境场景
:通过区块链实现跨境交易信息共享、智能合约自动结算,如海尔 “云单平台” 实现数字债权凭证多级流转,降低跨境支付延迟与欺诈风险; - AI 动态风控
:基于大数据构建实时风险评估模型,整合交易流水、物流轨迹、舆情数据,预测供应商信用风险,如动态识别某供应商物流延迟与回款周期延长的关联风险; - ESG 融入决策
:金融机构将企业环保绩效、社会责任纳入授信,如苹果与花旗合作推出 “绿色供应链融资”,上游企业绿色评级越高,融资成本越低; - 全球标准化推进
:ICC、BAFT 等组织制定《供应链金融技术标准定义》,推动电子提单、数字债权凭证的数据格式与法律效力互认,降低跨区域合作成本。
三、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与参与生态
- 规模快速增长
:2024 年市场规模达 45.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3%,近五年复合增长率 18.6%,预计 2025 年突破 50 万亿元,2030 年冲击 80 万亿元,主要受益于制造业升级与数字化渗透; - 参与主体多元化
:形成 “资金方(银行、保理公司)+ 供应链企业(核心企业、中小微企业)+ 第三方服务商(物流、科技公司)+ 监管方” 生态。其中,商业银行是主要资金提供方,金融科技公司(如京东数科、蚂蚁链)通过技术输出连接产业与金融,核心企业从 “信用中介” 转型为 “生态构建者”。
(二)区域与行业应用差异
- 区域发展不均衡
:长三角(沪苏浙皖)、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凭借产业集群与金融资源,成为供应链金融 “高地”;中西部地区受产业基础薄弱、核心企业带动不足影响,发展相对滞后,但农业、能源领域潜力逐步释放; - 行业渗透深度不一
:制造业应用最广泛(应收账款、存货融资覆盖全链条)、零售业(反向保理优化现金流)、大宗商品贸易(仓单质押标准化)是主要场景;农业因经营分散、自然风险高,正通过物联网溯源、活体抵押等新模式突破;建筑与房地产受周期调整影响,金融机构持审慎态度。
(三)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
- “1+N” 模式演进
:从传统 “核心企业信用单向传递”,升级为 “多级穿透”(区块链数字凭证传递至末端供应商)与 “综合赋能”(覆盖支付、风控、战略采购),如某省农商行通过数字凭证实现贷款面签自动化率 90%; - 产业互联网平台融合
:垂直行业平台(如钢铁、农业)通过 SaaS 工具沉淀交易数据,构建 “数据信用”,实现 “脱核” 融资(不依赖核心企业,直接基于数据授信),天府绛溪实验室投资助理智能体将研究时间压缩 80%; - 技术深度应用
:区块链解决数字凭证流转与交易溯源(如蚂蚁链 “双链通”)、物联网实现动产实时监管(平安银行 “星云物联计划” 监控货物位置与状态)、大数据风控构建多维度企业画像,破解中小微企业信用难题。
四、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十大核心风险
(一)结构性与系统性挑战
- 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不足
:核心企业信用传导存在 “断点”(配合确权意愿低)、中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低加剧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服务 “长尾客户” 成本高、收益低; - 传统金融与产业需求错配
:银行产品标准化程度高,难以匹配供应链 “小额、高频、灵活” 需求;风控依赖静态财务数据,无法动态评估交易风险;内部跨部门协同成本高,难以提供一体化方案; - 基础设施短板
:行业标准缺失(电子仓单、数字凭证格式不统一)、征信数据孤岛(公共数据与市场数据割裂)、司法确权效率低(数字资产法律效力认定不一)、复合型人才短缺(缺 “懂产业 + 懂金融 + 懂技术” 人才)。
(二)十大核心风险与应对策略
- 宏观经济与地缘政治风险
:全球供应链波动(如技术封锁、汇率波动)影响进出口企业偿债能力,对策是聚焦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产业链,发展绿色金融与跨境 “保险 + 融资” 模式; - 核心企业信用传导风险
:核心企业违约引发连锁违约,对策是探索 “脱核链贷”(基于交易数据授信)、“弱确权” 模式(多凭证交叉验证); - 虚假贸易欺诈风险
:伪造合同、仓单套取资金,对策是物联网监控货物流、区块链存证合同与发票、大数据分析资金 “回环” 路径; - 中小微企业信用脆弱风险
:财务不健全、抗风险弱,对策是构建 “数字信用 + 物的信用” 评价体系,深化 “政银企” 数据联动; - 数字化操作与技术风险
:系统漏洞、数据污染,对策是统一技术标准(如电子凭证接口规范)、推广低成本 SaaS 工具; - 数据安全与隐私合规风险
:敏感数据泄露,对策是应用隐私计算(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明确数据权责; - 法律与监管不确定性风险
:数字凭证法律地位不明确,对策是推动《票据法》修订、探索 “监管沙盒” 测试创新业务; - 市场流动性风险
:供应链 ABS 二级市场活跃度低,对策是发展标准化票据、深化银保合作与再保理; - 金融科技 “双刃剑” 风险
:区块链 “上链前数据造假”、AI 算法黑箱,对策是 “链上 + 链下” 协同验证、人机协同决策; - 产业生态协同失灵风险
:核心企业不愿共享数据、平台孤岛,对策是设计激励机制(如 ESG 加分、成本节约)、推动跨平台互联互通。
五、未来趋势:技术驱动与生态重构
(一)技术范式变革
- 数字孪生与量子计算
:数字孪生构建供应链虚拟镜像,模拟风险情景;量子计算破解现有加密算法,同时加速复杂风险模型运算; - 边缘计算与 AIGC
:边缘计算实现物流数据本地化实时处理,支持毫秒级融资决策;AIGC 自动处理合同、发票等非结构化文档,生成风险分析报告; - 数据空间技术
:构建 “数据可用不可见” 的可信流通网络,融合政府公共数据与产业数据,为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提供全维度支撑。
(二)风险控制与商业模式创新
- 智能风控下沉
:从 “聚焦核心企业” 转向 “全链条共治”,精细化评估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重要性,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如风险准备金池); - 绿色与跨境产品
:开发绿色订单融资、碳资产质押等产品,响应 “双碳” 目标;提供跨境本外币一体化服务,支持 “一带一路” 与 RCEP 区域贸易; - 数据资产融资
:探索数据确权、评估与质押,破解轻资产科技企业融资困境,如数据信托与证券化。
(三)生态体系重构
- 产业互联网与金融深度协同
:平台与银行共建风控模型,将金融服务 “嵌入式” 融入交易流程; - 第三方服务商崛起
:涌现物联网监管、数据合规、不良资产处置等专业服务商,完善生态分工; - 国际竞争与合作
:构建 “一带一路” 供应链金融网络,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在 RCEP 框架下协调电子单证互认标准,提升区域竞争力。
六、政策建议与典型案例
(一)政策建议
- 优化监管框架
:建立 “监管沙盒” 测试创新业务、平衡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制定创新业务负面清单; - 完善基础设施
:整合全国应收账款与动产融资登记平台、加快数字凭证法律与技术标准制定、建立数据共享激励机制; - 强化风险防范
:构建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推广压力测试、创新风险缓释工具(如供应链保险); - 支持国际化
:简化跨境支付结算、支持企业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二)典型案例
- 制造业:三一重工 “金票” 平台
:核心企业信用注入数字凭证,供应商可拆分转让或融资,24 小时内放款,优化上游资金流,增强产业链稳定性; - 农业:蚂蚁链农产品溯源融资
:区块链记录从生产到销售全流程,为金融机构提供可信数据,供应商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提前回笼资金,推动农产品标准化; - 跨境贸易:浙江义乌市场采购模式
:一站式平台整合海关、税务数据,为中小微企业碎片化出口提供 “报关 - 结汇 - 融资” 全流程服务,十年带动出口额超 2.58 万亿元; - 科技赋能:平安银行 “星云物联计划”
:物联网卫星监控茶园土壤、温湿度等数据,实现智慧农业融资,同时拓展至智慧物流、能源等领域,落地 20 余个创新项目。
七、总结
当前中国供应链金融已从 “传统贸易融资” 迈向 “数字化生态赋能” 新阶段,技术创新(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成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稳定产业链韧性的关键力量。未来,需通过政策引导、技术突破、生态协同,解决标准不统一、数据孤岛、风险传导等问题,推动供应链金融从 “资金端优化” 向 “产业端赋能” 升级,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全球供应链竞争力提升提供支撑。











