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了一则重磅消息——长鑫科技IPO辅导工作正式完成!这意味着,国内DRAM存储芯片龙头、被誉为“中国三星”的长鑫科技,距离登陆资本市场,已经只差临门一脚。
今年7月7日,长鑫科技刚刚启动IPO辅导,仅三个月后就顺利完成。保荐机构阵容堪称豪华:中信建投 + 中金公司双保驾护航,辅导签名人员多达34人,堪称“顶配阵容”。
这样的推进速度,在半导体行业中极为罕见。业内普遍认为,监管部门、资本市场、产业链上下游,对长鑫的上市都抱有浓厚期待。毕竟,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是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而长鑫正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唯一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
要知道,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全球DRAM市场几乎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巨头垄断。中国曾多次尝试突围,却都折戟沉沙。直到长鑫存储的崛起,才让国产DRAM迎来真正的转折点。
长鑫科技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合肥。2019年,公司成功量产8Gb DDR4内存芯片,成为全球第四家实现此技术量产的厂商。2023年,长鑫又推出面向中高端移动设备的LPDDR5系列产品,性能直追国际一线品牌。
如今,长鑫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PC、服务器、AI计算等多个领域,全面覆盖从消费级到企业级市场。
根据辅导文件,长鑫科技注册资本高达601.9亿元,实缴资本536.33亿元,堪称国内半导体公司“巨无霸”。目前公司没有控股股东,股权相对分散。第一大股东为合肥清辉集电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股21.67%;第二大股东是合肥长鑫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合肥市国资委。
更令人瞩目的是,长鑫的股东名单星光熠熠:国家大基金二期;安徽省投资集团; 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以及上市公司兆易创新(持股0.95%)。
兆易创新董事长朱一明,现任长鑫科技董事长,两家企业合作密切,兆易创新每年从长鑫采购DRAM代工产品,随着DDR4和DDR5产品出货增长,关联交易额也在持续上升。
据辅导报告,长鑫科技2025年底产能将提升至30万片晶圆/月,同比增长近50%。同时,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预测:到2025年底,长鑫在DDR5市场份额将从1%跃升至7%;LPDDR5份额也将从年初的0.5%提升至9%。这意味着,长鑫不仅在产能上做大,更在技术上做强。
其LPDDR5芯片已实现多家手机厂商导入测试,有望在国产旗舰机中实现规模应用。在AI服务器、边缘计算、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DRAM需求正呈爆发式增长。长鑫正好踩在这条“黄金赛道”的起点上——国产替代+AI算力双风口叠加,未来空间不可限量。
回顾长鑫的成长史,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半导体奋斗史的缩影。
在成立初期,长鑫几乎从零起步——没有核心设备、没有成熟团队、没有技术授权。但它凭借合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全球顶尖工程师的加盟,以及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硬是啃下了DRAM这块“最难的骨头”。
如今的长鑫,不仅拥有数千项自主专利,还建立起完整的IDM垂直整合体系:从设计、制造到封测全部自主完成,成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全流程DRAM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