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进解优促”面对面 供需对接“攻坚周”——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专场活动举行,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现场发布《成都市具身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成都市具身智能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具身智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全国人工智能百强企业10家,实施产品和场景“双百”工程,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加快形成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支撑成都建设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在具身智能产业领域,成都有着良好的产业生态。在此基础上,《方案》明确,成都将实施五大行动,推进23条具体措施——
具体来看,围绕国产智能芯片“生态高地”、数据传输“光速之城”、智能原生产品“智造基地”、具身智能“安全卫士”,实施四大品牌赛道攻坚行动;围绕核心算法模型、专用智能软件和核心部组件,实施三大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围绕算力、训练场、中试、场景验证,实施四大公共平台供给行动;围绕医药健康、低空经济、城市治理、文旅、商业零售和教育六大领域,实施六大应用场景拓展行动;围绕全栈人才梯队、金融支撑体系、特色园区矩阵、重点企业集群、开放合作生态、产业协同机制,实施六大产业生态提升行动。
“《方案》导向明确,将具身智能作为产业发展核心方向,这一布局契合人工智能从‘研发’向‘应用’跨越的关键阶段,是成都主动抢抓产业机遇的战略选择。《方案》首次提出‘四大品牌赛道’,这一设计充分考量成都现有产业基础与比较优势,助力成都在全国人工智能产业格局中走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中,在打造国产智能芯片“生态高地”方面,成都高新区聚集多家国内芯片设计龙头企业,产业基础扎实。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方案》,依托数字经济应用场景优势,支持海光信息、摩尔线程、黑芝麻、燧原等企业在大模型、算力中心、智能驾驶等领域落地应用,做强算力硬件优势,打造知名服务器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