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芯片圈、法务圈、汽车圈的朋友们,今儿个这则消息,不看可就错过年度大戏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宣布:对高通公司因“收购 Autotalks 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一事,依法立案调查。
这不仅是高通在中国市场的又一次强烈震荡,也可能意味着未来高科技并购的红线正被重塑。让我们一起拆解这场弯道超车的背后玄机。
一、高通为什么被“点名”?
10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指出:“因为高通公司收购 Autotalks 公司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决定依法立案调查。”
所谓“经营者集中申报”,是指在两家或以上企业合并、重组、资本介入等交易达到一定标准时,必须提前向国家反垄断主管机关申报,接受审查。而高通这次,正是涉嫌在交易中“漏报”这一步。
着实让人咂舌:号称“芯片界巨无霸”的高通,竟也可能因跨界收购“踩线”。
二、高通与 Autotalks 的“纠葛史”
想明白这起并购案为啥如此受关注,我们得从背景一步步扒起:Autotalks 是谁?
它是一家专注车联网通信(V2X,Vehicle-to-Everything)技术的以色列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其产品兼容 DSRC 与 C-V2X 两大通信标准,是业内少数能覆盖车—车、车—基础设施、车—行人全场景通信的供应商之一。
为何高通看中它?
在智能驾驶、车联网大潮下,V2X 被视为“让车子看见世界”的关键通讯中枢。高通近年来在“汽车+生态链”深耕,其“骁龙数字底盘”(Snapdragon Digital Chassis)战略便力图将车载芯片、通信、AI 整合一体。Autotalks 的加入,可补齐高通在车联网通信层面的短板。
两度“折戟”:从初次流产到再度整合
这一收购案最初在 2023 年爆出,高通曾以 3.5~4 亿美元估值拟收购 Autotalks。然而在美国、欧洲多地监管压力下,交易一度出局。路透甚至于 2024 年报导其审查滞后使高通暂停行动。直到 2025 年 6 月,高通才宣布正式完成收购,Autotalks 团队与技术全部并入其车载业务框架。值得一提的是,据媒体披露,最终成交价格远远低于最初估值,有报道称降至 8,000–9,000 万美元一带。
看似“水落石出”,实则暗流汹涌。高通这次被立案,焦点就不只是收购本身,更在于“申报义务”在哪里断链。
三、“维度杀”:为何监管毫不手软?
若你觉得高通此案只是走个形式,那可大错特错——这背后,是监管政策、技术疆域与市场安全的多层交织。
法条有据:谁敢擅自“省略申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一旦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标准,而未依法申报的,监管机关有权责令停止交易、处以罚款,甚至原状恢复。在财新报道中,还指出“未依法申报”最高可处以前一年在中国销售额 10% 的罚款。
技术赛道为“敏感地带”
V2X 属于车联网通信核心技术,关乎行车安全、交通协同、智能驾驶等领域,是竞争极其敏感的“战略要地”。一旦少数企业在此领域形成技术垄断,将严重抑制后续创新者。行业往往将其视为“底层基础设施”,国家维稳意愿强。
外资并购“审查升级”的信号
近年来,中国在关键技术、芯片、生物医药、数据安全领域对外资并购的审查持续强化。高通案的立案,不仅针对个案,更是向外资科技企业发出的“门槛提醒”:要玩,就得玩透明合法。
产业链博弈:避免“芯片孤岛”控制
如果 Autotalks 被高通完整吞并、高通在国内加速绑定终端厂商,从车联网通信层面形成垂直壁垒,将使国内自主厂商在通信模块上一筹莫展,议价能力不断削弱。由此而来的,不只是一家被监管审查的困境,更是整个芯片产业的自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