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行业爆火,行业规模快速增长至今
2015年新茶饮行业爆火,新品牌不断诞生。2015年以前,中国现制茶饮行业已经出现了“茶+奶+水果”的混合饮品,但做法大多为以茶渣为基底,加入粉末和果酱勾调制成。Coco都可等早期品牌通过加盟模式初步扩张,但管理粗放,供应链和管理模式尚未统一,各门店的饮品风味和质量参差不齐。2015年,喜茶推出芝士奶盖茶并大获成功,带动了产品形态的创新和行业标准的提升,开启了新茶饮时代。
新式茶饮采用高品质的原茶和新鲜牛奶、天然动物奶油代替茶粉和奶精,并辅以各类新鲜水果和芝士,运用更加专业的萃取工艺及萃取设备,在提升奶茶口感的同时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代表产品为鲜果茶、奶盖茶、冷泡茶等。
新茶饮的广大市场和发展潜力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跻身其中,新茶饮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茶饮相关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根据企查查的数据,2010年奶茶相关企业注册量仅2354家,2015年突破1万家,2018年突破4万家,2019年达到6.1万家。
行业进入转型升级期,市场规模增速放缓,趋于稳健。由于新茶饮既传承了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又精准把握了年轻消费者的喜好,新茶饮的客户群体快速扩大,消费场景也得到扩展。据灼识咨询数据,2018年我国现制饮品市场规模约为1878亿元,2023年增长至5175亿元,CAGR达22.47%。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增速有所减缓,2018到2023年现制饮品市场始终处于终端零售额同比增速高于15%的快速扩张状态。2024年后,随着市场逐渐饱和与品牌扩张速度放缓,现制饮品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将逐年下降,2023-2028年CAGR预计为17.59%,行业由规模化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增长引擎切换
回顾新茶饮的发展历程,行业的增长动力经历了价格升级——平价扩张——频次提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新式茶饮在原料品质、制作工艺、口感体验等方面较传统奶茶实现显著提升,叠加快速的产品迭代能力与持续打造爆款的市场表现,在消费升级浪潮的推动下,价格升级成为品牌战略的重要支点和核心增长引擎。以喜茶和奈雪的茶为代表的高端茶饮门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选址以核心商圈与购物广场的黄金铺面为主,通过产品、推新、场景、营销等全方位发力形成品牌护城河,占领消费者心智,进而形成品牌溢价。
高端产品价格下探,中端市场竞争激烈。在疫情冲击、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及居民收入预期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消费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性价比转向”。随着现制茶饮完成从轻奢品到日常必需品的消费认知转变,平价产品日益获得市场青睐。这一趋势倒逼高端品牌纷纷推出中端产品线,通过价格下探争夺市场份额,最终导致行业整体价格中枢下移。目前新茶饮主要品牌中喜茶仍保留高端价格带的单价产品,蜜雪集团及甜啦啦专注平价市场,其余大部分品牌产品单价集中在10-20元的中端价格带,市场竞争激烈。
第二阶段:平价连锁新茶饮品牌通过加盟模式实现规模化扩张,重点布局中低线城市的增量市场,使用轻资产运营策略在提升品牌渗透率的同时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实现“薄利多销”。平价品牌门店选址主要集中在商业街与学校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头部企业依托规模效应实现极致性价比,较低的客单价使得平价茶饮品牌具备更广泛的受众,开店的天花板更高,龙头通过规模效应获得的竞争优势更为突出。
同质化竞争激烈,门店扩张速度受限。相较于其他食品饮料行业,新茶饮行业的产品壁垒更低,产品创新难度不断提高,消费者阈值持续抬升,想要产生爆品越来越困难,行业逐渐进入同质化竞争阶段。2024年,连锁茶饮新开门店数量较2023年略有下滑,闭店数量近三年却持续上升,开闭比由2022年的2.51下降至2024年的1.58。随着门店渗透率与门店密度不断提升,新开门店面临的经营压力与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各大品牌门店扩张速度将不可避免地逐渐放缓。
第三阶段:当前新茶饮门店虽然已逐渐饱和,但行业远未触及天花板。2023年人均现制饮品消费量仅为22杯,较美国的323杯、欧盟的306杯和日本的172杯仍有较大差距。消费频次的提升预计将成为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一方面,短期内下沉市场的渗透仍将持续,有效实现对消费群体的精准触达与覆盖;另一方面,下午茶、社交休闲、早餐等新消费场景的开发初现端倪,如2025年春节“奶茶代酒”成年轻人新宠,场景拓展提升消费频次。随着消费习惯的逐渐培育,在庞大需求的支撑下行业仍将保持稳健增长。
行业连锁化程度提高,马太效应显现
竞争加剧带来行业分化。根据壹览商业的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现制茶饮品牌门店总数已达到了11.9万家。蜜雪集团、古茗、沪上阿姨等现制茶饮头部企业门店数量在2024年保持净增长,蜜雪集团维持行业龙头地位,古茗同样踏入万店规模;与之相比,中部品牌在竞争中陷入弱势,书亦烧仙草、Coco都可等门店数量出现下滑。此消彼长下,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现制茶饮市场将由增量市场逐渐转为存量市场,头部品牌依托规模效应和下沉市场优势持续扩张,而产品老化和定位模糊的品牌开始收缩。行业马太效应显现,市场连锁化率预计将持续提升。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官方网站: Chinasihan.com