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婉宜
编辑 | 周伟鹏
做扫地机器人的追觅,前几个月跨界相当疯狂,陆续宣布要造出布加迪级别的超跑、推出高端旗舰手机,还要飞去外太空探索和采矿!
最近,它又多了个“清华收割机”的外号。
据新浪汽车报道,清华大学2025届校招才启动两个月,追觅就发了超700份Offer,远超华为同期的400份,成了清华本届毕业生的最大就业单位,平均年薪还高达70万。

创始人是清华校友
花1个亿在清华做宣传
据科小编了解,今年追觅在清华大学计划招聘人数多达1000人,学历要求覆盖本科、硕士、博士,有研发类、营销类、制造供应类、职能类四大方向。

除了高年薪,追觅为清华学子准备的福利也很丰厚,包括股票期权,最高18万元的地方人才引进补贴,以及最高15万元的购房补贴。
这些安排,离不开追觅创始人俞浩。

他出生于1987年,江苏南通人,清华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毕业,是中国最早的四旋翼无人机开发者之一、三旋翼无人机发明者。
今年9月刚开学时,俞浩一段内部聊天内容被曝光,他明确提到,今年追觅校招至少要招500名清华毕业生,争取达到1000名,成为清华大学最大的毕业生就业单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俞浩计划拨款1个亿,用于清华校内宣传和影响力打造。

根据清华官方信息,2025届毕业生总数约9000人,俞浩想招走1000人,占比近九分之一。
如果排除掉选择考公、考研、出国的学生,参考去年数据,今年清华直接参加就业的人数大概在5000到6000人之间,相当于每5到6个人中要有1个人选择追觅,要达成这个目标,难度不小。

野心勃勃
势与华为小米三分天下
那么问题来了,追觅突然招这么多清华学霸要干嘛?
其实,追觅早已突破单一智能扫地机业务的边界,开启了“人-车-家-太空-宇宙”的全球无边界扩张,眼下正急需大量人才。
具体来看,今年8月,追觅官宣造车,首款超豪华纯电车型直接对标布加迪,目前已组建近千人研发团队,还启动了德国工厂选址,计划2027年推出产品。

同时它还进军无人机赛道,打算把智能清洁领域积累的视觉识别技术、电机技术嫁接到无人机上,切入物流配送、城市巡检等场景。
紧接着在9月,追觅又成立天文BU,不仅要研发智能天文望远镜,甚至布局小行星探索与采矿业务。
它还杀入手机赛道,官宣首款智能手机Dreame Space,还没发布预售订单金额就超1亿元,俞浩在内部讲话中更放言,追觅手机业务未来要和华为、小米三分天下。
这些新业务,没一个不缺顶尖技术人才的,时间还很紧迫,需要加速研发进程。
而清华大学在工科、航天、车辆工程等领域的实力在高校中遥遥领先,正好能补上追觅的人才缺口。
在资金方面,2024年追觅营约150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已远超2024年全年。
俞浩曾透露追觅目前的现金流充足,还提到最近两年,公司和他个人共拿出约50亿元高价回购老股,将持股比例从45%提升到70%。
同时,追觅还通过旗下追创创投设立百亿产业基金,聚焦智能汽车、具身智能等赛道,这些为它大规模招兵买马提供保障。

押注新赛道
挑战不小
然而,追觅新入局的这些赛道,几乎都处于竞争白热化的红海市场中。
以智能手机为例,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上,华为占有率达18.1%,vivo以11.9%紧随其后,OPPO、小米分别占10.7%和10.4%,其余品牌总和仅13.7%。
新能源汽车领域,特斯拉、比亚迪等巨头已形成“电池-电机-电控”全产业链闭环,2025年全球市场集中度CR5(行业前五企业市场份额总和)超60%。
现在消费者已经对市面上的品牌十分熟悉了,追觅要说服用户选择他们的产品,绝非易事。
追觅CEO俞浩曾表示,“越是冬天,越要看准自己的方向坚定投入。”
想突围就得靠产品做出差异化,而人才正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但难就难在,追觅在短时间内铺设多条业务线,每条赛道的技术逻辑还不一样,如何将招聘来的清华毕业生精准分配到不同团队,对它的组织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这场大规模招聘更像一场豪赌,追觅想靠顶尖人才把业务从家电领域拓展到更多领域。
最终能不能成,还得看这些人才能否转化为技术突破,扛住多线作战的压力。
•END•
易简传媒为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代码:834498),旗下新媒体微信粉丝2500万+,讲述各行业的精彩故事,欢迎大家关注以下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