☟☟☟
☝
精选报告推荐:
11份清华大学的DeepSeek教程,全都给你打包好了,直接领取:
10份北京大学的DeepSeek教程
8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专题系列教程
4份51CTO的《DeepSeek入门宝典》
5份厦门大学的DeepSeek教程
10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公开课第二季专题系列教程
6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公开课第三季专题系列教程
资料下载方式
Download method of report materials


如需获取更多报告
报告部分截图

编辑:Zero

文末福利
1.赠送800G人工智能资源。
获取方式: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人工智能”。
2.「超级公开课NVIDIA专场」免费下载
获取方式:关注本公众号,回复“公开课”。
3.免费微信交流群:
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分享群、
人工智能知识分享群、
智能机器人交流论坛、
人工智能厂家交流群、
AI产业链服务交流群、
STEAM创客教育交流群、
人工智能技术论坛、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论坛、
AI企业家交流俱乐部
雄安企业家交流俱乐部
细分领域交流群:
【智能家居系统论坛】【智慧城市系统论坛】【智能医疗养老论坛】【自动驾驶产业论坛】【智慧金融交流论坛】【智慧农业交流论坛】【无人飞行器产业论坛】【人工智能大数据论坛】【人工智能※区块链论坛】【人工智能&物联网论坛】【青少年教育机器人论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论坛】【AI/AR/VR/MR畅享畅聊】【机械自动化交流论坛】【工业互联网交流论坛】
入群方式:关注本公众号,回复“入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